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 要: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借助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知識,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前蘇聯的馬赫穆托夫提出來問題教學法,馬赫穆托夫反對前蘇聯當時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要求引進科學實踐的方式,把解決問題作為教學的基本過程。他提出,可以采用教師帶領學生解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和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使教學成為有明確目的、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培養創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應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93-01
《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指出:在解決問題方面,要逐步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如何落實“課程標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將結合這幾個環節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問題是思維的開端、創造的基礎。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能敢提問、都能提問、都會提問。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問能力進行積極的、有意識的培養。使他們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1、鼓勵學生敢提問。有些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提問。對這類學生教師對他們不要過高要求,先引導他們提出一些低層次問題,只要能提出問題都給予適當鼓勵。尊重學生,讓學生知道能提出問題就是動腦筋、想問題、認真學習的好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敢提問的好習慣。
2、啟發學生能提問。在數學教學中,如果總由教師提出問題,而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回答問題,那么整個思維活動不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會嚴重制約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創設好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能獨立提出問題。也就是要求教師將書本知識生活化,創設與生活實際相近似的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產生問題,并啟發學生獨立提出有一定價值的問題。許多知識的教學教師都可以讓學生課前仔細觀察與之相關的事物和現象,使學生對這些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啟發學生:今天我們來學習某部分知識,通過課前觀察你發現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這樣學生就能提出很多相關的問題來。
3、引導學生會提問。部分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好、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很高,但可能會不經過思考就提出一些與教學目標差距太遠或者“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這時教師也不能指責,以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而應充分看到其優點,抓住優點加以表揚,肯定他們某一點提得很好。同時加以正確的引導,通過啟發、點撥幫助他們提出正確的問題。使之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將由“亂提問”變成“會提問”。
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他們勤于動腦、思維活躍的表現。但要解決問題必須能對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解,因此教師更應引導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理解問題。
1、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應以一定的感性認識作基礎,而豐富的生活實際是最直接、最不可忽視的認識捷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并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使他們對問題有深刻的理解。
2、通過討論交流理解。討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辨析某一個問題而進行的一種相互間的交流形式。討論為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機會,促進學生多向交流,使學生置身問題探討的全過程,能把個體的見解轉化為群體的發現,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能使各類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都有提高,有利于促進問題的理解。
3、通過觀察操作理解。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并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在教學中注意發揮教具、學具的直觀作用,充分讓學生參與操作活動,引導他們在操作活動中觀察、思考,從而幫助問題的理解。
三、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如果說提出問題是前提,理解問題的基礎,那么解決問題才是根本。按理說能提出問題,會理解問題,解決問題自然水到渠成。但是解決問題并不單純只會解答書本上的問題,而要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現實生活,從解決問題中獲取新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處理各類現實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中還應注意:
1、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教育家玻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弄清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這樣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才能自己去探索、去解決。
2、解決問題方法中的不同意見讓學生自己去爭議。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會出現不同意見,部分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往往會由自己去“統一思想”,這種做法不可取。應該鼓勵學生爭議,教師從中點撥,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自己去講述。學生在解題時由于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思維發展水平不同,往往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得到多種解答方法。對此教師不僅應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解法,還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特別是當自己的解法優于其它同學的解法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起到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為此,我認為在未來科技競爭激烈時代,只有具備極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才能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新的跨越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