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運用描寫法和對比法,從疑問句類型的角度描述和探討貴州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的分布情況、語氣意義及功能特點。并將其與普通話的疑問語氣詞進行共時的比較分析,從而發現二者的共性表現和差異特征。
關鍵詞:鎮寧布依語 疑問語氣詞 描寫 比較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西南部,縣域東接安順市西秀區、紫云縣,南瀕貞豐縣、望謨縣,西鄰關嶺縣,北連六枝特區、普定縣。鎮寧境內長期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23個民族。2013年,鎮寧縣總人口38萬,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
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在布依語內部,各地的詞匯和語法結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語音也有比較整齊的對應規律,因此沒有方言的區別,只有土語的劃分。三個土語區在鎮寧縣境內都有分布且相互交往較為密切,一些經常外出活動的本地人基本能聽懂不同土語區的人說話,交流障礙不大。外出活動少的布依人對來自外區的口音很不適應,交流有一定困難。本文的語言代表點是鎮寧縣大山鎮長腳寨布依語,為鎮寧縣境內北部語言,屬布依語第三土語。
一、疑問句中的疑問語氣詞
本文根據布依語疑問句在結構形式上的疑問標記把布依語疑問句分為是非問、正反問、選擇問、特指問四類。“語氣是通過語法形式表達的說話人針對句子命題的一種主觀意識。”[1]語氣能反映出說話人的心態、意愿和情緒。“語氣詞是說話者在言語交際過程中為表達某種語氣的需要而配合語調在句中或句末使用的一類虛詞。語氣詞主要體現于語用過程中,屬語用范疇。”[2]語氣詞是句子中表達語氣的主要承擔者,疑問語氣詞就是用來表示疑問語氣的詞。疑問語氣詞在布依語疑問句中是一種輔助性疑問手段,鎮寧布依語中存在較為豐富的疑問語氣詞,根據它們在疑問句中的句法位置及不同的疑問程度,描述和歸納出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的分布情況、語氣意義及功能特點。
(一)是非問句中的疑問語氣詞
1.“me35”用在一般疑問句和附加疑問句中,表示的疑問語氣比較委婉,相當于漢語中的“嗎”,在表示疑問肯定和否定形式時都可以使用,但大多都是用于肯定形式的發問。它主要有以下4種形式:
1)“S+me35”①“me35”的疑問程度較高,疑大于信,問者對疑問內容基本沒有把握或把握較小,提問是期盼得到聽者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外,“me35”用于反問句中,表示質疑。例如:
(1)te21je33?j?u41le33zei35me35?(爸爸在地里嗎?)
(2)pat42ji?24tau35t?u33me21?au33te21ven24?uan33me35?(掃地都要人教嗎?)
2)“S1,S2+me35”“me35”的疑問程度較低,信大于疑,問者對疑問內容比較有把握或相當有把握,問者只是借是非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不期待聽者作答。此時“me??”雖然加強了試探性詢問語氣,但其實是問者就疑問內容明知故問。
(3)no?21k?u33 sa?35k?an21??i21,no?21mo?33tsa?35me35?(我弟會說布依語,你弟會嗎?)
(4)pen33?ei33nei21?dei33je24t??u41,mo?33mei24je24me35?(這本書很好看,你不看嗎?)
3)“t?ai21……+me35”和“me35”主要表達猜測和求證,問者就自己所猜測的情況向聽者證實,希望聽者就疑問內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例如:
(5)mo?33t?ai21kai24je24tian41ji?21me35?(你是想看電影嗎?)
(6)ko?41pu35mei24t?ai21pa?24ts?ei21t?a?21ni33me35?(衣服不是這樣穿的嗎?)
4)“S,+au21me35”和“au21me35”相當于漢語的“了嗎”,動態助詞“au21”與疑問語氣詞“me35”連用,表示問者就某種動作行為完成情況進行提問,要求聽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時,句中的疑問語氣顯得問者態度和藹、親切。例如:
(7)mo?33mei24ken33au21me35?(你不吃了嗎?)
(8)sau33nei21so?42tian21au21me35?(現在六點啦?)
例(8)“au21me35”表示問者吃驚、不相信的態度,相當于漢語中的“啦”。其實問者對事實情況已有所確定,但仍對事實感到吃驚,便向聽者進一步求證自己猜測的答案。
2.“ne35”和“ne35”相當于漢語的“嗎”、“啊”“啦”。當它表示“嗎”疑問語氣時,與“me35”一樣,但“ne35”大多用于否定形式的發問;當它表示“啊”的疑問語氣時,問者常帶有責備、不滿,甚至是發怒的語氣,聽者一般都以點頭或沉默作答;當它表示“啦”的疑問語氣時,與“au21me35”所表示的疑問語氣相同,但“ne35”顯得問者的態度不如“au21me35”和藹、親切。總之,“ne35”的語調比“me35”和“au21me35”的生硬,且語速快。此外,“ne35”常讀重音表現恐嚇的力度,用于反問句時,質疑程度大于“me35”。例如:
(9)mo?33la?21t?ai21t?ian33ne35/me35?(你還哭啊/嗎?)
(10)te21vei41, mo?33je21kai24pai33jat35pen33k?au21ne35?(小衛,你也想去剪頭發嗎?)
(11)mo?33mei24pai33ku35pak42ne35?(你不去做菜啊?)
例(9)中“ne35”所表示的語氣比“me35”的強硬,含有“不準你再哭”的強制意味,時常還會加上后續句如“你再哭,我就……”表示威脅或恐嚇,所以聽者最好沉默應對。而“me35”所表示的語氣較為緩和,語調舒緩延綿,含有“你要怎么樣才不哭”“你不要再哭了”等商量、請求的意味。“ne35”用于肯定和否定發問形式所表達的疑問語氣有所不同。當“ne35”用于肯定形式的發問時,還可表示商量、邀請、期盼、請求的語氣,如例(10);當“ne35”用于否定形式的發問時,疑問語氣較弱,驚訝語氣較強,有時還表現出說話人不滿的情緒,如例(11)含有“你怎么不去做菜”的意味。
3.“S+mɑ24”和“mɑ24”相當于漢語的“嗎”,與“me35”一樣,除了“S1,S2+me35”形式外,凡是用“me35”的地方都可用“mɑ24”替換,但無論S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mɑ24”都表示問者期待聽者就其疑問給予證實及肯定的答復。當“mɑ24”用于附加疑問句時,有如下兩種形式。
1)“S,V+mɑ24”這類疑問句的詢問型動詞V主要是判斷動詞(t?ai21是)和助動詞(“?dai21可以/行)”)。當句子形式是“S,V(t?ai21)+mɑ24”時,“mɑ24”主要是表示猜測和求證。例如:
(12)ko?41fin21me21pa?24ts?ei21t?a?21?en41?au33?dei33,t?ai21mɑ24?(肯定)(裙子這樣穿才好看,是嗎?)
(13)ko?41fin21pa?24ts?ei? t?a?21mei24?au33?dei33,t?ai21mɑ24?(否定)(裙子這樣穿不好看,是嗎?)
當句子形式是“S,V(?dai21)+mɑ24”時,“mɑ24”常帶有商量和請求的語氣,表示問者征求聽者同意自己“做與不做”某件事的意見。例如:
(14)k?u33ts?a21pai24au33???35mɑ33,?dai21mɑ24?(我等會再來,可以嗎?)
(15)k?u33mei24kai24pai33za?n24ti33,?dai21mɑ24?(我不想去他家,行嗎?)
2)“S,A+mɑ24”此格式多由形容詞“?dei33(好)”和“ho35(對)”等充當詢問詞語,表示問者對現況進行猜測和詢問,希望聽者對其疑問作出判斷,聽者可針對形容詞進行肯定或否定的回答。“mɑ24”有時帶有商量、請求甚至撒嬌的語氣。例如:
(16)va?24tso35zau24me21pai33??k42ta35,?dei33mɑ24? (明天我們去游泳,好嗎?)
(17)te21fa?33mei24t?ai21t??41?ei33,ho35mɑ24?(阿芳不是老師,對嗎?)
“pɑ41/mɑ41”語氣詞“pɑ41”和“pe41”,“mɑ41”和“me41”,“pɑ41”和“mɑ41”都表示同一疑問語氣,二者可以隨意替換而不會改變句子的語氣意義,相當于漢語中的“吧”。由于“pɑ41/mɑ41”表現了問者“不很肯定”的測度性態度,所以使得句子語氣“疑多于信”,表達的語氣比較委婉。
1)“S+pɑ41/mɑ41”和“pɑ41/mɑ41”表示揣測語氣,問者對疑問內容有所確信但又不很肯定,將信將疑,就通過“詢問”的方式期待得到肯定性的答句,但結果不一定如問者所愿。例如:
(18)mo?33lo21k?u33ni33pɑ41?(你騙我的吧?)
(19)pen33?ei33nei21mei24t?ai21ti33ni33mɑ41?(這本書不是他的吧?)
2)“S+l?u33pɑ41/l?u33mɑ41.“l?u33pɑ41/l?u33mɑ41”相當于漢語中的“了吧”,“pɑ41/mɑ41”受到表肯定性語氣的助動詞“l?u33”②的限制,表示問者的猜測由“不很肯定”→“較為肯定”,使得“pɑ41/mɑ41”的疑問程度有所降低,所以問者就猜測某種動作行為即將發生或已發生的可能性很高,且傾向于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
(20)mo?33me21t?ie35fen33tsei21l?u33pɑ41?(你快要結婚了吧?)
(21)k?u33hɑ21mo?33pa41na?33t?ian24au33,?dei33l?u33pɑ41(我給你一百塊錢,好了吧?)
(22)mo?33 vei35ja24 ku35 pak42 t?ian33 l?u33pɑ41?(你還沒做菜了吧?)
例(21)、例(22)除了表示一般疑問外,還帶有問者不耐煩或責備的口氣。
5.“ho24”和“ho24”相當于漢語的“哈”,它在句法上的位置與“pɑ41/mɑ41”相似,但疑問程度比“pɑ41/mɑ41”略低。“ho24”的疑問程度低于信的程度,是是非問中疑問程度最低的語氣詞,語氣也最為和緩委婉。例如:
(23)ti33va?24nei21mei24mɑ33nei21au21ho24?(他今天不過來了哈?)
(24)mo?33pai24au33mɑ33za?n24k?u33ho24?(你一會兒來我家哈?)
(25)k?u33ka35mɑ33, ho24?(我一個人來,哈?)
(26)ti33t?ai21pa24la24ni41?ho24?(他是誰呢?哈?)
(27)ti33t?ai21te21vei41pɑ41?ho24?(他是小偉吧?哈?)
例(23)表示問者估計、猜測并希望得到聽者證實的語氣;例(24)表示盛情邀請的口吻;例(25)表達的是問者詢問聽者自己作出的決定是否可行。例(26)、(27)是“ho24”與語氣詞“ni41”和“pɑ41/mɑ41”連用的情況。
(二)正反問句中的疑問語氣詞
正反問句句末常用語氣詞是“mɑ24”(嘛)、“nei24”(啊)、“ni41”(呢)三個,這三個語氣詞用與不用都不會轉移疑問焦點,帶上語氣詞,只是使得語氣委婉一些。但它們所表達的語氣有稍微差別。例如:
(28)mo?33mɑ33mei24mɑ33mɑ24/nei24/ni41?(你來不來嘛/啊/呢?)
(29)mo?33la?33k?u33pai33t?e21mei24pai33mɑ24?(你和我去逛街不去嘛?)
(30)ti33k?n33mei24k?n33nei24?(他吃不吃啊?)
(31)mo?33t?ai21mei24t?ai21zo?35kai24t?k42tei24nei24?(你是不是又想打架啊?)
(32)va?24luen24mo?33vei35ja24pai33to35?ei33,t?ai21mei24t?ai21?(昨天你沒有去上課,是不是?)
例(28)中“nei24”和“mɑ24”除了能緩和語氣,還隱含有“你到底來不來”抱怨、不耐煩的態度。其中,“nei24”的抱怨、不耐煩、質問和責備的程度要大于“mɑ24”;“mɑ24”表示的語氣相對要緩和一點,不像“nei24”那么強硬③;而“ni41”則加強了疑問語氣且委婉親切,同時帶有猜測、好奇、求證的意味。例(29)“mɑ24”表示與人商量,征求意見,同時還有撒嬌的意味。例(30)“nei24”表示問者明確告知聽者自己的提問,要求對方回答,有“求證”的意味。例(31)“nei24”帶有一種挑戰的態度,隱含有“奉陪到底”的意思。例(32)“ni41”表示提醒、追究。
(三)選擇問句中的疑問語氣詞
選擇問常用疑問語氣詞是“ni41”(呢)和“mɑ24”(嘛)和“nei24”(啊),它們可用可不用。“mɑ24”和“nei24”所處的句法位置相同且表示相同的語氣意義。
1.“ni41”和“ni41”主要是表達試探性的詢問、虛心征詢以及親切委婉的商量語氣,能起到緩和語氣的作用,“ni41”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較靈活。
1)“……ni41me33……”,例如:
(33)mo?33???u41za?n24ni41me33???u41ji33jan41?(你在家呢還是在醫院?)
(34)mo?33ku35?au21ni41me33?ak35pu35?(你做飯呢還是洗衣服?)
2)“……me33……ni41”,例如:
(35)va?24nei21t?ai21tso41??ek42me33tso41?ei35ni41?(今天是初一還是初二呢?)
(36)mo?33t?ai21va?24nei21mɑ33me33va?24tso35mɑ33ni41?(你是今天來還是明天來呢?)
3)“……ni41me33……ni41”,例如:
(37)na?33le33li?21nei21t?ai21mo?33ni33ni41me33k?u33ni33ni41?(這把傘是你的呢還是我的呢?)
(38)mo?33???u41nei21ni41me33la?33k?u33t??u41pai33ni41?(你在這里呢還是跟我回去呢?)
2.“mɑ24”和“mɑ24”表示問者抱怨、不耐煩甚至是質問、厭惡和生氣的語氣。一般只可放在句尾,構成“……me33……mɑ24”的形式。例如:
(39)mo?33t?ai21ken33?au21me33ken33fen21mɑ24?(你是吃飯還是吃粉嘛?)
(40)kei41???41nei21t?ai21mo?33ma?n21ni33me33ti33ma?n21ni33mɑ24?(這些花是你踩的還是他踩的嘛?)
(四)特指問句中的疑問語氣詞
特指問的句末語氣詞有“ni41”(呢)、“mɑ24”(嘛)和“nei24”(啊),可用可不用。帶上語氣詞,只是使得語氣委婉一些。
(41)?dɑ33ti33le33kui35???u41kei41ma24ni41/mɑ24/nei24?(柜子里有什么嘛/呢/啊?)
(42)je33,??ian24ni41?(爸爸,錢呢?)
例(39)中的“mɑ24”和“nei24”除了能緩和語氣,有時還表示問者抱怨、不耐煩、責備的語氣;“ni41”則是加強了疑問語氣,語氣親切委婉,帶有猜測、好奇的意味,同時隱含著一種問者急切想知道事情原委的心理狀態,有時還會表示困惑、求證、強調、提醒的語義,如例(40)。
二、與普通話疑問語氣詞的比較
鎮寧布依語常用疑問語氣詞與普通話有所不同,且使用環境也有別。普通話疑問語氣詞主要是“嗎”“呢”“吧”和“啊”4個[3]:“嗎”用于是非問中;“呢”用在特指問、選擇問和正反問中;“吧”用在是非問句中表示半信半疑,語氣略微緩和,有猜度的意思;啊”可用在各種類型疑問句中,在表示疑問時有緩和語氣的作用。而鎮寧布依語常用的疑問語氣詞有“me35”“ne35”“mɑ24”“pɑ41/mɑ41”“ho24”“ni41”“nei24”等7個,普通話與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的使用對比情況可以列為下表:
疑問句類型 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 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的語氣意義及功能特征 普通話疑問語氣詞
是非問 me35(嗎) 親切、委婉、驚訝、猜測、懷疑、求證、質疑 嗎、吧、啊
ne35(嗎、啊、啦) 威嚇、責備、驚訝、商定、邀請、期盼、請求、質疑
mɑ24(嗎) 商量、請求、猜測、求證
pɑ41/mɑ41(吧) 委婉、懷疑、猜測、求證、責備
ho24(哈) 親切、邀請、商量、猜測、求證
正反問 mɑ24(嘛) 抱怨、不耐煩、商量、撒嬌 呢、啊
nei24(啊) 抱怨、不耐煩、求證、挑戰
ni41(呢) 委婉、親切、好奇、猜測、商量、征求、提醒、追究
選擇問 mɑ24(嘛) 抱怨、不耐煩、責備 呢、啊
nei24(啊) 抱怨、不耐煩、責備
ni41(呢) 委婉、親切、好奇、猜測、求證
特指問 ni41(呢) 委婉、親切、猜測、好奇、求證、困惑、提醒、強調 呢、啊
mɑ24(嘛) 抱怨、不耐煩、責備
nei24(啊) 抱怨、不耐煩、責備
從表中可看出,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與普通話疑問語氣詞并不都是一一對應的,除了“ni41”“pɑ41/mɑ41”的語氣意義大體上分別能與普通話“呢”“吧”對應外,其余都不盡對應且表示相同語氣意義的疑問語氣詞之間也有所差別,如“me35”“ne35”“mɑ24”(除了“S1,S2+mɑ24”形式外)雖然都能與普通話中的“嗎”對應,但就親切委婉程度而言,“me35”>“mɑ24”>“ne35”,“ne35”的語調最為生硬。同樣,非是非問句中的“mɑ24”與“nei24”都能與普通話中的“啊”對應,但它們表示的語氣意義卻不同,“啊”主要用來緩和語氣,而“nei24”和“mɑ24”則是加強了“抱怨、不耐煩”的生硬語氣,且“nei24”不能用于“是非問”中,否則句子就變成了陳述句。此外,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可以連用,普通話疑問語氣詞一般不連用。
三、結語
鎮寧布依語疑問句中有比較豐富的疑問語氣詞且功能劃分細致,表義細微,這些疑問語氣詞中有共通之處的同時又有細微差別。同一種語氣可以由不同的疑問語氣詞來表達,如“me35”“ne35”和“mɑ24”都可以表達“嗎”的疑問語氣,但三者之間又有所不同。其中,“me35”和“ne35”通過聲母的變化來表達語氣意義的細微差別:“me35”常用于肯定形式的發問,而“ne35”常用于否定形式的發問且可表達不同的語氣(嗎、啊、啦),“me35”的親切委婉程度>“ne35”,用于反問句中時,“ne35”的質問強度>“me35”。有的疑問語氣詞即使出現在不同類型的問句中,也可以表示相同的疑問語氣,如“mɑ24”與“nei24”,但“nei24”的語調強硬,顯得“不客氣”且“抱怨、不耐煩、責備”程度>“mɑ24”。有的疑問語氣詞根據出現位置的不同而表達不同的疑問語氣,如“ni41”。有的疑問語氣詞可以出現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表示相近的疑問語氣,如“pɑ41/mɑ41”和“ho24”,但“pɑ41/mɑ41”的疑問程度>“ho24”。有的疑問語氣詞可以連用,但只限定在“ho24”問句中使用。鎮寧布依語疑問語氣詞與普通話疑問語氣詞并不都是一一對應的。
注釋:
①“S”指代完整的陳述句形式。
②“l?u33”是由“l?u35”(可以/能/行)改變調值而得。
③“mɑ24”(嘛)和“nei24”(啊)在正反問中的用法與選擇問、
特指問相同,故后續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賀陽.試論漢語書面語的語氣系統[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1992,(5):59.
[2]李小凡.蘇州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36-237.
[3]北大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編.現代漢語專題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王印娟 廣東廣州 暨南大學文學院 5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