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 要:當今社會,多媒體的有效融入對小學日常教學的影響深遠,是不可或缺的。實現多媒體與課程的整合,把多媒體真正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來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信息能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日常教學;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72-0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多媒體已經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它的科學性、先進性、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越來越成為課堂教學的最佳選擇。將多媒體引進課堂,無疑是改進教學手段的一種突破,一種嘗試。它有著集聲、像、動畫、文字為一體的多種信息功能,使教學趨于全方位、多層次的領域,創建了一個讓學生學習開放式、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環境。它以優美的音樂、動感的圖像、會意的文字來一并刺激學生,使師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再現了生活實際,表達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課堂的容量,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促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開闊學生眼界
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合理利用多媒體能很好地開闊學生們的視野。生活在農村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所限,對科學知識,人文歷史等方面都知之甚少。信息技術進入教育教學領域,利用聲音和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向學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或人類創造的美及人們內心世界的美,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產生理想的藝術教育效果。其完美的造型,生動的畫面及悅耳的音樂,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感受和啟迪,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激情與靈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通過電教手段,網絡資源,讓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需要的養分,能彌補先天條件不足帶來的差距。能真實地體現學生們在得到知識的同時,也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例如在教《望廬山瀑布》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到廬山的美、瀑布的美,播放了一段廬山瀑布的錄像,那凌空而下、半灑云天的奇特壯美景觀赫然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巨大的瀑布從陡峭的峰頂噴瀉而下,水流湍急,如滾滾長河般奔騰不息,猶如一條巨大、耀眼的白練懸掛于蒼翠青山之間,它以千軍萬馬之勢飛瀉而下,咆哮著,怒吼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這樣,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用多種感官去進行體驗,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情感油然而生,進而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最后讓學生在這壯美的奇景前吟誦詩文,體會詩的音韻美,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偉壯麗,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會到了古詩意境之美。從而順利地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思維
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前列。作為國力競爭的基礎工程的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人才,這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思維風格決定了他駕馭自身智力和知識的能力。整個創新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和發展過程。通過創造性思維培養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闊視野,大膽設想,才能萌發創造動機,實現自我創造力,從而使學生真正擁有“見人之未見,言人之未言,思人之未思,行人之為行”的能力。唯有如此,學生才可以受到真正的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有利于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有利于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增強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托爾斯泰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由此可見創新的重要性。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但能提高信息強度,增加學生知識的容量;還能變單純的聽覺為主的學習方式為視,聽,思相結合,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活動的更加有效的方式。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課中的“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學生會產生錯誤的理解:一邊都是水,一邊都是魚。運用現代多媒體,讓學生通過視頻,使他們明白了,西沙群島的海里魚很多,多得數也數不清,并不是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而是用這句話來比喻。通過看錄像,看到真實的畫面,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避免了老師繁瑣的講解,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應知能力。使學生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既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強調學生智力、思想品德和技能全面均衡的發展。這樣不但能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而且能節省課堂教學的講授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經常利用電教媒體,把教學中難點,重點及關鍵環節合理呈現,恰當運用,一定會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主動地學習.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的興趣。作為一個教育人,都深深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樂意學習的人一定比一個被動學習的人學的更好。但如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卻是當下一個令不少教師頭疼的事。總的來說,讓學生實現由不愛學到愛學的轉變,這就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無味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興趣日益衰減。利用現代多媒體,創設孩子喜歡的情境,這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良好途徑。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的學生,每年上公開課的機會很少,即便如此,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們運用的現代教育手段,那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神奇的動畫。無不吸引著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球。那份神情專注,那份神采飛揚,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多媒體對于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課堂(下轉第1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