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珠
摘 要:微課,即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全過程。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易渙散,視覺留駐的時間短,一旦采取的教學方法學生不感興趣,注意力就會很快轉移到其他事物上,而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而且時間也相對較短,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就以小學語文為例,并結合自身實踐,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應用;理解感悟;直觀性;生動性
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微課教學進行了諸多實踐和探索,從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心得和感悟,現結合自身體驗,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兩點個人意見的描述。
一、利用微課,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時僅靠我們口頭語言的講解和書本文字的描述,無法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認知。而微課內容小、用時少、研究過程短,如果我們在文本講解過程中遇到了一時難以用語言講解清楚的問題,就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來進行,通過讓學生觀看一段小視頻,達到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感悟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第十一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文中有幾方面體現出伯父受到了許多人的愛戴,如參加追悼會的人多、送來數不清的花圈挽聯、送花圈和挽聯的有各種各樣的人等等,但是,魯迅先生為什么會受到這么廣泛的愛戴呢?在課前我通過查找資料,制作了一節微課《魯迅先生》,微課視頻中,主要講述了魯迅先生對我國作出的貢獻以及他在各方面的影響,如文藝影響、學術影響、精神影響、政治影響等等。這樣,視頻的形式既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利用微課,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描寫優美景色且語言生動的文章,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想象思維比較狹窄,單純依靠自己的想象力無法對課文中所描述的景象有清晰、準確的理解和認識。而微課具有立體的動畫、直觀的形象、鮮明的色彩,它可以將課文中描寫的景色通過一段短小精悍的視頻播放出來,從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課本知識變得鮮活,學生也能產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微課將課文內容變得色彩鮮明、直觀形象,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讓學生通過繪聲繪色的微課展示,深切感受文本內容。
比如,在學習第十一冊《三峽之秋》這篇課文時,課文重點寫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口頭語言的講述,無法讓學生對文中描述的三峽美景有直觀的感受和認識。于是,我就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微課視頻,視頻中以動態的形式展現了三峽在中秋這一天的景物變化,如早晨露水的變化,中午長江的色彩、水勢,下午青色的霧、峭壁的倒影,夜長江的寧靜等,這些景色在3分鐘的視頻里一一呈現在了學生面前,學生望著眼前的美景,都陶醉了,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學習興趣也被調動起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入情入境,學習靈性也都被激活了。于是,整個學習的過程變成了學生享受的過程,課堂氣氛由此變得積極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質量也都在微課的帶動下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微課,它的優點顯而易見,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上,突破了教師傳統的講、聽教學模式,使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迅速提升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李雙慶.運用微課資源,展現語文魅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