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志華
[摘 要]目前,閱讀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依賴于教師,缺乏閱讀的靈氣和活力。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引導學生在熟視無睹中發(fā)問、在異口同聲中靜思、在看似自然中探究、在別具匠心處品味,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教學活動 個性 靈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3-034
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當前部分教師沒有重視學生閱讀的啟發(fā)、引導,使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依賴于教師,缺乏閱讀的靈氣和活力;而部分學生過度“親師”,教師講什么,他們就聽什么,課文有什么,他們就學生什么,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特想法,缺乏質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使閱讀教學缺乏生氣和表現(xiàn)力。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就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熟視無睹中發(fā)問
問題是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動力源。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各種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中去挖掘、發(fā)現(xiàn)問題。如,教學《大自然的文字》時,學生看到課文的題目后,自然會想到: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如何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在對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課文在講述大自然的文字時,從天上和地面這兩方面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天空從星星和云朵兩方面介紹大自然的文字,而地面僅僅介紹了石頭這一大自然的文字。學到這,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產(chǎn)生疑問:地面上的大自然文字,除了石頭,還有哪些呢?引導學生從熟視無睹的生活現(xiàn)象中獲取知識。學生通過日常積累和查閱資料,知道樹的年輪表示樹的歲數(shù);魚鱗上的圓圈,代表魚的年齡……這時,教師鼓勵學生課外多多收集大自然的文字,從課內走向課外,走進社會,走進生活,成為主動獲取知識的人、學習的主人。
二、異口同聲中靜思
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這樣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在小組內的有效討論、交流和溝通后,學生似乎達成共識;同時伴有師生的對話 “對嗎?”“對!”“懂嗎?”“懂!”這種口令式的整齊的回答。這種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這樣問題:學生們沒有主見,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如,《船長》這篇課文主要講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即將沉沒時,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船員和乘客自救,最后自己卻光榮犧牲的故事。課文中有一段哈爾威和奧克勒大副的一段對話:“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時,教師問:如果有男人走在女人的前面,奧克勒大副會不會開槍?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會!”教師又引導學生:哈爾威船長旨在救人,他這樣說,是不是太不人道了?學生陷入了沉思。通過辨析,學生知道哈爾威船長是在乘客爭相逃命,場面亂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下的這道命令,目的是讓乘客自覺遵守秩序,讓婦女和兒童先走,起到震懾作用,體現(xiàn)了哈爾威船長的人性美。理解了這些,學生對“大家沉默了……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們上空”這一句也就不難理解了,體會到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美德。
三、看似自然中探究
入編教科書的課文,可謂文質兼美,讀時自然順達、朗朗上口,這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抓住文本貌似平淡無奇、非常自然的課文語言去深入探究,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如,《錢學森》一文中第三小節(jié)講的是錢學森決定回到祖國,他深情地說:“……祖國現(xiàn)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chuàng)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留學生中有人勸道:“祖國剛解放……”這些人講的話說對不對呢?聯(lián)系當時的實際情況,學生懂得:祖國剛解放時,確實是“一窮二白”,但錢學森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這些,要回到祖國,決心報效祖國。從錢學森的語言中,學生體會到他早已作好克服重重困難的準備,體會到他的拳拳愛國之心。這樣看似自然的問題,我們應做好引導,反問學生,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錢學森,你該怎么辦?這樣,才能使學生思想情感得到升華。
四、別具匠心處品味
漢字文化具有與眾不同的美,它那特有的情韻散發(fā)出無與倫比的魅力。因此,我們應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語段等用心去揣摩、研讀、思考和品味,將文字蘊含的思想情感挖掘出來。陳忠實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中第八小節(jié),介紹了灞河柳的特性。這時有學生質疑:課題明明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這里是不是偏題了?通過對文本的朗讀和感悟,學生知道青海高原的柳樹歷經(jīng)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而灞河柳生活條件優(yōu)越,極易生長。兩相對比,更加襯托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的生命力。寫灞河柳不僅不多余,還體現(xiàn)作者的別具匠心。這時,教師又引導學生在作文中運用這一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靈氣和創(chuàng)造力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教師做精心的預設、有效的引導和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應多多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作大膽的猜想、思考和創(chuàng)新,逐步使他們的個性化閱讀成為一種自我需求和能力。這樣,他們的閱讀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