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
【摘 要】從教材選文、體例創新等方面對大學語文教材改革進行探討,提出做好大學語文教材創新工作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大學語文 教材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C-0119-02
大學語文是我國高等院校中必須開設的集綜合性、基礎性、人文性、功能性于一體的基礎課程。自20世紀90年代起,大學語文這門課程在我國各大高校廣泛設立,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也從那時逐漸開展起來。據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珍藏的與大學語文相關的教材書籍已有1400多種,但實際應用于當代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只有不到400種。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為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經把大學語文納入必修課程的范圍中,我國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也逐漸趨于成熟并且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編寫經驗,這些都在大學生語文教學的實際工作中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但隨著大學語文教學的不斷推進,我們發現教材的改革和創新工作仍需進一步深入和研究,如果只安于現狀或止步不前,很難將大學語文的精髓全面地教授給學生。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差別較大,很多高等院校甚至選取了一些編排不合理或內容已經略為老舊的教材,這對于大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們需要綜合分析大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才能更好更快地摸索出一條適合大學語文教材改革創新的新路徑。
大多數大學語文教材都以選文優先的模式進行編排,也就是說將從古至今的中外名篇好文作為教材的主要框架和教學內容,這種模式通常有著直觀具體等優點,能夠很好地提升大學生的文章鑒賞和閱讀能力。但與中等教育不同,小學初中乃至高中的語文教學,更多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大學語文則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更高一層的審美水平,這就要求編寫大學語文教材不僅要選取好文,而且要綜合應用多種形式,確保在選文方向正確的同時進一步地擴展和提升。做好選文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注意。
(一)把握好選篇標準。目前高等院校對大學語文教材的選取有不同的標準,致使各大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各有差異,但是否能選擇一本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大學語文教材,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問題。大學語文是高等院校的基礎示范課程,在教材選篇上更是有著更高的標準,因此所選擇的文章應具有更好的審美性、實用性、綜合性以及經典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我國語文的精髓和獨特之處。但近幾年的大學語文教材在選篇上過于偏向古代文化和古文等內容,將過多的教材內容放在中國古代文學上,導致大學生在學習大學語文的過程中過于局限,并且不能很好地滿足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因此,對于上述大學語文教材過于偏向古代文學的現象,我們需辯證地認識,畢竟我國有著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古代文化更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和人生哲理,學好古代文化也是學好中華文化的第一步,只有進一步地充實和加強,才能全面地提升大學生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有利于他們培養健全的人格和精神文明素養。但是在大學語文教材的選篇時切不可一概而論,應同時兼顧古今文化,將所選取文章中的核心價值和思想作為標準,全面地將各個國家以及各個時代所出現的優秀文章集中起來,編寫一本適合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語文教材。
(二)控制選篇與中學課本的重復率。大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與高中語文教材重復是目前普遍出現的問題,兩種語文教材沒有很好地銜接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的進一步提高。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偶爾幾篇重復的文章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用全新的視角和思路解決問題,而且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擴展視野和思想境界。然而,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與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畢竟有著很大的不同,偶爾的重復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水平,如果一味地重復就會嚴重阻礙大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進程和學生自身水平的提升。因此,選取高中語文教材中具有提升空間的文章并且做好重復率的控制工作是大學語文教材編寫的重點工作之一。
(三)凸顯選篇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目前大學語文教材在選篇方面仍然缺乏很好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特別是對一部分開設專業較多的高等院校來說,很多大學語文教材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專業大學生的需要。對于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首先應考慮高等院校專業的設立,比如該專業是以文工科為主還是以理工科為主,是以藝術系為主還是以其他外語系為主等。大學語文教材應針對上述這些不同系別、不同領域的專業而選取不同層次的文章,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語文需求和專業要求,這才是做好針對性的標準。除此之外,大學語文的教材選篇需注重實用性,結合實際情況選取一些能夠為理工科學生作文范文的自然科學類文章,或選取一些能提高藝術生鑒賞能力的文章,藝術鑒賞類文章能很好地幫助他們進一步發展。
大學語文教材需要有一定標準的體例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更規范地促進大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和進步。就大學語文教材的編排而言,主要有主題、時代、文體與專題知識這四大標準。
(一)主題。對于大學語文教材來說,在對其進行編排時需要按照一定主題進行,主題明確的大學語文教材有利于選取更多優秀的文章作品,不僅能促進大學生的品格素養,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對他們形成深遠積極的影響。
(二)時代。按照時間順序編排的大學語文教材能夠極大地幫助大學生掌握中國文化發展的過程和軌跡,既能讓他們形成清晰連貫的文化思路,又能啟發他們進行積極深入的思考。同時,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把握外國文學的發展主線,也有利于大學生將同一時期國內外的文學發展進行比較,仔細體味同一個時期因發展背景或歷史背景的不同,國內與國外的文化內容相差別的地方,從根本上激發大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文體。以文體編排為主的大學語文教材將文體與題材有機結合,也就是以文體為主體,將各個種類的文章,比如古代文章、現代文章以及詩詞歌賦等放入不同的單元,或者將風格相同的文章放在同一個單元,這種編排手法有利大學生更好地區分和對比不同文體之間的特色和內涵,也能深化他們對各類文體的理解和認識。
(四)專題知識。以專題知識為主的編排模式有著很強的開放性和綜合性,能夠靈活地將語言、文字、文學以及學術等方面的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并且涉及面包括了哲學、藝術和歷史等多個領域。這種編排模式不僅能開闊大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很好地提升他們的文化鑒賞能力,讓他們在學好大學語文課程的同時,全面掌握新的思路和見解。
大學語文教材的編排不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綜合的編排標準才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大學語文教學的推進和提升。我國在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中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制定一個科學規范并且合理可行的編撰體制勢在必行。只有在現有的基礎上打破陳舊的思路并且不斷創新,才能讓大學語文教材更加出彩,更加受到大學生的喜愛。兼容性、實用性和拓展性三者的有機結合是創新的重點要素,只有同時做好這幾點,才能推進我國大學語文課程的不斷發展。
(一)兼容性。大學語文教材的兼容性是指能夠將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的文章進行有條理和有層次的集中,在兼容性上的創新既能形成一種規范科學的教材體例,又能靈活開放地讓大學生學習不同題材的文章;既能背景豐富包羅萬象的呈現精彩文章,又能很好地突出重點內容和中心思想。
(二)實用性。實用性需要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其目標是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文學寫作功底較為薄弱的現象,因此,我們在制定教材體例時要加大這方面的比重,適當地增加寫作技巧等內容。此外,在實用性上的創新,最大的體現是要滿足不同專業和不同水平的學生需求,根據每個院校、專業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取不同種類的文章,以便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提升本專業的能力和水平。
(三)拓展性。拓展性需要大學語文教材能夠連貫地和不同形式的文章進行知識拓展和延伸,這種拓展性的創新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有利于讓他們能夠主動地積極思考,是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良好借鑒。這些必要的內容拓展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綜上所述,現階段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成果,應用本科大學語文的教材改革創新需要時刻注重人文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同時還要注重兼顧并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在改革和創新方面,大學語文教材仍需不斷地研究和深入,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形成一種科學規范并且綜合性強的編排體例。與此同時,大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工作必須根據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以及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只有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創新改革,才能更好地推進大學語文教學的進程和發展,才能全面地促進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趙月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定位的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9)
[2]蘇凱榮.應用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4(27)
[3]黃曉連.淺談高職與本科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3(22)
[4]李建明.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相關問題的理性思考[J].文學教育(上),2015(11)
[5]廖斌.轉型發展背景下《大學語文》教材的校本化改革[J].教育評論,2015(10)
[6]鮑遠福,張意.《大學語文》與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以謝昭新教授主編《大學語文》教材為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