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基金:2013年長沙理工大學校級科研課題《蕭紅汪曾祺鄉土敘事藝術合論》階段性成果。
摘 要:蕭紅是我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出色的風俗風情畫家。其以故鄉東北黑土地為背景的抒情篇章中,對時間和空間的特殊處理,形成蕭紅獨有的行文結構。時間和空間是小說結構安排的兩個主要維度。相對于西方小說家對時間結構上的積極作為,采用預敘、倒敘等“中間開頭”的方式,蕭紅則更多地采用我國敘事傳統中順其自然的時間處理方式。其鄉土敘事如同用文字繪畫,對風俗節慶、日常生活畫面進行描繪,無明顯戲劇化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時間進程和因果關系不再是推動情節的主要因素,空間立體感得到凸顯??臻g凸顯而時間退居二線,此成為蕭紅鄉土敘事的特殊結構。
關鍵詞:蕭紅;時間;空間
作者簡介:李瓊碧(1989-),女,漢族,長沙理工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0-03
一、時間藝術
任何敘事,都是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下進行的。在時間維度下,故事各部分相繼展開;空間維度下,故事的所有層次的總體貯存同時展開。敘事是一種語言行為,而語言是線性的、時間性的,所以敘事與時間的關系頗為密切。敘述時態、時序和節奏都是時間性的。
(一)順其自然的時序
一部完整的敘事作品包含了兩種時間概念。一是故事“真實”發生的時間,稱之為故事時間;二是敘事者將故事講述出來的時間,我們將之稱為敘述時間。在通常情況下,敘事文本的敘事時間和故事時間是不可能完全平行的,必然存在前后的錯置,我們將這種時間安排方式稱為時序。作者在處理這二者的關系時,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時間藝術特色。中西方的小說各有不同的時間藝術。西方文學傳統以明顯的時間倒錯效果為開端。其文學始祖《荷馬史詩》的《伊利亞特》講述了十年的特洛伊戰爭,卻以阿喀琉斯的憤怒作為開端,描述了阿喀琉斯和阿加門羅的爭吵之后,再對其加以解釋性的回顧,形成“爭吵—阿喀琉斯退出戰爭—戰爭失敗”的敘事時間和結構。熱奈特在《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中說:“大家也都知道,小說的敘述風格在這點上是多么忠實于老祖。”1相對于中國傳統小說,西方小說家更重視結構和時序的精心安排。而在中國敘事傳統中,敘事時間以歷史線性時間為主,對時間處理消極作為,順其自然的講述,采用“開門見山”式的開頭,對整部小說進行概要敘述,總領全書,結尾則與之呼應。
蕭紅鄉土敘事作品中,大量的風俗敘事、自然風景和生活場景片段的描寫弱化了情節的時間推動,但在總體上都繼承了我國敘事傳統順其自然的時間安排方式?!逗籼m河傳》中,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進門—被打—跳大神治病—用滾開水淋澡—死亡”的人生;《后花園》里磨官馮二成子“怦然心動—失戀—與王寡婦結合—妻死子亡—重歸麻木人生”的悲慘境遇,都是與故事“真實”發生的順序基本一致的,作者并沒有為突凸顯結構與情節而對時序作精心安排。
與傳統小說不同的是,蕭紅小說不再以情節模式占主導地位,也沒有明確的時間標志,敘事呈現出場景化、碎片化,小說情節由敘述者所感受到的一些零散的生活片段組成,出現明顯的時間斷裂。這也是其小說各個章節之間無必然聯系,可獨立成篇的原因。因為故事情節不以時間推動了。這是蕭紅特有的時間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方式在《生死場》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小說至少十年的時間跨度,作者表現出來的只有生活場景的變換與自然時節的更替:麥場里羅圈腿在找羊,菜圃里成業和金枝的愛情萌芽,屠宰場里老王婆牽著瘦馬低著頭走了進來……這些故事發生的時間先后沒有人知道,只有四季輪回看得真切:山頂的花兒開了草綠了,平兒做了牧羊童,便是春天;午間的太陽燒著了羅圈腿的頭發,盛夏便來臨了;西紅柿紅了,大樹林里有黃葉回旋,便到了深秋;五姑姑聽到了雪擦著窗紙的聲音,便是寒冬了。然而就連這季節的更替輪轉都不是春、夏、秋、冬依次更替。時間的不確定性意味著鄉土社會生存狀態的永久性循環和重復,這無止境的循環又固化了人生的艱辛。這是幾代人甚至更久遠的生存方式,精神生活的匱乏,人們靠自然和流傳下來的習俗支配自身的行為,這是中國社會歷史長久沉積而來停滯與困頓。時間的前行并沒有為這個小村莊帶來發展?!笆昵按逯械纳剑较碌男『印笃拇鍢渡垒喕刂褪昵耙粯印?,村里的人便在這循環的命運漩渦中掙扎。這是蕭紅的人生態度與思考。
蕭紅將一個個細小的生活場景截取下來,將村里人物質生活的貧困,精神生活的愚昧和麻木做出精細描繪,鋪開放大,拼湊到一起,形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生死場》是蕭紅對自身寫作方式和道路的探尋之作,其時間藝術的特色,在其之后創作的《呼蘭河傳》等作品中表現得更加成熟。
(二)停頓型主導,快慢有度的敘事節奏
如同在音樂、電影中一樣,在敘事作品中,人們可以憑直覺感受到所謂節奏的問題。舒緩或是急促,輕快或是凝重,傳達給讀者平和或是緊張的閱讀情緒,促進情節的延緩或者推進,表達作者某種敘事意圖。事實上,敘事節奏就是一個敘事作品的運動速度問題。以較短的文本篇幅描述較長一段時間的故事,敘事速度加快,減速則相反。熱奈特參照古典音樂把敘事節奏分為四種運動形式:概要、場景、停頓和省略。最大的速度是省略,這時,相對于一定量的故事時間跨度的文本篇幅是零,而故事卻可以有任意確定的時長。停頓是最小的速度,相當于音樂的休止,在敘事學中指當故事時間為零時敘述仍在進行。風景和場景描寫都是離開了故事時間進程而對客觀對象的描寫,通常視為敘事的停頓形式。蕭紅被稱為“散文抒情詩”的敘事不以故事情節和戲劇沖突為主軸,多自然風景和人物生活日常的場景描寫,加上大篇幅的地方風貌與風俗繪畫,皆為脫離情節使故事時間停止的敘事,這使得其鄉土敘事作品形成舒緩的,停頓主導型的敘事節奏。
敘事節奏不僅影響著故事情節的起始、發展、高潮和結局,還是敘述主體敘述意圖的體現,影響著敘述效果的表達。在歐洲19世紀自然主義小說中,敘事停頓是極為平常的現象,因為自然主義小說的特點往往就體現于一幅幅真實圖畫的描繪中。為達到這一目的,大量對象的描寫是必要的,而時間的流動則是次要的。在對事物作客觀的精細描繪這一點上,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共通。蕭紅敘事作品停頓主導型的敘事節奏,也體現出其敘事意圖。
《呼蘭河傳》前兩章的風俗敘事,是完全脫離了情節和故事時間的敘事。整個章節看不到一個有著具體姓名和性格的人物。呼蘭河城的建筑和小城百姓的生活日常與風俗,是宏觀、平穩、細膩的慢板描寫,造成敘述的靜態效果?!拔摇迸c祖父的后花園除了大段的景物描寫,便是后花園中鄰居的介紹,故事時間并不是歷史線性的向前推進。整部小說一共有七個大章節,前四章讀完,故事似乎還未開始。然而敏感的讀者會發現,這些停頓性的,舒緩的敘事,讓從未到過呼蘭河城的人,竟然覺得那里是十分熟悉的。這小城里生活的人,如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之類,命運本該如此。前四章用巨大的敘述規模為小城立傳,將人物生活的大環境展現出來,讀者的閱讀情緒也在慢慢累積與加深。蕭紅式的“無結構的結構”盡顯其中。
停頓使故事時間靜止,給人以沉滯之感。蕭紅敘事往往是通過省略和概要的形式,簡短的幾句話將情節迅速推進。這就形成了停頓與非停頓交替的敘事節奏,快慢有序。當然,這快、慢皆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團圓媳婦被婆婆折騰致死,只有短短一句話:“還沒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團圓媳婦就死了”;磨倌馮歪嘴子有了孩子是“我”無意中看見的,后來“在這樣的一個夜里,馮歪嘴子的女人死了。第二天早晨,正過著烏鴉的時候,就給馮歪嘴子的女人送葬了?!倍谶@樣的消息,是在讀者沉浸在八月天空美麗景象之時,毫無預兆地撲面而來。蕭紅用輕描淡寫的語言將人的生死一筆帶過,絲毫不展開來描寫,仿佛只是給讀者有個交代。毫無預兆的情節轉變,節奏上的突然加速,使氣氛陡然緊張起來,如同平靜的大海突然起了風暴,強烈地震撼著讀者的心靈。敘述者對苦難的忽略,恰好強化了諷刺效果和讀者的閱讀感受。
二、空間結構
在傳統的小說結構中,情節的推動往往以時間關系和因果邏輯關系作為基礎,他們共同構成文學作品的線性敘事規則,是歷時性的。然而,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點,同一時間下,不同的人會發生不同的事件。這些事件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和邏輯關系,如果我們只是以時間線索將這些具有共時性的事件串聯起來,是不符合事實真相的。在蕭紅的鄉土敘事中,大篇幅的風景、風俗和人物日常生活畫面的描寫,各個部分的情節粘連并不十分緊密,時間的先后順序也并不清晰。如在《生死場》中,你無法判斷,到底是羅圈腿的羊先丟了,還是成業和金枝先戀愛了。而這兩個事件之間根本不存在時間性的因果聯系。這時,時間仿佛被間斷了。這是典型的對時間性因素的舍棄而轉用共時性的空間敘述結構。
“空間常常是作為打斷時間流的‘描述,或作為情節的靜態‘背景,或作為敘事事件在時間中展開的‘場景而存在?!? 在蕭紅的鄉土敘事中,空間藝術也體現在這幾個方面。自然景物的描繪,風俗節慶場面的描寫,故鄉地理環境的介紹,都打斷了時間進程而在空間意義上做擴展和延伸。因果關系的弱化,敘事不再受到時間的約束,一部敘事作品中,場景之間的自由切換由此而順其自然。
如果說《生死場》是蕭紅空間化結構的初步嘗試,《呼蘭河傳》則是其空間敘事模式成功運用的典范,其空間化的結構藝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地理空間的描繪。第一章敘述者以全知視角對呼蘭河城做了地理空間的介紹:“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大泥坑水漲水落,染缸房里死了伙計,扎彩鋪為亡人準備豪宅,拔牙的洋醫生改做接生婆,小胡同里小商販的叫賣和平常人家的生活等等,都處在一個共時性的空間之中,地理空間和人文空間一起,構成了呼蘭河城獨特的風貌。第三、四章中后花園,以及花園里我的鄰居們的住所:草房、磨坊、糧倉等,都屬于地理空間的場景描寫。二是在風俗節慶和日常生活畫面的描寫中,時間的停頓與緩慢流動而突出的空間感。跳大神,放河燈,看野臺子戲的熱鬧場面,在蕭紅的筆下得到了無限的延伸,如同一幅立體的圖畫。時間的進程推動故事發展,而空間的擴展和延伸不僅增加了小說空間化的美感,也是作為“地之子”的隱含作者給人物悲苦心靈予以慰藉的方式。第六章寫“我”的家仆有二伯,有二伯性情古怪,有二伯不吃羊肉,有二伯的草帽沒有邊沿,有二伯的行李零零碎碎,穿的是大半截子的衣裳和掉了底的鞋……整個章節就是一幅有二伯的立體速寫畫。有二伯為什么會如此?作者沒有說明原因。
然而,這看似并無邏輯和因果關系的場景和畫面,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關聯,其中的交互關系指向一個共同的主題。團圓媳婦的生死、有二伯窮困潦倒的命運、馮歪嘴子娶妻生子,這些事件的發生既不互為因果,也無時間先后。但蕭紅對于故鄉普通人物的命運關注,對人生大歸——生與死的主題,在這些事件中都得以體現。前文有述,促使這些無因果聯系的事件組合在一起的并非“事連”,而是“意連”,小說隨著敘事者視角和一幅幅零碎的生活場景的變動而起伏,反應在文本結構中,就是空間化的敘事結構。
傳統小說以時間為進程推進故事發展,矛盾沖突劇烈,人物性格明顯的特點更易閱讀,但也會因為因果關系的前后聯系而進行材料的取舍,敘述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空間敘事結構中,場景和事件脫離時間因素的限制,隨敘述主體的性質所致而隨意展現,相較于時間主導的敘事結構,沒有十分嚴格的因果和邏輯關系,材料的取舍更加自由,而時間的弱化,空間場景的自由切換,使得蕭紅小說呈現開放式的結構,創作起來便不受時間的約束,更無拘自由。時間的線性展開和因果關系不再作為事件鏈接和情節發展的主要動力,空間維度的敘事則超越時間,空間化的敘事上升到主要地位,實現了傳統小說結構向現代小說結構的轉變。
注釋:
[1]熱奈特.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第23頁.
[2]如無特別注釋,后文對蕭紅作品原文的引用,均來自蕭紅.蕭紅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3]轉引自譚君強.論小說的空間敘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05)
參考文獻:
[1]蕭紅.蕭紅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2]熱奈特.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第23頁.
[3]轉引自譚君強.論小說的空間敘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