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鐵軍++張楠楠
摘 要 黑龍江的高職院校在探索與建設新型教育模式的工作中積極抓住發展機遇,結合時代的要求與自身的區位優勢,大力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來打造黑龍江國際合作辦學的特色品牌。合作辦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為黑龍江培養國際化高端人才和振興黑龍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但由于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起點較低,彼此之間的合作辦學時日尚短,相關方面的辦學經驗也比較欠缺,因此,黑龍江高職院校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與提高。
關鍵詞 黑龍江;高職院校;合作辦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3-0006-02
黑龍江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不僅是時代發展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政府近些年來關于教育文化工作發展方向的指示要求。黑龍江通過與俄羅斯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不僅符合國內外發展背景的需求,同時可以充分發揮黑龍江的地理區位優勢,創建獨具特色的優質教育,推動黑龍江教育工作進一步提升,為我國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1 黑龍江高職院校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意義
黑龍江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國內教育環境的影響,長期以來實行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諸多缺陷,加之黑龍江地理位置偏遠,放眼全國來看,教育優勢并不明顯,生源少與教育落后等問題在短時間內通過自身的探索與改革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不僅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打破黑龍江高職院校的發展瓶頸,同時可以有效利用俄羅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來改善和提升黑龍江整體教育質量的水平,打造黑龍江獨具一格的特色教育之路,推進黑龍江高職院校建設逐步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化的高端人才,從側面也有助提升黑龍江整體經濟的發展。
同時基于宏觀層面而言,中俄兩國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交流也往來頻繁,近些年來我國又提出新絲綢之路建設等長遠規劃,所以黑龍江高職院校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這一舉措不僅符合黑龍江的發展需要,也為推進我國經濟建設,深化中俄傳統友誼做出一定的貢獻。
2 黑龍江高職院校中俄合作辦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合作辦學的思路存在偏差 黑龍江高職院校通過中俄合作辦學的思路與前提是良好的,通過吸收借鑒俄羅斯的優秀教育資源與教育經驗,推動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更上一個臺階,提升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質量與教育特色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勢,促進黑龍江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環。但是在這一發展思路中,黑龍江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正確認識到開展中俄合作辦學的真正作用與意義,在教學工作與教學項目的設置上更多是從經濟利益角度出發,以經濟利益為先的合作辦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國外先進教學手段與教育理念在建設特色教育中的運用,導致中俄國際合作交流辦學大打折扣。
國際合作辦學形式過于單一化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一方面在教育合作項目上數量較少,另一方面則是引進與應用項目的渠道過于狹窄,導致在合作的模式上也過于單一化,在實際的合作辦學中往往沒有考慮到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相關背景,所以在引進俄羅斯教育模式的時候生搬硬套、全盤照抄,不能靈活多變地適應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發展需要。
國際合作辦學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教學特色與長處 黑龍江高職院校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指導方針應該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全面汲取俄羅斯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經驗作為己用,發展建設全國其他地區院校不具備的特殊優勢。然而在實際的合作辦學工作中,許多高職院校的建設卻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教學工作流于形式或者毫無特色可言,在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工作方面相比于全國其他地區的高職院校并無太大差異,對于吸引生源并無太大助益。
國際合作辦學中的師資力量薄弱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作為提高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質量,豐富教育工作內涵的重要手段與機制,在將教育建設推向國際化、高端化發展的同時,相應地對于國際合作辦學中的師資隊伍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了,特別是在語言與專業知識等相關方面的要求。但現實中黑龍江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水平遠遠達不到國際合作辦學所提出的這些要求,師資力量的薄弱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3 改善黑龍江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發展的對策建言
準確定位中俄國際合作辦學的實質與意義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兩國之間的緊密合作,打造一個教育文化交流的互動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黑龍江的高職院校可以將俄羅斯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經驗引進到自己的教育模式中去,通過合作辦學的方式拓展自己的教學內容,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打造黑龍江高職院校的特色教育之路。黑龍江高職院校未來教育的發展思路就應當以這些思路與方針為前提,制訂相應的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堅定不移地推進和深化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實質內容。利用俄羅斯的教育資源、優秀的師資團隊以及教學模式與方法等提升黑龍江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教學水平,堅持學校合作辦學立足于公益性的原則,開展科學教育建設與堅持國際化教育理念進行合作辦學,從而促進黑龍江整體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發展中俄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的多樣化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可以在原有的合作基礎上加強彼此的交流,進一步提升與豐富合作辦學的實質與內容,通過增加引進教育合作項目和拓寬引進的方式與渠道,推動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黑龍江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專業特長引進真正需要的教育項目進行合作;另一方面可以與俄羅斯的高校進行接洽,尋求多層次的項目合作,達到合作辦學目的。合作的方式靈活多變,可以是某一項目,也可以是某一課程或者是學術探討等。最后可以建立起中俄高校互動機制來推動國際合作辦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打造中俄國際合作辦學的教育特色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應當是以打破黑龍江高職院校傳統教育的發展瓶頸為目的,依托黑龍江毗鄰俄羅斯的獨特區位優勢,通過合作辦學的方式引進優質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打造黑龍江高職院校獨立于全國其他院校的特色教育項目,以國際化的教學模式與教學亮點吸引全國的優質生源,實現黑龍江高職院校建設的良性循環發展,從而提升黑龍江的整體教育質量水平。例如:可以通過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契機,在中俄兩國政治、經貿、文化和能源等領域全面合作的大好時期創建商務俄語、旅游翻譯、國際商貿等針對性強、發展前景廣的教育項目來豐富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內容。
加強中俄國際合作辦學師資隊伍建設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發展好壞與落實程度,其中的關鍵點之一取決于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因此,培養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對于推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有著重大而現實的意義。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開展:一方面通過大力招聘國外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來黑龍江高職院校開展教學工作或進行相應的教育指導;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有計劃地派遣校內的優秀教師到俄羅斯進行深造學習,加強相關方面的培訓,使之達到合作辦學教學的國際化水準。通過兩種內外機制的有效結合,一定能夠穩步提升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師資隊伍的教學質量水平。
4 結語
通過以上的研究表明,黑龍江高職院校通過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取得一定的發展成果和教學突破,但由于發展時間不長、發展經驗不足等諸多因素,導致現實中的中俄交流合作辦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之處。要認清這一現實,明確合作辦學中的短處與缺陷,在開展合作辦學中理清發展思路,端正辦學態度,加強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建設,豐富合作辦學的教育項目,拓寬合作辦學的渠道方式,打造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特色品牌,培養國際化的實用人才。在不斷創新與改進之中,推動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金輝,劉夢今.論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建設[J].教育研究,2013(10).
[2]劉育鋒.我國高職院校國際及地區合作辦學項目:現狀、特點與方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6).
[3]曹建芳.提高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