劉傳平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科,讓學生有效的把握好數學知識,對學生未來的有效發展起重要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問世以及廣泛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我們的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謂是欣欣向榮。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89-01
所謂的數學生活化教學,即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把數學教學密切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感受生活,認識世界,學生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有趣、易懂。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落實開展生活化教學策略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這就是說興趣可以推動和引導一個人去鉆研、去探索,將注意力放在所感興趣的問題上,進而獲得成功。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和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要使學生掌握數學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引發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主動。創設情境要模擬生活,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因此,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教師就應積極的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充分聯系生活實際,構建趣味的、生活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法”后, 我出示了這樣一道數學問題:“今年六一,學校組織師生去公園游玩。門票成人每人30元,學生每人15元,團體30人以上每人20元。我校老師28人,小朋 友150人。請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劃算的購票方案,并說明理由。”通過這樣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教學與現實生活取得聯系,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使其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借助生活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數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俗話說:“學起于思,源于疑。”問題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關鍵因素,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就是要我們教師善于運用生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鞏固所學知識以及探索新知。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境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我們教師還應善于借助生活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其充分經歷問題的提出、問題的研究、問題的解決等全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把學生春游中的問題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春游,爭著要去劃船,公園里有7條小船,每船乘6個人,結果還有18個人在岸上等候。”在課上,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編題,自己列式解題。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學生在不知不覺經歷了探究的一般過程,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也使其充分的明白了學有所用的道理,教學落在實處。
三、引導學生生活實踐,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觀察與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要想真正意義上的實現生活化,我們教師在使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中引入各種生活化情境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引導學生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過了“長方體體積、圓錐體體積、圓柱形體積”的有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計算操場的面積、教室空間的面積、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等。又如,學過“人民幣”后,可讓學生拿著錢自己去超市購物、為家庭的一周生活消費列出一個計劃表等。這樣,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在強化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教學效率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實施生活化評價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評價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發展,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都不能忽視評價的作用,生活化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我們的評價方式也應有所轉變,應特別重視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淡化評價的選拔性功能,將評價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生活化評價。只有這樣,通過多元化、生活化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科學全面的去評價每一位學生,幫助其樹立好學習數學的信心,學生才會不斷的進步,生活化教學策略才能得以落實,我們的教學效率才會不斷提高,
總結: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既是我們教師教學的需要,也是廣大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總結,努力探究,不斷的去研究生活化教學的教法,不斷的去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羅天剛;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初探[J];學周刊;2011年11期
[2] 喬秀琴;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學周刊;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