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平 田小強
【摘要】 本文重點分析了職業學校開設專業發展史課程的作用,并從實踐入手,對專業發展史課程如何走入課堂,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 專業發展史 課程設置 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不斷壯大,教育目標不斷變化,教育的內容和課程設置也都在不斷地改革和完善。然而長期以來,職業學校尤為重視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專業發展史的教育。筆者對蘇州5所職業學校的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職業學校只有部分專業開設專業發展史課,如會計專業開設了會計發展史,藝術設計專業開設了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其他專業如汽車、機械、電子商務、電子、服裝等則開設的很少。
一、開設專業發展史課程的作用
縱觀歷史,人類從起源到現在,經歷了上百萬年的發展,而專業的發展同樣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專業發展史就是人類對專業技術不斷開發、不斷應用、不斷改進的過程,并且隨著人類的發展,也注定延伸發展下去。在職業學校開設專業發展課程對學生的培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學生理清專業發展思路,提高專業認知能力。“鑒古而知今 , 察往而思來”,通過了解專業發展歷程,有助于學生理清專業發展的思路,發現專業發展的規律,探討和展望專業的發展趨勢。比如,電子專業開設《電子專業發展史》課程,可以從電子學的起源講起,一直到電子專業發展的幾大階段,使學生在正式學習電子技術之前頭腦里先有個大概的框架。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專業認知的能力,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現代社會對從業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還要求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所以,職業學校開設諸如專業發展史這樣的課程,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醫藥專業開設《醫藥發展史》課程,讓學生了解李時珍花了27年時間,閱讀了800多本醫學參考書,采集了上千種藥材,終于編寫出《本草綱目》,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實踐、鍥而不舍、嚴謹求實的職業素養。
3.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對專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創新,就沒有專業的發展。每一種新技術的發明,每一種新工藝的誕生,每一種新方法的應用,都是創新。在《世界汽車發展史》中,從第一臺蒸汽汽車的誕生到福特公司的批量生產,從戰爭時代到如今的全民時代,從運輸工具到汽車美學,無一不是創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親身感受到創新精神的偉大,自然而然地增強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創新能力。
二、“專業發展史”如何走進課堂
2.1納入教學計劃,靈活進行課程設置
教學計劃是課程體系的根基,最能直觀地反映出專業教育的全貌。課程設置是課程體系的關鍵,反映了各課程之間的關聯關系。鑒于專業發展史課程對學生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職業學校應該將專業發展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中,并根據專業特點、學生情況合理安排好教學順序和教學時數。它既可以作為公共文化課,也可以作為專業基礎課;既可以獨立設置成課程,也可以嵌入到專業課程中。
2.2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媒體、網絡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完成專業發展史的教學任務。
(1)講授法。這是教授專業發展史課程的主要方法。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直接進行課堂講授,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和聽講座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比如開設《世界機械發展史》課程,可以采用這種方法。(2)自學研討法。教師根據專業發展史的內容,向學生提出中心問題或給出案例,讓學生查找資料,之后通過主題研討、撰寫課程論文等活動進行學習交流。比如在《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某個時期中國的工藝美術發展情況,然后進行研討。(3)實踐法。在專業發展史課程的教學中,也不能一味地進行理論教學。專業發展史涉及的許多教學內容本身就與當地的行業緊密相關,所以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到現場去感受專業發展的歷史,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教授《世界汽車發展史》課程時,可以帶學生到當地一些知名的汽車企業去參觀,實地感受世界汽車文化,了解汽車發展歷史。
三、結論
總之,專業發展史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所以,職業學校應該重視專業發展史課程的開設。同時學校應充分考慮到專業特點和學生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課程設置,教師也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專業發展史課程真正走進課堂。
參 考 文 獻
[1]中山秀太郎著,石玉良譯.世界機械發展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6.
[2]楊露斯.論計算機發展史及展望.信息與電腦[J].2010,6:188.
[3]張玉信.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方向.河北企業[J].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