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琴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要讓我們的小組討論交流課堂模式實施得更有效果,就應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及時掃除小組討論交流中的障礙,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展現自我的舞臺。
一、存在的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優生帶動“差生”的優勢,對教學來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再好的課堂也不是萬能的,小組合作交流往往會遇到一些不利因素,影響合作交流的順利進行。以往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基礎知識、例題、還是能力提升,幾乎都是教師完成的,很多時候造成壓堂,出現課堂上完不成課后補回來的現象。學生越是沒學好,教師越是要找時間補回來。教師弄得很疲憊,學生又不買賬,往往還會產生抵觸情緒,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已經深入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在每個小組長的帶動下,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學困生的成績有了逐步提高,并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但小組合作交流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小組內出現“沉默冷場”的現象。其主要原因主是“問題太難”;小組成員“分配不均勻”;小組內出現“渾水摸魚”的現象等。有個別消極、厭學的學生,總是趁機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假裝學、假裝討論,蒙混過關,如果不及時發現指正,這類學生永遠一無所獲。還有一類學生,很不招人喜歡,會借討論機會,談論一些和學習無關的話題,或者搞點小動作,分散了別人的注意力,破壞本組成員正常的交流討論。
小組內出現“不善言談”或小組長“全權代理”的現象。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個別小組長大包大攬,過于強勢,搶風頭,在其他同學面前好表現、好逞強,不聽從他人的見解。雖然這個小組討論時,每次都能完成任務,也只能是小組長個人的功勞。時間久了,造成部分成員的依賴心理,反正我們組長能干,不用我多操心了,我們組任務一樣能完成得很好。組長“唱獨角戲”,沒能使本組達到討論交流的目的,使其他同學失去鍛煉的機會。
二、解決的策略
1.認真備課,合理設計問題。備課中就要預料到設計的問題,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中會不會順利進行?要多揣摩、多推敲,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應當如何指導學生解決。備課中設計的問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不能太難、太深、太偏,能夠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通過思考、通過探究能夠“夠得著”。這樣小組長才容易帶領本組成員懷著愉悅的心情參與討論交流,確保小組討論順利進行。
2.合理分組,明確角色和職責??茖W地、有標準地對學生進行分組。首先要按著好、中、差進行分組,其次要考慮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按照班級人數每組4—6個學生,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討論氣氛上不來,太多不利于管理,難以駕馭。還要考慮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要有任務。選學習好,有熱心,責任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組內之間設立“一幫一師徒互助關系”。小組成員互相結成對子,這樣在討論中就有了明確的分工,結成對子的同學“師傅”監督“徒弟”學習,防止了大部分同學當“聽眾”,不發言。在討論中小組長和小師傅能夠展開激烈的討論交流,徒弟在師傅的監督管理下也必須認真聆聽,參與本組的討論交流。治理了那些表面“裝學”、假學的現象,防止了小組長一個人“唱獨角戲”。每個人分工明確,都能參與討論交流,提高了討論質量。
3.加強指導。學生在帶著疑問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時,有時組長難免還是被設計的問題給難住了,做教師的這時候不能袖手旁觀。學生進入小組討論是我們老師最繁忙的時刻,要掌控全班小組討論的情況,善于察言觀色,捕捉問題,發現每個組是否存在隱患。一旦發現某個組有問題,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參加討論給予指導、點撥,幫助掃除障礙,使弱勢小組的討論交流能夠暢通無阻地順利進行。對于那些討論激烈的小組及時表揚、肯定、贊賞。充分體現出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通過參與小組討論交流還能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氛圍。
4.設計評價方案,激勵團隊精神。分組后學生的學習不再僅代表一個人的學習,而是要把每個人的學習態度、成績與小組總成績捆綁在一起。每學期、每月甚至每周進行量化管理,選拔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小組長。這種捆綁式學習方式,向學生傳達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信息,學生為了不給本組丟分,遇到不會的問題能及時向組長請教,組長肩負重任也會耐心講解,甚至會著急主動問組內學生:“誰還有不會的問題嗎?不會的抓緊時間問,要不影響咱們組的成績了。”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團隊精神得到了學生的重視。學困生看到了希望,不會的問題有地方問了。另一方面小組長要教會別人首先自己必須先學好、學會。有了團隊精神,小組討論交流不再是走過場、流于形式。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為了能打造高效課堂,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組互助學習時,預想會出現什么問題?教師該用什么形式幫助解決?無論多忙也要利用課余時間經常切磋,常在一起碰頭交流,發揮群策群力,將自己遇到的困惑與其他教師一起探討,保證自己的思想跟上步伐,不被淘汰。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每次切磋都會發現自己有很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