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莉
【摘 要】與其說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形式,不如說它是一種教學思想,因為在借鑒運用中,我時時能發現其內涵與傳統教育思想的不同,與新課改的匹配。本文從課前準備和課堂活動兩方面對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翻轉課堂;運用思考
翻轉課堂與早前推廣的學案導學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兩者都是十分強調學生自學,都將自學放在講授之前,不同的是,翻轉課堂在進階作業之前,還有一個經教師深思熟慮制作的短視頻(音頻)播放環節,并且課堂環節的組織也更為豐富多姿,因此,翻轉課堂顯露出更多切合學生的勃勃的生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尤其對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感性向理想發展的初中生而言,是一種更受歡迎的教學模式。所以從這個層面說,翻轉課堂的出現,是將課改又一次向縱深推進。
1.課前視頻,注重文本與生結合
課堂翻轉以后,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量大大增加,但一旦完成一個輪回以后就都容易了,因為只要教材不作太大改動,短視頻就只要小修改就能用了。
短視頻的制作是很講究技術性和技巧性的。翻轉課堂的短視頻是傳遞知識的媒介,如果只是將教師上課的過程錄制下來,那翻不翻轉就只變成了一個能否節約課堂時間的問題,還不如回歸原來的教學方式,能邊觀察學生反應邊靈活應對處理,效果更好。初中生是一群主動和被動并存、自覺和被迫同在的兒童,他們很大程度上對老師和教學方式都有依賴,這就是同課異構會取得不同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短視頻作為翻轉課堂中的第一步,是否能吸引他們看下去,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在制作短視頻時,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一般說來,當下在中學生中流行什么,班上學生大多喜歡什么是比較容易了解的,而這些時髦因素在網絡里很容易找到,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將它們與教學內容作有機整合。
《對外友好往來》是七下一單元的第六課,講述的是極為活躍的唐朝外交情況,它屬于繁榮開放的唐朝的一個重要部分,與之相關的學生喜愛的有電視《西游記》、電影和游戲《大話西游》,周杰倫《爺爺泡的茶》中有歌詞“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唐朝千年的風沙,現在還在刮”也可以作為切入點,因為陸為唐代茶學專家,精于茶道,而中國茶文化是在李隆基時期傳入日本的,當然這個彎轉得大了點,而且教材上也只是一筆帶過;《大話西游》又離歷史比較遠。所以我選擇了《西游記》,用畫外音:“話說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后,被壓在了五指山下,唐僧將他解救了出來,他從此開始跟隨唐僧往西天取經。”三四句話配上電視《西游記》的主題音樂和序幕畫面,熟悉的音樂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球,然后進入正題,包括唐與三國的關系圖,以及標注在圖上的聯系兩國的鑒真和玄奘,模仿電視紀錄片的配音語調,都能讓學生感覺這是一部短電視,而不只是教學片,隨著上課鈴響不少學生哼著《敢問路在何方》的曲調走進教室,我就知道效果會不錯。
2.課堂活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南京大學張金磊等人認為,協作學習是課中環節的必要條件,這個其實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而已,翻轉以后的課堂,是基于課前視頻的教學。可以由學生就觀看視頻以后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然后展示,如學案導學一般;可以教師先展示教學目標,點撥引導后,再讓學生提出疑惑,這樣能夠剔除題外問題,略答、課后解決都有了依據;也可以首先由學生展示自己從短視頻上學到的知識,然后再合作學習,練習或拓展鞏固;還可以先由學生互相檢查作業,然后再就對方的作業問題作補充解釋,解決不下的情況下,才在課堂上提出,教師對此作出問題的歸類,然后組織探討……總之必須圍繞教學目標,緊扣課前視頻,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適當的教學流程,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如上八下的《土地改革》一課,在一個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強,活躍度比較高的班級上課時,我是讓學生先朗讀理解了教學三維目標,然后再讓他們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提問(經過一年的熟悉,學生已經掌握了解決目標之外問題的常規辦法),然后對這些問題作歸類,將重疊近似的整合,因為問題最終只有5個,因此我將全班分成了5個小組,讓大家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參與討論,然后一一展示結果。而在另一個學生比較喜歡安靜思考,不太樂于開口討論的班級,我選擇的是,讓學生同桌互相檢查進階作業,并根據自己的判斷給出相應的評價,如果產生異議,則用紙條寫出一二三,交由下一環節的小組交流,而這一交流是以小紙條傳遞的方式展開,組員拿到紙條后,找出對應的作業,模仿以跟帖的形式在后面寫上自己的評價和理由,然后每組推薦一兩人上臺展示,分別呈現成果和問題,而且無論成果還是問題,都要求說明思考的過程。
在網上曾經看到過這么一則寓言,說一村里有兩個年輕人甲和乙,他們相約出去做生意,當來到一個盛產布的地方時,甲說:布在我們村里很值錢,我們用手上的錢全部換了布回去一定賺錢。乙深以為然,于是兩人買下了不少布匹綁在驢背上繼續前行,當到了一個生產毛皮的地方時,甲認為帶毛皮回鄉能賺更多的錢,于是將所有的布匹賣了,換了一驢背的毛皮,還賺了一筆錢,而乙覺得布已經捆綁好了,卸下、賣掉再換其他物品很麻煩,就沒有理會甲的提議。甲不斷賣出、買進,賺了一筆筆的錢,而乙則固守著自己驢背上的布匹,等再次回到家鄉的時候,甲已經成為一個大富翁,而乙只是用布匹換到了不多的一點錢。在課改的進程中,教師應該做勇于變通的甲,翻轉課堂就是甲換來的一個新商品,我們不僅要勇敢地、不斷地順應社會接納新的教學模式,還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多多考慮新模式有什么優勢,怎樣才能真正發揮該模式的優勢。對于翻轉課堂,教師如能結合自己的教學條件和學生情況不斷思索、調整、創新、發展,那在不同的地方就可能會開出五顏六色的花,生化成為具有不同地域特點的翻轉,關鍵是,教師是否能有順勢而為的勇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