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豪
摘 要: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出現,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新的融合。師生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環境中開展多元互動,通過創設情境、搭建平臺和拓展時空等方式提高師生交互的效果,使地理課堂更加生動、靈活和高效。
關鍵詞:高中地理 交互式電子白板 師生互動 有效性
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缺乏情境性、參與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存在師生互動方式單一、缺乏情感交流、互動主體不平衡、互動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我國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日漸普及。它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感應技術、多媒體技術于一體,實現了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它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和媒體的缺憾,成為強有力的互動式教學工具。那么,如何科學、合理、巧妙地使用電子白板,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呢?
一、創設情境,引發互動
有效的教學情境是實現地理課堂師生互動的前提。地理事物和現象豐富多彩、千變萬化,涉及的范圍也非常廣泛,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廣闊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利用電子白板進行自然與社會文化情境的創設、圖文聲像并茂的效果來傳遞地理信息,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靈活多樣,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為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提供前提條件。
1.利用多媒體功能創設情境
電子白板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為一體,使地理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它可以創設出帶有懸念、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充滿期待,對營造良好教學環境、引領學生探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借助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出地理事物和現象,形成豐富的地理表象。它可以模擬真實的地理情境,再現地理事物和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引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如“山地的形成”一節,我首先展示了褶皺山、火山、斷塊山景觀圖,讓學生欣賞了山地的不同類型,學生帶著興趣來探究山地的成因。然后再投影褶皺的動畫視頻,演示巖層的變化,讓學生探究背斜和向斜的問題。又如,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導入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學習等,讓學生置身于愉悅的學習情境中,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巧用特效功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電子白板從視覺和心理上都比較有吸引力。利用遮罩與拉幕、聚光燈、放大鏡及神奇墨水等特效功能,能夠提高視聽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特效功能與地理學習情境的結合,能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行為和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實現情境互動向思維互動的提升,并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如探究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規律時,教師可結合風帶示意圖畫出洋流模式圖,用智能筆并選擇筆色(紅色表示暖流、藍色表示寒流)繪制出洋流的流向;利用聚光燈或放大鏡的功能來突顯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以便于學生更好地觀察。在總結全球洋流的分布規律時,教師可利用遮罩與拉幕等隱藏功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積極思考,掌握不同緯度大洋東西兩岸洋流的性質和運動情況。
二、搭建平臺,參與互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作為互動的主體應共同參與教學,有效突破重難點。電子白板融合了黑板和多媒體的優勢,可以實現課堂上的即時書寫、繪畫、縮放、拖曳等,為師生間的參與互動提供方便。它操作簡單、互動性強,是師生交流的一個良好信息化平臺,能滿足師生、生生、人機互動的要求。
1.增加師生互動的多樣性
利用電子白板的資源庫為地理探究活動提供大量的素材,有效發揮云教學平臺這—互動載體的作用。在區域地理教學時,可以靈活調用圖表資源,對不同要素圖像進行對比、疊加,歸納區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通過區域不同空間尺度的變換,引導學生進行區域比較和綜合分析;讓學生參與畫圖等行為,做到動腦、動口、動手相結合,學會利用圖像來表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既有利于語言方面的師生互動,又有利于操作技能方面的師生互動。師生能夠直接在白板上動手操作,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了,教師的熱情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借助電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既實現了知識傳遞,又增強了師生情感,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通過平等對話、心靈溝通,師生之間形成了“學習共同體”。
2.實現師生互動的靈活性
交互性是電子白板的最大優勢。它將投影屏幕變成了能書寫、能繪畫、能與計算機實現實時交互操作的智能界面,讓教師徹底擺脫了鼠標、鍵盤的束縛,教學時不再注視電腦屏幕,而是面向學生,邊寫(畫)邊講,或讓學生到白板上寫、畫、描、講,實現了多向交流、多維互動,師生間的互動也更加靈活、便捷。電子白板和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促進了教學過程和學生思維過程的顯性化。通過“人—機”“人—人”交互活動來構建對話和交流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營造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1)“人—機”交互活動主要是指教師或學生利用電子筆在白板上或通過白板對計算機進行一系列的操作。如描繪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在等壓線圖中畫風向等,直接在白板上對圖像進行描涂、填繪;對重點對象可采用局部放大功能;根據需要,選擇不同顏色的電子筆在地理圖像上進行修改、批注,利用橡皮的擦除功能可以及時刪除不需要的內容。
(2)“人—人”交互活動主要體現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協作,小組內部自主分工、查找資料、互相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到白板前展示、交流。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靈活組織教學。學習“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內容時,教師可結合本地案例,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后借助電子白板闡述產業轉移對遷入區、遷出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有效分享觀點,呈現過程,使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更充分、更深入。
三、拓展時空,促進互動
“教育信息化將促進教育從固定的人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學習固定內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任何內容的徹底轉變。”電子白板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拓展了師生互動的時空場域,使地理課堂師生間的互動得以延伸,為課外師生間的互動提供了強有力保證,使課堂變成了開放式的課堂,為個別化學習、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物質條件。
利用電子白板的非線性結構特點,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在互動協作中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電子白板的錄制功能和頁面回放功能可以記錄和重現教學過程,及時保存課堂生成性的教學資源。一方面便于教師在課后進行回放和反思,從中找到優點和不足,以更好地改進教學。另一方面,將上課的內容轉換成AVI、PPT等文件格式,通過電子郵件、QQ群或微信群等發送給學生,供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使用。如“地球運動”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都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利用白板頁面的錄制功能將課堂中的所有操作記錄都保存下來,必要時進行回放,以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借助“班班通網絡”,可以隨時搜索課堂上需要的內容,如查詢本地人口的相關數據、了解最新發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等。利用網絡素材加強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在互動協作中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學生能夠隨時與教師溝通,打破教室和教師的界限,進行遠程互動,實現同步網上教學和管理,實現校校互通、班班互聯、資源共享,從而達到線上線下玩互動,課內課外促學習的目的。隨著電子白板的更新換代和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將建立虛擬協同學習環境,提供人與計算機之間的自然交互,增強師生互動體驗,不斷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總之,電子白板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它整合了信息資源、提供了信息化環境、改變了教學方式,為地理課堂注入了活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媒體為地理教學服務,創設和提供豐富多彩的地理信息流動渠道和方式,提高師生互動的質量,建構高效的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勝前.實踐與反思:中學地理課堂師生互動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1).
[2]王耀平.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