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偉
摘要:闡述了平遠縣林業生態保護現狀,分析了林業生態保護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林業生態保護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林業生態保護;現狀;平遠縣
中圖分類號:S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9011003
1 引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不僅要承擔起生態建設的重任,更要做生態保護的先鋒,盡可能地創造出豐富的生態成果,惠及更多的民眾。
2 平遠縣林業生態保護現狀
平遠縣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是粵東北重要綠色生態屏障,韓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63.2萬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80%。“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決定了林業在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多年來,平遠縣在林業生態保護工作中,堅持以“樹養人丁水養財”的理念為引導,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不斷鞏固提升生態優勢,實現森林資源持續增長。至2014年底,全縣森林面積161.5萬畝。森林覆蓋率78.05%,活立木蓄積量749萬m3。與2010年同期相比,全縣森林面積增長8.9萬畝,森林覆蓋率增長4.35%,活立木蓄積量增長261萬m3。
2.1 林地林木保護管理成效顯著
加強林地保護管理,編制了《平遠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開展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嚴格執行林地定額管理和用途管制的制度,規范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程序,依法征收森林植被恢復費,加強林地執法檢查監督,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山林權屬爭議調處機構,加大山林權屬糾紛調處力度,山林權屬糾紛積案逐年下降。加強林木采伐管理,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認真做好采伐申請、伐區作業設計及審批、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采伐公示、憑證采伐、伐區檢查驗收等各環節工作,每年林木采伐量均控制在年度限額以內,從源頭上控制森林資源消耗。
2.2 木材流通管理得到加強
2012年,在原有5個固定木材檢查站的基礎上成立了流動木材檢查站,成為全省29個首批開展木材運輸巡查工作的縣之一,流動木材檢查站堅持全天24 h巡查制度,巡查范圍覆蓋全縣所有鄉鎮的縣道、鄉道和村道,更加有效地查處和打擊各類違法違章運輸木材行為。通過開展木材運輸巡查,建立固定檢查與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木材運輸執法檢查新機制,全方位加強木材流通領域的管理,使全縣木材運輸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2.3 木材加工企業管理逐步規范
嚴把木材加工企業辦證審批關,集中開展木材經營加工企業整治,關閉了一批規模小、效益低的木材加工企業,有效改善平遠縣木材經營加工企業數量過多、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規范的狀況,初步實現木材加工產業優化升級。進一步加強木材加工企業的檢查監管,統一規范臺賬登記管理辦法,促進木材加工企業依法經營,嚴防加工企業自收購木材的行為。
2.4 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大
建立了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配備專(兼)職人員,積極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加強對野生植物經營單位和個人的管理,嚴禁非法采集野生珍稀植物。以簽訂承諾書等形式不斷規范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及經營利用,拓寬野生動物保護渠道,不定期對集貿市場、酒店等場所進行清理排查,同時設立舉報電話,依靠社會和群眾力量加強監督,對檢查發現和群眾檢舉、揭發破壞野生動物行為,以及在野外電、網、打野生動物的行為,堅決依法查處。
2.5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不斷完善
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對平遠縣1982株古樹名木全部建立了檔案,實行掛牌保護,劃定保護范圍,全面落實養護管理措施,古樹名木普遍長勢良好,保護率100%。認真執行樹木移植管理相關規定,依法嚴管樹木采挖移植。實行苗木園登記造冊制度,加強花木市場監管,堅決打擊非法采挖和移植大樹、古樹、珍貴樹種行為,減少自然生態破壞和珍貴樹木流失。
2.6 林業防災減災取得明顯成效
加大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森林防火意識,組建基層護林防火隊伍,落實管護責任,強化野外火源管理,健全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有效提高森林火災的預防、控制和撲救能力,連續多年實現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的目標。大力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體系建設,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力度,連續多年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0.5‰以下,災害測報準確率達85%以上,無公害防治率達100%,無重大病蟲害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3 林業生態保護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思想觀念的束縛
平遠縣地處山區,是欠發達地區,信息比較封閉,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觀念相對滯后。
(1)生態意識不強。受傳統生活方式影響,部分群眾對新時期環保概念的認識不足,生態意識觀念仍較淡薄,文明禮儀仍較落后,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和燒田坎、地壢坎等野外隨意用火引發森林火災的現象時有發生。
(2)危機意識不強。黃田水庫是平遠主要飲用水源地,近年來,由于受到農業、畜禽養殖業、釀酒制造業的較快發展及水源地上游非法開采稀土行為造成污染等因素的影響,縣城居民飲用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但部分百姓對此的認識和行動還不足,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仍不夠強。
(3)責任意識不強。一些企業對生態建設比較漠視,為了眼前利益掠奪自然資源,如仁居鎮稀土礦、東石鎮鐵礦和耐火石礦,給林業生態建設增添了一個又一個的傷疤,生態方面的欠賬不斷累加,林業生態建設付出的代價加大。
3.2 體制機制的弊端
體制機制創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但在平遠的具體實踐中,受到前體制機制的影響和制約十分明顯。
(1)基層林業管理體制不順暢。2011年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后,鄉鎮林業站撤銷并入農業服務中心,由鄉鎮管理,造成林業生態保護政令渠道不暢通,決策部署難以落實。同時,基層林業干部隊伍流失現象嚴重,多年來沒有注入新鮮“血液”,致使基層林業干部隊伍年齡日趨老化,技術人才緊缺,嚴重影響了平遠縣的林業生態保護。
(2)補償機制不健全。隨著各級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林木采伐越來越嚴格的控制,生態公益林雖然獲得效益補償,而且逐年有所提高,但補償標準仍然偏低,與其實際效益相差甚遠。商品林不但沒有生態補償,而且采伐受到嚴格控制,除個別鎮分配到少量的杉木采伐指標外,近幾年基本沒有發放采伐指標,群眾切身利益受到損失,也極大地挫傷了廣大群眾保護森林資源的積極性。
(3)林權歷史遺留問題多。由于歷史等多種原因,山林糾紛時有發生,引發林農矛盾,林農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3.3 現實條件的限制
(1)森林防火形勢依然嚴峻。森林火災是對森林的重要威脅之一,位居破壞森林的3大自然災害(火災、病害、蟲害)之首。平遠縣林地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林內可燃物多,發生森林火災的潛在危險大,特別是純松林較多的南部鄉鎮山火隱患更大。加上該縣林地都是農林交錯,群眾祭祀燒紙、焚燒稻草、燒田燒荒等現象普遍存在,在春耕秋收、年節關頭等重點時期尤為突出,極易引發森林火災。
(2)林業執法難度大。林業行政案件具有涉及面廣、突發性強、工作量大,難于及時發現和調查取證困難等特點,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作案設備越來越發達,盜砍濫伐林木、擅自收購和非法運輸木材、捕獵野生動物的方式越來越隱蔽,加上交通、通訊越來越發達,使巡護排查和打擊的難度明顯加大。
(3)林權糾紛遺留問題多,調處難度大,林區維穩壓力增大。
4 推進林業生態保護發展的對策建議
加強林業生態保護,要堅持以依法治林為核心,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森林資源消耗,堅決守住生態底線。
4.1 加大林業法律宣傳教育力度
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增強人們對林業生態保護的價值認知和心理認同,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程度,使之成為積極投身林業生態保護的源動力。充分利用普法宣傳月活動,通過電視、廣播、宣傳標語、培訓、講座、送法下鄉等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深層次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重點宣傳《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森林防火條例》等林業法律法規,使廣大民眾知法、懂法、守法,積極營造與林業生態保護相適應的外部法制環境。
4.2 強化各項林政管理措施
始終堅持“嚴管林”,劃定林業生態紅線,強化森林資源、濕地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積極構建國土生態安全體系,促進森林資源持續穩定增長。
(1)加強林地保護管理。堅持把林地放在與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點加強資源開采監管,結合平遠縣實際實施最嚴格的保護管理措施,嚴格控制林地轉為非林地。
(2)加強林木采伐管理。在嚴格執行森林限額采伐管理的前提下,兼顧群眾的切身利益,科學合理地分配商品林采伐指標,調動森林經營者的積極性,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和森林經營良性循環的統一。
(3)強化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維護該縣物種安全。
(4)加大林業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和森林公安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積極開展林業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4.3 切身做好林業防災減災工作
(1)加強森林防火工作,貫徹落實森林防火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加強森林防火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和森林撲火隊伍建設,提高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綜合防控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
(2)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森林病蟲害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大力推進工程治理和防治機制創新,加強森林檢疫工作,做好野生動物病源病疫監測防控工作。
4.4 全面加強護林隊伍建設
(1)加強護林隊伍建設。嚴格按照新時期生態林業發展的整體要求,全面加強護林隊伍建設,以業務技能、法律法規知識為重點,切實做好護林員的培訓工作,提高護林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進一步落實護林責任制,強化獎懲措施,適當提高護林員工資待遇,調動護林積極性。
(2)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縣鎮各村專業和半專業撲火隊伍,加強業務培訓和實戰演練,提高實戰能力。
4.5 理順基層林業站管理體制
鑒于目前基層林業站機構撤銷,管理體制不順,嚴重影響基層林業工作的開展的實際情況,建議從以下途徑解決相關管理體制問題。
(1)恢復基層林業站設置。在各鎮農業服務中心增掛“林業站”牌子,明確林業工作人員編制,確保基層林業各項工作的落實。
(2)理順林業站管理體制。林業站作為縣林業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受縣林業局和鎮政府雙重領導,以縣林業局為主。在各鎮成立林業行政執法中隊,隸屬縣林業局管理,行駛原林業站職能,加快推進林業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
4.6 完善林業生態保護機制
林業生態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各級政府要堅持生態優先,把經濟建設置于生態環境條件約束之下,決不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要將林業生態保護與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掛鉤,建立健全林業生態保護的激勵、制約和考核機制。把林業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同起來,實施責任落實和責任考核,加大責任追究的執行力度。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將生態公益林激勵性補助資金實行差異性補償,提高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等重點區域的補助標準。
參考文獻:
[1]韓垂輝.平遠縣現代林業發展對策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08.
[2]何 偉.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基于平遠縣林業的實證分析[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08.
[3]平遠縣林業局.2015年工作總結[R].梅州:平遠縣林業局,2016.
[4]劉輝強.淺析興寧市森林資源保護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0(12)
[5]翁宗智.關于生態保護與林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華東科技,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