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綜合實踐活動是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新型課程。
我們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學生在學習中很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嘗試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提倡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努力營造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我希望伴隨著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在課堂空間里充分展現自己,通過英語的聽、說、讀、寫,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與英語“親密”接觸,建立感情,最終有所收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理念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提供了一種開放式的環境,能夠讓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中有所收獲,愉快地學習與成長,這與新課改的理念恰巧一致。它們都遵循以下幾點:
一、基于興趣,立足生活
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以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恰巧英語的學習也需要回歸到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的學習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將課堂設計調整為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活動內容,引發學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有沖動去研究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因而在表達觀點與思想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自己欠缺用英語作相應表達的能力,從而有了想要學習用英語表達思想和觀點的欲望,這就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超過任何責任感。所以我為學生準備豐富的相關詞匯和材料,并進行相應的指導,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能真正掌握該表達方式,在實踐生活中能運用自如,這就達到了我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實踐,著眼創新
綜合實踐活動課注重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英語學習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在實踐中運用才算是真正懂了這門語言。同時,在實踐中學生才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學生要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力親為,從中獲得真實經驗,培養實踐能力。同時,我們還要在實踐中創新,傳統教學中對英語語言知識點的講解是精講多練,把活生生的語言變得乏味。結果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盡管學生學到了不少語言知識,但在生活中卻連基本的交流都困難。因此,我們的教學應該有所創新:第一,我們高中英語中的知識點要放在情境中去講解。第二,課堂上不要講解太多知識點,應多給學生示范該知識點的運用,教會學生如何應用。
例如,我在教學新教材第三單元的Grammar The Future Passive Voice 時,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代表一個國家,為爭辦下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展開自己的陳述。活動分為限時陳述、搶答、優勢展示、總結四個部分。每一個環節中的語言都必須運用到英語中的“將來時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個人發揮等充分展現了各自的才能,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尤其是代表中國隊的學生的精彩陳述,贏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學生們相當有成就感。教學效果比平常按部就班地講解語法好得多,基本上每一位學生都能運用“英語將來時態”說一句話。
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他們不斷地有所發現、思考、創新,同時也有了收獲。
三、強調開放式學習方式,結合網絡資源與課外閱讀
綜合實踐活動課,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它強調教學資源與內容的開放、學習方式與教師教學手段的開放。這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導向,語言教學要求生動、靈活、豐富的教學手段為其服務。學生只有在立體的生活場景中才能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而這恰好是多媒體能夠發揮的作用。多媒體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尤其是通過網絡豐富的資源,讓課堂上的知識在情境中生動地再現,學生的感受更為深刻。同時,學生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問題可通過網絡尋找答案,網絡還使得學生自主研究學習有了廣闊的知識背景支撐。
閱讀讓學生的知識更為豐富,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再次將所學的英語知識得以鞏固。學生在閱讀中明白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了解了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感受了不同的教育,西方文化中強調愛的教育,強調幫助他人的一些故事,使學生的情感、道德都得到了深化,閱讀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總之,英語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使得教學手段在知識傳輸過程中不再枯燥,英語學習方式也變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為學生的語言運用提供了精彩的舞臺,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們應該注重這樣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