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玲
摘 要:教師睿智運用生活實例,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從靈動處理教材,讓課堂教學趣味橫生;妙設生活情境,讓課堂討論更加高效;拓展生活實踐,讓課堂探究散發魅力三個方面闡述了實施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實例;教材處理;拓展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1-0076-01
數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又終將被用之于生活。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任務、學習過程與日常生活的相似度越大,即與日常生活越接近,其對數學知識接受的積極性就越高,接受效果就越佳。這意味著教師要善用、巧用生活實例,實施生活化教學,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妙用生活實例,有效激發數學課堂?
一、靈動處理教材,讓課堂教學趣味橫生
數學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要透徹了解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靈活處理教材,將教材中的生活化實例一一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從而構建趣味、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首先,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只有透徹理解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生活素材與數學教材的完美契合。其次,教師應善于利用多種途徑靈動處理教材,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縱觀北師大版小數教材,有關生活的案例很多,教師要充分挖掘,靈活呈現,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探究激情。如在學習“千克和噸”時,斤是比較通用的單位,而教材主要突出了千克、克、噸,教師應如何靈動處理教材?首先,可以抓住生活中千克應用范圍比較廣的特點,將生活中常用的物體引入課堂,并結合教材的情景圖讓學生與教材相聯系。當熟悉的物品被引入課堂時,學生的眼睛亮了,教師再結合不同物體的重量讓學生感受“千克”的“大小”。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景,將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找到與物品相對應的計量單位。特別是“噸”的學習,教師結合生活中的實物激活學生的經驗,使學生對噸產生感性理解,如根據貨車的載重量感受噸的大小。最后,教師可以列舉類似的生活實例,鞏固學生知識,提升認知能力。在計算環節,教師可基于教材設置一些數學應用題,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解題環境,減少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提高學習效率。
二、妙設生活情境,讓課堂討論更加高效
實施生活化教學,巧用生活實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有賴于教師生活化數學情境的創設。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能極大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及學生與教具之間的距離,這對學生接受數學知識更有效。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認知、學習習慣及學習規律等,并基于生活實例創設學習情境。常用的生活化情境有:設疑式生活實例情境、合作探究式生活實例情境、多媒體式生活實例情境、游戲式生活實例情境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基于教學內容酌情選擇、科學使用。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實例,實施生活化教學。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兩只正在采花粉的小蝴蝶的圖片(一只是側面圖,從圖上只能看到一只翅膀;另一只是正面圖,兩只翅膀清晰可見),并創設疑問式情境:“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只蝴蝶,哪只更漂亮,為什么?”這時,學生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教師很自然地引入軸對稱圖形。在課堂探究環節,教師結合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創設多媒體情境,將生活中典型的軸對稱圖形用多媒體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直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性,從而在學生大腦中建立感性經驗。可以說,生活中的實例圖形更能使學生的感官細胞產生強烈共鳴,并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有效建構知識。
三、拓展生活實踐,讓課堂探究散發魅力
數學不是一門脫離日常生活的純理論學科,它對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意味著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授之于方法、技巧,搭建生活實踐平臺,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實踐,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意義與價值,從而更加熱愛數學,研究數學。拓展生活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課堂實踐、課外實踐作業布置等為學生搭建平臺,讓探究散發魅力。如教學“認識方向”時,為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數學綜合學習能力,教師要積極搭建平臺,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實踐中學習辨認方向,有效建立方向感,并學會利用地圖看方向。教師可以帶學生在學校操場活動,讓學生根據學校位置辨別方向,如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太陽落下的方向是西方。接下來,教師以學生為活動對象,讓學生排成各種隊形去感知方位、認識方向,從而讓學生對方向有比較感性的認知。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回家之后對自家房子的方向進行研究,從而在生活實踐的拓展中幫助學生有效建構知識,并感受探究的魅力。
四、結束語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數學課堂運用生活素材能讓學生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讓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要讓生活素材激活數學課堂,需要教師靈活處理教材,捕捉生活中的實例,借生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建構知識,從而讓數學課堂更加睿智。
參考文獻:
[1]陳華忠.數學課堂應讓學生學會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0(11).
[2]王春瑜.淺談小學數學的因材施教[J].陜西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