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芳
摘 要: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并引導學生把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可以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表現為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出現的數學問題的基本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開闊視野,拓展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最終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 ;實踐能力
新課程改革之后,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動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就必須把“培養實踐意識,創設實踐情境,開展實踐活動”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中,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就要緊密聯系生活,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中對數學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這樣,學生學到的就不僅僅是呆板的書本知識,而是技能知識。當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又能在生活中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這一知識的價值時,他們將會終身受用。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一、引導動手操作,激發參與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給予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生動的操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如教學《10的認識》一課,在“10的組成和分解”的學習中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每個組員嘗試分小棒。接著小組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10的組成一共有幾種?從這幾種方法中你能想到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記住它?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說開了:“我是回憶小棒分法記住的。”,“我是按順序記住的。”,“我是記一個,再交換一下位置再記”等等,學生在“10的分解和組成”的活動中一直積極參與,動手又動腦,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且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精心組織課堂,培養實踐能力
教師要在課堂上精心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小調查、小制作、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小辯論、到社會上調查、收集數據、提出問題等都是數學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既可以在課內當堂完成,也可以在課內外結合完成;既可以在幾分鐘時間內完成,也可以經過較長時間觀察,反復實踐、探索研究后解決;既可以是課內某個簡單的數學應用題,也可以是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可以把得到的結果口頭表述,也可以形成小研究報告。總之,在選擇活動形式時,要結合學生的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使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
三、密切聯系實際,鞏固實踐能力
數學學科和生活聯系最為緊密,在生活中應用最為廣泛。教學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利用課外活動落實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應用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一環。只有讓學生多做有創意的實踐作業,多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培養強烈的應用數學的意識,使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距離在學生心目中大大縮短。還有,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數學調查活動,數學調查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把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提高。數學調查就是通過參觀、訪問、查閱資料等多種形式,對現實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某一問題進行直接的、有計劃的了解和分析活動。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相聯系,體會到數學的社會價值,還可以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實踐中使知識得到升華。組織小學生開展數學調查,要恰當地布置任務,設計科學的調查記錄表,對調查的方式要進行適當的指導。
數學教學最終以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后,教師應注重知識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課后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到實處。例如,教學“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后,可要求學生設計自己小臥室裝修的費用問題。讓他們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摸索,預算臥室裝修費用必須知道哪些數據,經過哪些步驟。通過個人摸索、生生合作、教師指導,學生懂得預算裝修費用需要經過四個步驟: ①先測量有關數據;②估算出房屋裝修的面積;③摸清裝修材料價格;④運用“單價×面積=總價”的數量關系式預算裝修費用。只有讓學生多做有創意的實踐作業,多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培養強烈的應用數學的意識,使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距離在學生心目中大大縮短。再如,教學“長方形面積”一課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回家量一量家里房屋客廳的長和寬,再測量一塊地磚的長和寬,最后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50元錢,一共需要多少錢?又如: 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還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身高多少?體重多少?你比你的同位高(矮)多少?引導他們去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讓他們從實踐中悟出生活離不開數學的道理。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樂趣,讓數學走向生活。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一項長期的重要的任務。在新的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努力學習掌握新的教育教學專業技能,精心設計教學,設計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價值,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數學,了解數學,應用數學,從而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