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偉
摘 要:微課是數字時代的新秀,是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微課具有主題鮮明、短小精悍的特點,且交互性強,微課正在被廣泛地應用到生物學科教學中,它能夠促進生物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創設優質的教育教學環境,推進素質教育的普及和生物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初中生物 微課 實效課堂
生物是研究生物活動規律、生命現象的一門學科,集知識性、抽象性于一體,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覺得難度很大。再加上學生的生物知識很薄弱,雖然生物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仍然不高。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其獨特的特點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在課堂教學中備受學生喜愛。生物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微課,在基礎知識傳授、生物實驗操作等方面進行嘗試,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一、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制作微課的首要條件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順利地學習,為學生答疑解惑,或為學生提供一些教學資源。一個微課針對的知識點可能是某個章節,也可能是某個教學環節,需要教師精心選擇。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制作微課的首要條件,但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識點都可以用微課來解決。教師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作為首選內容,突顯微課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生態系統和生物圈》內容教學時,涉及的知識點非常繁雜。如果將所有知識點都制作成微課的話,就與微課的短小精悍而相違背了。所以,我就選擇了這一章的重點問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將它作為微課制作的切入點,把所有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微課制作完成后,學生觀看得非常認真,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讓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起來。同時,我還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做了進一步的講述,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規律。多彩的畫面、形象的視頻,再加上微課的表達效果,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不僅能在有限時間內掌握相關生態系統的知識,還能在微課學習中消除以往的被動狀態和無趣感覺。
微課的教學時間很短暫,所以教師在選擇內容時要更加慎重,應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熱點問題作為微課的首選。這樣,就可以節省微課授課的教學時間,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了,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了然。
二、重視學生的參與交流,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已越來越明顯。課堂要以學生為本,微課也不例外,在微課錄制中,也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經驗感受。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雖然微課制作成功了,但教師的講解仍很多,這就與傳統的生物教學方式沒有什么區別了。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就應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師生之間的互動融于微課之中。學生在觀看之后,還可以進行知識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讓微課的作用表現得更充分。
例如,在學習“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課時,其中涉及顯微鏡的介紹和使用方法。在這節課中,我要求學生能夠說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與作用,并學會使用顯微鏡。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我請了一位學生與我一起演示。當然,在課前我已經讓這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和準備。我讓這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而我在一旁進行提醒和講解。對于學生做得不對的地方,我會及時指出并糾正。這樣,由學生操作,我來講解,聽課的學生既羨慕又認真,好勝心會讓他們產生“操作的人怎么不是我”的想法。所以,我會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他們熟練掌握生物知識,因為,下一個微課的操作人,也許就是你。
當然,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微課錄制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通過增強學生對微課的感受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評論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與疑惑,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共同解答。學生還可以表達觀看微課后的感受,以此作為錄制微課的參考與依據。
三、利用微課的啟發特點,促進學生的思考與探究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細小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雖小,但在生物學習中仍然重要。如果教師對此進行詳細講解,會很浪費時間,類似這樣的教學問題讓很多教師都感到頭疼。其實,微課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破解兩難局面。微課的制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生物知識的講解上,更應注重于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用微小的現象來反映科學的生物現象與道理。所以,教師要適當改變微課制作的側重點,實現普通知識點的轉移,逐漸向啟發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特點過渡。
例如,在學習“植物的生長發育”一課時,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微課——探究種子發芽的外界條件。在微課錄制之前,我先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猜想與討論。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我與學生共同分析了這些觀點的可行性,并對其中覺得可能的現象用實驗加以證明。最后,我鼓勵學生寫出觀察日記,拍下觀察到的照片。我將自己的實驗過程制成微課后供學生觀看,讓學生比較我的實驗與他們的猜想是否一致。這樣,我不僅制作了一個成功的微課,提高了教學效果,還引導學生完成了對于本課學習內容進行探究,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分析能力。
可見,微課雖小,卻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尤其是它的啟發性與探究性,更是拓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與探究空間。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四、利用微課的直觀特點,提高學生的實驗觀察力
實驗是生物學科的基礎,生物現象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科學的實驗。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的加強,都離不開生物實驗,它是解決生物問題的有效途徑。不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開展得并不令人滿意,實驗效率很低。所以,優化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勢在必行,我認為,利用微課進行實驗講解,其效果就非常好。因為微課可以以視頻的形式記錄教師的關鍵教學環節,可以將重要的知識點和精彩的教學環節重復播放,使學生加深印象,增強理解。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課時,需要學生掌握細胞的分裂過程和染色體的變化。在課堂上,我制作了“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微課,讓學生進行觀察,然后提出問題,總結規律。這是一個比較難懂的知識點,所以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我根據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適當調節視頻的播放速度,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播放次數。通過重復播放視頻,讓那些反應比較慢但又不好意思提問的學生能夠反復學習,輕松解決了這些后進生的問題。不僅如此,還節約了很多教學時間,高效地完成了生物實驗任務。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實驗過程制作成微課,然后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分析,讓他們尋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這樣,學生在糾錯中就能提高自身的實驗水平,達到理想的實驗目的。
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一個疑問,都可以作為制作微課的依據,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很有幫助。同時,教師可以調節視頻播放的快慢,讓學生反復觀看,讓所有學生都有收獲。總之,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愈發明顯,尤其是在生物實驗中,更得到了充分發揮。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讓精彩的微課成為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陳潔.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77).
[2]王波.例談微課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