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廷柱
摘 要: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目的,就要注意發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沒有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就會大大降低,自然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因此,還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使得課堂效率不高。那要如何在政治課堂上調動學生的興趣呢?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標的新理念的支持下,與學生進行交互式的合作學習方式,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
關鍵詞:初中;政治;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348-01
一、新穎開頭引趣法、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講好一節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能注意聽講,他們才有可能連續認真地聽下去。否則,學習效果必然受到影響。那么,怎樣才能講好開頭呢?作為教師對教材應有準確把握,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導語。具體地講,教師可通過講述與本節課有關的故事、名言、俗語等導入新課;可在新課的開頭針對教學重點難點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有目的地聽課;也可用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時事作為講解新課的導語,使它成為引發學生注意的焦點,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當然,教師儀表端莊、親切和藹、教學語言生動、條理清楚,講清本節課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二、課上解決學習任務,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首先作為老師,應當考慮學生的整體狀態,初中學生的課程內容繁雜而且難度較大,尤其是理科類課程,不僅要求高而且課后習題占據了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因此,作為政治老師應該盡量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將政治的思考題與問答題搬上課堂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積極發言,并且老師也可以適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以一定的打分以及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以達到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邏輯能力。同時,盡量減少課后作業,盡量通過討論記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把當堂課的內容理解記憶70%——80%,以減輕學生的復習負擔。其次,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個政治學習小組,同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和學習,共同促進每次政治課程的課堂練習題和課后習題的完成。并且,通過政治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還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同時,不同的學習小組之間要相互競爭和對比,就課堂表現、平時測試等方面的內容作為參考,實施一定的獎懲制度,以達到督促學生主動學習、認真學習政治這一門課程的目的。
除此之外,能夠在課堂上解決的題目盡量在課堂上解決,利用分好的政治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解決掉大部分比較難的題目,剩下的簡單題目則是自行解決。既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也讓學生親自參與了整個學習的過程。學生們的課外學習負擔輕了,課堂上也通過一定的方式對重點和難點有了一定方向的把握,并且相應的政治素養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自然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學習競爭,推動學生積極參與
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時期的學生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比較容易進入競爭思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是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和提高課堂效率十分有效的手段。在政治教學中,有著深刻的理論知識和詳細繁雜的知識點,對于課堂小比賽而言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平臺。例如,筆者就常在課堂上開展兩種形式的課堂小比賽:快速搶答和事例辯論。快速搶答是指學生們被分成AB兩組,由教師根據前幾節課堂學習的內容,提問或者投影展示題目,學生進行快速搶答,基礎分100分,答對的一方加10分,搶到但答錯或者答不上的一方扣10分。教師對答對的學生進行表揚,并可以制作“流動紅旗”作為兩個組爭搶的“戰利品”。這樣做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們學習政治的興趣和學習熱情,更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和大膽參與的精神;時事辯論,是指教師根據課堂內容設計討論題目或者是根據一些實事熱點問題開展學生辯論會。讓學生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勇敢的做“辯手”,每人都有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說話,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對小組內的其他同學的發言發表不同的看法,或者進行補充、糾正。有了競爭機制的引入,學生們學習的知識才會真正學會運用,才會將努力學習變成其自身的一種需要,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四、教師轉換角色,做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中權威者的角色,樹立學生主體性的教學觀,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教學中時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轉換,盡量做到從原來的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從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從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有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發現他們的自身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多引入他們的實際事例,多談論他們關心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談體會或者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幫助他們解決。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解決疑問,幫助學生改變不良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不斷加強自身素質,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在學生迷茫時引導他們辨明方向,要在學生出現畏難情緒時,及時給予鼓勵,鼓舞士氣,點燃他們心中的精神力量,增添學習自信心。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們教師不懈的努力。在教學中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為我們的政治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只有這樣才能調到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學政治課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6.
[2] 邊巴多吉.淺談初中政治教學[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4(10):65.
[3] 郭堯邦.淺談初中政治教學方法[J].未來英才,2014(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