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的世界,平面設計的風格越來越注重對于本土文化的運用。通過對本土文化內涵的探索,繼承與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從而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這對于當代平面設計師來說,顯得格外重要。本論文主要運用了文獻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日本平面設計的發展、日本傳統文化的禪宗觀念、武士、藝妓以及傳統名俗和繪畫等方面對進行簡要分析并指出日本民族傳統文化在日本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日本;平面設計;傳統文化
在日本的文化發展歷史上,不斷地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可以說,日本的文化發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國文明的精華基礎上的,他們把這些精華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傳統,特殊的地理環境、特殊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系網絡,融會貫通,使日本的文化、經濟、政治都與眾不同。日本的設計,也是基于這種模式發展起來的。
日本的現代設計自上世紀50年代起開始大力發展,此時的日本設計家試圖將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觀念照搬到自己的設計當中,卻顯得笨拙、生硬和膚淺。隨著現代設計走向成熟,他們發現融合了日本民族藝術傳統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一、禪宗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日本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將傳統與現代、外來文化與自我文化有機地結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雜文化”,有了日本獨特的禪宗文化。他們崇尚自然,講究干凈整潔;他們儉樸、單純,喜愛非完整、非規則的美學特點;他們推崇內斂、自我控制、自我修養,本文通過對日本平面設計這方面的研究,來分析平面設計中作品本身的所蘊含的文化。日本的平面設計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大力弘揚日本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
佐藤晃一特別善于運用禪宗文化中的留白設計,在他的《匣中魚》等作品中最為突出。他這種留白的設計體現出來了“肅靜、虛、空靈”的神宗境界。他的成名作《新音樂媒體》即產生于70年代,在色彩、形體與光三者的關系中尋求平衡,既不完全歸入西方古典的光線照射法,也不歸入東方傳統的幾乎拋盡光源,只求色彩與體積的表現法,而是把裝飾色彩、變形形體和折中了古典派和印象派的光表現在色漸變手法中融為一體。日本的禪宗文化反對奢華,他們也將日本本民族的禪宗文化作為創作的源泉,應用于日本的平面設計中。日本這種帶有民族文化元素的現代設計,獲得了世界設計界廣泛的認可。
二、武士、藝妓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一講到日本的傳統文化,就會想到日本的刀,刀就是日本核心思想——“武士道”,武士是日本最經典、最生動、最深入人心的文化形象,那也就形成了日本獨具特色的日本武士文化。除了武士文化之外,還有日本的藝妓文化,藝妓產生于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地區,日本藝妓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同富士山、櫻花、相撲、歌舞伎一起成為日本的象征,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它從不同角度折射大和文化的魅力,唯美主義是日本文化追求的永恒的主題。
田中一光他把現代設計觀念揉和到日本傳統藝術中,作品帶有明顯的個性,富有一定的表現主義色彩,設計語言簡潔洗練、意境清新、形式優美,在融合東西方傳統美學觀念與東西方文化特征之間,有獨到的思路與手法,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視覺語言,更為突出的是他使用國際設計語言結合日本藝妓、武士、書法、面具等象征性符號作為裝飾符號進行創作。田中一光在創作中格外注意視覺元素的表意功能,以臉作為表現對象的作品《日本舞蹈》,畫面以方塊等分,用幾何性等分的形狀,按理說是機械的、理性的,而田中在處理時卻把代表眼睛的兩個半圓同時向內側傾斜,這一斜就產生了表情,形成滿臉微笑的動的造型。嘴的大小兩個圓稍微一錯,就不僅與眼部的表情統一起來,而且使眼部的半圓形和嘴的半圓弧形的統一節奏有一個裝飾音。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優雅、素凈的特色,他又以土生土長的日本傳統文化為設計基礎,呈現出濃厚的日本傳統文化的藝術氣息,也把武士、藝妓等日本的民族文化運用的淋漓盡致,推動了日本平面設計的快速發展。
三、傳統繪畫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大和繪”是作為和“唐繪”的區別提出的,和后來的“南畫”即源于中國南宗以明末清初蘇州畫派的作品為范本的日本文人畫也不同。日本作為一個經濟、科技、文化落后的小國,引進了大量的中原文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學習極有目的性。大和繪題材是以日本風土人情為主題的內容,繪畫筆法上以柔韌的線條為特征。
浮世繪即日本的風俗畫。它是興起于日本江戶時代,盛行于京都和大阪,浮世繪藝術歷經300多年,影響遍及歐亞各地。日本設計師非常注重把日本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結合進行創作,其中橫尾忠則是一位先行者。橫尾忠則,于1936年出生于日本兵庫県,是日本一位既多產又極具國際知名度的插畫藝術家。他的職業生涯始于其以一個舞臺設計師的身份,為東京劇院進行前衛風格的舞臺設計。橫尾忠則號稱“日本安迪沃霍爾”,他從民族繪畫和民族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并結合20世紀60~70年代的波普藝術、達達主義等手法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具有極其強烈的日本民族色彩。
四、結論
傳統名俗中,往往具有典型的名族特征,歷史悠久,廣為流傳,個性鮮明。包括衣食住行、一年的例行節日,風俗信仰、民間傳說等方面的風俗內容和風俗習慣。傳統名俗的表達,一般借助于全名族都熟悉的文化內容,比如十二生肖,看到鼠牛虎兔等動物,聯想到時間概念。比如相信夢具有預示意義,在古代的日本就認為在除夕夢到老鷹、茄子、富士山同時出現畫面中,意味著新的一年交好運,這種方法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往往給觀者心領神會的溫馨感。
傳統名俗在日本設計中的應用也非常多,因為設計者們喜歡運用一些寓意深刻的名俗來加入到日本的平面設計中去。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 世界平面設計史第1版[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2.
[2] 鄭岳華. 日本現代設計的形式美溯源[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2000(4).
[3] 鄭岳華. 禪之意味——試析佐藤晃一的平面設計[J]. 藝術探索, 2000(4).
[4] 馮翔宇, 張 穎. 日本設計的民族性與時代感初探[J]. 美與時代, 2003,(09).
【作者簡介】
盧靜,女,陜西西安人,單位:西安外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