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要】高尚的職業精神與良好的職業道德是當今90后高職大學生就業必需的軟實力,是促進企業擴大收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應從應立足現狀與成因,探索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精神;職業道德
一、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
1、職業精神及構成要素
職業精神指從業者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思想意識、行為特征以及職業風范。職業精神的構成內容基于不同的視角有多種認知,一般可從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信譽和職業作風五個方面加以理解。
職業理想,又稱職業追求。是指從業者立足所處的行業,本著社會利益為重的思想,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追求。它是職業精神的靈魂,以服務社會、完善自我、維持生活這三方面為主體,以服務社會為本質特征。
職業態度揭示了從業者參加社會生產的方式及其這一過程中所持有的主觀態度。通常職業態度越積極,對社會的貢獻越大。職業責任指從業者作為職業團體的一員而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它是內心信念所支持的自覺意志,是從業者自覺將職業紀律的外在強制力轉化為內在約束力的一種表現,完美地演繹了法規與道德的統一,是職業精神的重要方面。
職業作風體現了從業者執業的一貫態度,具有豐富的職業精神內涵。在一貫的遵守職業規范、踐行職業精神、維護職業道德責任的過程中必然形成自身與外界的良好評價和信賴,這便是職業信譽。它表達了一個人自覺地遵守行業紀律,提高職業技能,嚴格按照客觀要求去履行義務,保持尊嚴、信譽和完美的人格的決心與掌控力。
五個方面的職業精神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促進,體現了執業者為什么從事某一職業以及如何從事這一職業的價值判斷,構成了嚴謹的職業精神模式。
2、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自然而成,在整個道德體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和法律約束力,承載著不同企業的價值文化與凝聚力,通常以觀念、信仰、習慣等精神形式存在,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認可。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多樣性和適應性。職業道德與行業、職業相關聯,在表達某行業中的某職業的義務、責任、要求的過程中形成了特定的道德準則、習慣和代代沿襲的傳統。因此對應不同的生產經營形式和不同的職業特征,職業道德表現出了多樣性特點。這也就決定了在企業文化構建途中,可有針對性地將適應本行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具體化,制定一些簡明的條款規章,便于人們把握和踐行。其次,穩定性和連續性。職業道德的形成發展是一個漫長的積淀與傳承的過程,一方面主方向和基本內容不變,另一方面職業道德的內容又不斷豐富和深化,具有連續性、繼承性和穩定性。
3、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的聯系
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的內涵,職業道德是職業精神的外延。二者都是精神現象,帶有鮮明的行業性和職業性,職業道德是框架體系,職業精神是內涵實質。特定的職業道德總是包含著特定的精神涵養和精神情操,反映著從業者在職業品質和境界上應具有的特殊性。人們在生產實踐中表現出的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積極創新等職業觀念、職業操守、職業情感、職業風貌等道德現象,都是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和真實反映。職業精神所集中展現的內容正是職業道德的核心構成,二者從本質上說是統一的。
二、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1、現狀調查
(1)急功近利
高職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將“謀生”作為就業的第一考量,比較看重工資待遇、職位聲望,工作城市和辦公環境,希望“一步到位”,能直接過上“朝九晚五”,沒有工作壓力的小白領。而將能力提升,個人發展和上升空間等放在其次,沒有將工作當作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就業取向較為功利化,對自身的社會價值和服務企業、開創未來的事業心與責任感缺乏考慮。對待工作,總想找捷徑,快速收到回報。卻忽略了職業的發展是個長期的過程,成功需要歷練,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積累。
(2)缺少敬業、吃苦耐勞精神。一項來自企業的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畢業生最欠缺的素質就是敬業與吃苦耐勞精神。很多應屆畢業生不愿意從基層干起,不愿接觸比較辛苦的實務工作,拈輕怕重,做事容易敷衍應付,缺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態度。遇到困難喜歡抱怨,不愿靜下心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頻繁毀約和跳槽。
(3)自我為中心,缺少容人之量,大局意識和團隊精神薄弱。隨著90后大學生陸續上崗,畢業生中獨生子女的比重不斷加大,這部分同學從小生活富裕,受到家庭的驕縱較多,多數任性自我,強調個性自由。一些同學初入職便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寬容與協作,或自私狹隘或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缺少團隊合作精神。
(4)誠信意識淡薄
在求職的過程中,通過提供虛假個人信息,修改學科成績,編造學生干部經歷,偽造技能等級證書和榮譽稱號等形式進行“自我修飾”,以謀求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個別畢業生對商業基本規則缺乏認識,為了一己私欲,不惜出賣公司整體利益。無視工作責任的重大,稍不如意就耍小性子,撂挑子,甚至有“拔腿就走”單方違約的現象發生。另外,普遍缺少對企業感恩的心態,將工作和待遇匹配,拿多少錢,干多少活,缺少踏實做事,誠信為人的心態。
2、原因分析
(1)優越的物質生活環境
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都生長在物質生活相對豐富的時代,獨生子女比較多,從小衣食無憂,集祖輩、父輩的寵愛于一身。父母包辦了他們除了學習之外的所有日常事務與責任,很少有人會做家務,愿意主動替父母分擔的,更是寥寥無幾。大部分同學沒吃過苦,沒受過什么挫折,缺少感恩心理,不懂分享,也不愿意包容。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懶散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聽不得批評;抗挫抗壓能力弱,挫折商普遍偏低等等。這些性格弱點都直接導致了他們在從業過程中自私自利、不愿承擔責任,怕吃苦,不會合作等現象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