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芳
摘 要:“四個全面”是黨中央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精準扶貧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地的重要舉措。本文通過掃描張家川精準扶貧工作新成效,探討了新時期張家川精準扶貧開發的空間拓展問題,強調“四個全面”對于做好張家川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工作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四個全面;精準扶貧;取向與空間
1 “四個全面”明確了張川精準扶貧工作的發展方向與取向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倒逼張川精準扶貧開發歷史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施精準扶貧是貧困地區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2015年張家川全縣有115個貧困村,2.23萬貧困戶,10.45萬貧困人口,加之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產業基礎薄弱與市場發育不足并存,人口素質偏低與公共服務滯后并存,不僅貧困面大而且貧困程度深,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進入小康社會,任務將十分艱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提出,有助于張川找準發展差距,合理定位,通過精準扶貧加快精準脫貧進程,實現跨越發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引領張川精準扶貧開發的頂層設計。
今年以來,張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獲得較大提升。 但仍然存在著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存在著制約精準扶貧工作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克服這些矛盾和沖突,就必須自覺向改革找突破、要效益,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精準扶貧工作真正釋放出自身正能量。
(三)全面依法治國保障張川精準扶貧開發的合理運行。
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在推進張川精準扶貧工作進程中,少數領導、干部存在著依法依規意識不強,人治思想仍有存留的問題;存在著少數執法司法活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以及少數執法人員執法水平不高的問題;多數公民存在著法律知識普及不夠和維權意識不強的問題。這些極大的阻礙了張川精準扶貧工作的良好運行.因此,只有通過全面依法治國提升領導干部、執法人員和公民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樹立科學立法、民主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意識,才能營造張川精準扶貧工作良好的法治環境,確保張川精準扶貧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合理運行.
(四)全面從嚴治黨營造張川精準扶貧開發的良好政治環境。
黨的領導是中國各項事業順利實施的生命線.在張川精準扶貧工作中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就是要以全面從嚴治黨筑牢精準扶貧的政治保障,構建覆蓋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素質較好、作用突出的黨員干部隊伍;建立便利管用、約束力強的制度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配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團結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 新形勢下張家川精準扶貧工作掃描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近年來,張家川搶抓“四個全面”大戰略機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精準扶貧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全縣1+18扶貧攻堅方案,突出助農增收,開創了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新局面。具體表現為:
(一)突出精細管理“摸窮底”。堅持把建檔立卡、精準識別貧困對象作為扶貧攻堅的基礎性工作,確保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實現幫扶長期化、制度化、規范化。同時依托“一平臺兩系統”,建立貧困戶減貧增收動態監測和管理機制,準確掌握扶貧對象增收、幫扶措施和資金項目落實情況,及時對扶貧對象進行調整,對扶貧資源進行合理調配,發揮實效,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全面落實到位。
(二)突出建強基礎“換窮貌”。根據貧困村村情和產業發展現狀,整合各類涉農資金與項目來實施扶貧項目。重點實施了石峽灌區、閆家鄉畜牧產業、胡川鄉祁溝流域等10個片帶整村推進項目;組建互助資金協會29個。同時積極開展整鄉推進試點工作,實施了馬鹿鄉、梁山鄉、木河鄉3個整鄉推進試點項目,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生產生活基本條件。
(三)突出產業培育“改窮業”。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扶貧攻堅的基本任務,不斷發展壯大富民產業。一是做精做優清真餐飲服務業。成功注冊了“張家川伊香拉面”、“馬老六牛肉面”、“習連匯牛肉面”等14個清真餐飲品牌,清真餐飲服務業從業人員達6萬人,對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51%以上。二是做強做大牛羊規模養殖業。以爭創國家特色肉牛產業大縣和建設隴東南畜牧產業大縣為目標,扎實推進現代畜牧產業示范園區和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牛羊規模養殖業。三是做活做響皮毛加工販運業。圍繞皮毛產業振興“3142”目標,采取引龍頭、強貨棧、扶販運的辦法,奮力推動皮毛販運加工業快速發展。四是發展壯大扶貧互助協會。制定并規范了扶貧互助資金具體操作辦法,成立鄉鎮扶貧工作站,從制度和機構上保證了互助資金正常高效運作。
(四)突出教育培訓“拔窮根”。堅持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以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民實用技術和引智增智培訓工程,確保實現“培訓一人、輸轉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五)突出社會幫扶“聚合力”。 縣上在大力推行“3581”內生幫扶模式的同時,重點形成了以天津市為主的東西對口幫扶,以國家煤炭地質總局為主的中央國家機關定點幫扶,使本縣精準扶貧呈現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使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呈現良好的運行態勢。
3 新時期張家川精準扶貧開發空間拓展
打好精準扶貧這場硬仗,促進張家川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是當前的緊要任務。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把精準扶貧工作放在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去謀劃,努力闖出張家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第一,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編制好“十三五”扶貧開發規劃。2011年出臺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指出了今后農村扶貧開發的方向與重點,為此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論述和思路,編制“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相關規劃,在指導思想、扶貧原則、主要任務、工作重點、重大舉措等方面,完整體現精準扶貧的思路。
第二,強化扶貧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激勵約束作用。精準扶貧工作要取得完勝,需要有完備的配套制度建設。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各方都參與進來,鼓勵各級政府提高扶貧政策的精準度,對不能精確扶貧、濫用扶貧政策的行為制定約束和懲戒機制。同時,要通過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倒逼機制,解決相關地區、相關人口單純地等靠要的行為,形成有獎有罰的新模式,鼓勵和支持主動脫貧行為。
第三,為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多樣化的選擇。為更好地推進精準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一批”的思路,豐富了精準扶貧的具體實現形式。循著這樣的思路,張川應該深化對扶貧工作的研究,提出適合本縣的扶貧開發方式和途徑,為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選擇,更好地完成扶貧開發任務。
第四,充分發揮全社會的扶貧合力。要充分發揮民族縣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在發揮政府精準扶貧政策作用的同時,重視發揮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多方面的作用,拓寬精準扶貧開發的渠道,推動具體的精準扶貧開發實踐。跨地區的對口扶貧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實現張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脫貧有積極作用,可以在新形勢下總結經驗,按照精準扶貧的新思路更好地推進這一模式。
第五,更好地發揮智庫組織的調研和建言作用。加強智庫組織的調研工作,更好地總結經驗,注意發現一些地區精準扶貧的成功模式并加以總結和提煉,促進相關經驗的擴散推廣。同時,要堅持問題導向,對于扶貧開發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要精準發現、精準建言,從而推動精準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