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都是經歷了很長的歷史,經受了歲月的沉淀與激發,在中西方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中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我們了解到,無論是中國文學作品,還是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都會給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與延伸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從而推動了社會文化更好、更快地向世界前行。文學作品藝術中,中國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趨向于內斂、深沉、不輕易把諷刺意味顯露在表面層次上,相反地,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則比較開放、外露、潑辣、一針見血,講究的是效應,整體而言,中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的形式各顯神通,不盡相同,卻是表達著同樣的藝術內涵。
關鍵詞:中國和西方文學作品;諷刺藝術;內斂;深沉;開放
作者簡介:朱秀英(1979.2-),女,彝族,四川西昌人,研究生畢業,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現為西昌學院文教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1--01
我們了解到,無論是中國文學作品,還是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都會給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與延伸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從而推動了社會文化更好、更快地向世界前行。諷刺藝術在中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都是經歷了很長的歷史,包含許多方面,比如說:小說、戲劇、詩歌等許多的文學作品中,我們知道,中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各不相同,但是具體的諷刺藝術卻不是很多,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簡單地敘述它們的不同之處。
一、中國文學作品,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喜劇諷刺藝術
1、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喜劇諷刺藝術
在西方國家里,把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通過喜劇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這種表現方法能夠很好地表達出社會現象,讓廣大人民大眾在愉悅的心情中去體會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與諷刺的意向。而喜劇則是一種以否定性人物為描寫對象的諷刺藝術,這些可以通過亞里士多德的話語“喜劇是要模仿比我們今天壞的人……”而其他的西方戲劇家大部分人也都說出了喜劇的界定都是為了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從而表現人類的正能量之所在。在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中,大都是以喜劇的形式表現的,古歐洲的喜劇藝術是這樣,到后來的戲劇家也是如此,因此,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在歐洲藝術領域中大放光彩,也就隨之出現了一大批的喜劇藝術家。
2、中國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喜劇諷刺藝術
相比西方文學作品的喜劇諷刺藝術而言,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則比較開放、外露、潑辣、一針見血,講究的是效應。相反地,中國文學作品的喜劇諷刺藝術則是趨向于內斂、深沉、不輕易把諷刺意味顯露在表面層次上,注重一種內在的美化,就像中國人的做人一樣,遇到任何事都不會輕易地把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露在外人面前,講究內涵與修養的統一,不能什么事都顯露在外面,認為這樣的話,不利于在社會之中交流與發展,而是通過內斂的方式讓人民去自我體會,自我感覺,在文學作品中體會其深深的奧秘之處。這也正如魯迅先生寫的:“諷刺作品要寫的暗藏一點,含蓄一點,使得不大刺眼,使明白的讀者能夠體會到。”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國情所決定的,不能給人民心中留下一個直接的不好印象,需要人民自己進行深刻的體會與領悟其中的關鍵之所在。
二、中國文學作品,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
1、西方國家的開放、大膽的國情決定了西方文學作品的開放的諷刺藝術
由于剛開始的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并不是很受人民的喜愛之情,于是戲劇就在客觀上以人民的真實生活來進行反映,這樣容易引起人民的共鳴,給人民一種現實生活的重現,便打出人民的愿望與心中的需求,在生活中無法達到的一種心理體現,在劇中淋漓盡致地變現出來,讓人民感同身受。也就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好的現象深刻地展示在世人的眼前進行諷刺與挖苦,反映出生活中的真實情況,這樣的表現形式比較直接、大膽、一目了然、一針見血,讓人民深刻地感受到社會中的海岸勢力,從而更好地提醒世人。當然,這也是與西方國家的國情相吻合,西方國家的人民思想開放,大膽,比較容易接受人民對于自己的教誨以及很快地接受一些新的事物。
2、中國的含蓄、膽小的人民心理決定了我國文學作品的含蓄、內斂的諷刺藝術朱秀英 西昌學院文教學院相對應地,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我們的人們普遍比較含蓄,害羞,內斂而且比容易在外人面前表現出自己丑陋的一幕,盡可能地把自己美化的一面展示給別人,就是沒有一些優秀的、值得別人為之驕傲的地方也會打腫臉充胖子,盡可能地運用一些虛假的手段表現出來,而不像西方人那樣開放,直截了當。盡管有時候需要畢現出來,也是通過一種委婉、含蓄的方式,還要思前想后,看看哪種形式對自身的傷害最小,才能達到心中的最滿意效果。中國的這些具體情況都導致了我國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不可能公開性地對一些黑惡勢力的批判與嘲諷,無論要反映怎樣的社會現實,都會通過一些言外之意表現出來。
三、小結
無論是中國文學作品,還是西方文學作品的諷刺藝術,都在無形之中給人類文化水平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這些都是社會精神文化的產物,能夠推動社會的諷刺藝術,為社會的文化發展創造財富。盡管中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諷刺藝術的形式各顯神通,不盡相同,卻是表達著同樣的藝術內涵,同樣是運用文學作品來表達藝術的諷刺意味,反映出一種社會現象或者是社會黑暗的嘲諷,從而讓人民認識到真正的力量,所謂的真善美的真實所在。
參考文獻:
[1]岳嵐;《醒世姻緣傳》的人物語言藝術[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顧克勇;王定云;譏切時弊,獨樹一幟——論時事小說創作特色之一[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陳建森;元雜劇戲劇形態引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