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
摘 要: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要在課前、課堂和課外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選材;方法;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39-01
一直以來,個性化教育都是作為培養個性化人才的主要方法,以往對于個性化教育的研究都僅僅限制于個性化教育的目標、條件、影響因素等方面,而現在,我們從教育公正的視角來研究學生個性化閱讀,為研究學生個性化閱讀教育提供新的理論視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當前教育公正視野下的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個體,講究閱讀方法,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張揚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個性化自主選材,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可以包辦代替,但是我們往往會因為課時緊,任務重,學生能力差等原因,以講代讀,這種包辦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學生永遠不會自己閱讀,更不要奢望他們會有自己的見解。于是,呼喚個性化閱讀,已成為一股異常強勁的帶雨的春潮。
閱讀教學,我們在提供豐富材料的基礎上,應在一定范圍內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在一次閱讀課的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必須用同一閱讀材料,可以根據學生興趣的不同來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然后分成小組閱讀,小組間可以相互交流體會。個性化閱讀應建立在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的基礎上。對處于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我們應把閱讀材料分成不同的級別,由教師指導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選擇。學生自己選擇的閱讀材料,是其興趣的集中表現,且與其自身的閱讀能力發展水平相一致。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和創造,形成獨到的見解,提高閱讀水平。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泉。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就是要從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入手,培養學生廣泛、積極、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當閱讀興趣達到一定程度,便會演化為一種熱情。當學生以充足的熱情投入到閱讀中來時,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也便會隨時被激活,并會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展示出來。前不久聽了群文閱讀的教學研究課,老師確定一個教學主題,然后圍繞主題提供了大量的文章,學生分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閱讀能力選擇相關的文章進行閱讀交流,從而討論出自己的一些收獲,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極大的閱讀興趣,并在匯報時都能侃侃而談。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照顧學生參差不齊的閱讀水平的同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方法引領,指導課前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為目的,在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下,學生對文本作出獨特解讀、體驗、感悟和表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讀”的訓練,課前感知閱讀,課堂體驗閱讀,課后拓展閱讀。小學階段個性化閱讀中教師點撥指導很重要,我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五讀課文”的方法。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再讀課文要抓住課題,從整體感知識課文的內容;三讀課文時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勾劃重點詞句、重點段;四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邊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課文的主題思想;五讀課文時要領會課文內容,特別是要把精彩文段朗讀成誦,積累語感,發展語言……學生把老師教給的閱讀方法進行內化后,不管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可讓學生按照老師所教的五步進行閱讀,把文章讀通,讀懂,讀深,讀精,讀活。
三、鼓勵多角度思考,尊重個性化體驗
在閱讀活動中,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教師對于學生所有的體驗,都不要輕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引導。否則,個性化閱讀無從談起。強調個性化閱讀,首先要在語文教學觀上實現根本的改變。只有把過去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變為學生自主活動、討論式的教學方式,把教師的絕對權威角色變為合作伙伴角色,學生才會敢于和教師進行交流,敢于表現自我,張揚自我的個性。要使學生的個人體驗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采用討論的方式來展開較好。討論并不是毫無目的地隨便讓學生講,討論需要精心的設計和組織。教師在設計閱讀課的討論時,首先要考慮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注意在每個小組中安排幾個能主動發言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輪流擔當小組長的機會。另外,對于討論的題目和內容要精心設計,要與兒童的生活經驗相吻合。教師要從材料的選擇,問題的提出等方面為討論做好準備。同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要以鼓勵為主。只有這樣,討論才能真正達到目的,學生才能在討論中真正暢所欲言,充分表達。
四、拓寬閱讀視野,發展學生個性化閱讀
在語文講讀課文教學中,我們特別強調對于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講與精讀,一個星期就只讓學生讀很少的幾篇文章,這與現代文的特點不相符合。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要幫助人們快速瀏覽信息,處理信息,在閱讀中獲取新知識。要實施個性化閱讀,大量閱讀是前提。要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整本的書和各種報刊雜志,勤做讀書筆記。如果條件允許,要鼓勵學生上網閱讀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課堂內的閱讀信息量。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多翻閱一些資料,及時補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課本,從一個大的視野來把握課文,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閱讀。比如,教師在教學一篇文章時,可以同時選擇幾篇同類或觀點相反的文章,展開比較閱讀,讓學生學會批判,學會同中求異,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來體驗和創造。個性化閱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基礎,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的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以人為本,以讀為本,講求方法,加強閱讀訓練;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夏俊生 《新課堂創新教法與經典案例評析》 世界知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