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成
摘 要: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的興起和迅猛發展, 網絡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正日益成為思想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課題。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在各個領域逐漸開展,高中生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也引起了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圍繞高中生網絡思想道德的涵義及特征、高中生網絡思想道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高中生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等,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做了系列探索研究。
關鍵詞:網絡;高中生;德育;思想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一、研究背景
1、社會網絡發展
1995年開通互聯網后,我國互聯網至今發展的速度十分驚人。中小學相繼開設計算機課程,計算機也納入中小學學科考查范圍。網絡就好比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為中學生的成長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成為中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拓寬了學生知識領域,也拓展了中學生德育的文化視野;另一方面,也導致一些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中學生沉迷于網絡,難以自拔,使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想道德受到廣泛傳輸的不良網絡信息、尚未形成有效監管體系的網絡交流空間、缺乏道德自律的網絡行為等現象的嚴重威脅,給中學生帶來極大的傷害。
2、宿遷地區文化發展
宿遷市成立于1996年,建市晚 ,城市新,底子薄,發展快。城市發展較好,農村相對薄弱,工業產業不夠豐富,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入蘇南上海地區,留守兒童數量較多。
本市網絡基本覆蓋到各個鄉鎮學校,各鄉鎮學校基本都建有自己的網站。城區網絡建設相對較好,但大部分農村地區學校網絡發展不夠完善,即使有網絡覆蓋,但是學校的網絡資源也難以對學生開放,學校網站建設相當薄弱,沒有發揮好校園網站在家、校、學生之間的溝通功能,更少通過網站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3、學校環境
本案例學校位于宿遷市下轄縣,學校性質是完中,但以高中部為主。高中部學生的生源組成基本分為二類:1類是原先本地城區的子女:第2類是農村子女.城區生源較少,農村生源較多.本校高中生源質量總體不容樂觀,優質生源基本流入其他高中.因此,本校高中部邊緣學生較多.
同時,網絡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出現更為學校德育管理帶來了新問題,傳統的道德教育理論及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電腦與手機的普及為學生上網提供了便捷,邊緣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沉迷網絡,厭學、逃課、騙錢上網、夜宿網吧、離家出走等現象。
由于學生家長文化背景的不同,對學生“觸網”的反應各不相同,各自采取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差異,學生身上反映出的道德問題也各不相同,傳統的德育工作遇到不同的阻力。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必不可少,希望通過本案例的研究能夠緩和現實存在問題,給相關管理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現狀
學術界對網絡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研究的成果有很多,專門研究網絡背景下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還很少,大部分都是對青少年的網絡道德、中學生德育的研究。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研究較多,中小學較少,主要是高校的科研較為重視,而中小學的任務主要集中在教學而非科研上,但是問題不斷凸現,迫使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這些研究在概念表述上不一而足。如:網絡背景下中學生德育研究、中學生逃課上網吧、為上網而進行欺詐、違法甚至犯罪等行為的研究較多。
三、網絡背景下高中生思想道德現狀的思考
中學生德育研究比較豐富,根據研究,總結如下鑒于網絡和高中生的特點,當前高中生:
1、網絡價值觀念模糊
高中生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無法對接觸的網絡信息做出的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在各種價值觀念的沖擊下,網絡價值觀念模糊,這種意識形態之間的沖突在將來還會一直存在。2000年6月28日,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迸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對網絡傳播條件下的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給予了高度關注。因此,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在學校在通過信息課等多種方式加強對中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已成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對高中生應該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避免高中生走向歧途。
2、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背離,意志力薄弱
高中生基本上處于道德任意狀態,他們的自主判斷、自主選擇、自主行為非常充分。高中時期是人一生中自我意識非常強烈的時期,他們急于追求獨立性、確立自我價值,網絡恰好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空間。沉迷網絡容易使中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陷入自我滿足的自我中心主義。高中生克服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力量和堅持精神明顯不足,無法克服各種困難,抵制網絡上的各種誘惑,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品質。
3、迷戀聊天、色情、暴力,心理障礙嚴重
高中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保護自己的意識薄弱,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差,面對色情網站和暴力游戲的引誘,很容易深陷其中。網上的信息缺乏有效管理,色情、暴力等大行其道。高中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良信息的污染對象,高中生接觸色情網站后,在目前高中青春期性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向往心理,產生性犯罪的動機。
網絡作為一種德育教育資源,具有以下特征: 全球性、隱蔽性、虛擬化、多媒體化、這些特征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ヂ摼W在許多方面發揮的作用正對當代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方式產生巨大的沖擊,使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著嚴峻挑戰時期,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學生接觸和利用網絡的狀況,探索網絡環境下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加強網絡環境下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促使中學生健康成長,已成為我國在社會轉型期亟待解決的教育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