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萍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故事中神奇有趣的情節常常會使學生流連忘返。可以說,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豐富兒童的情感和想象力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很多學生都是在聽故事中長大的。老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轉化為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英語教學;學習興趣
故事對小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將英語教學與故事相結合,會產生一些奇妙的效果。
一、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
1.設計情境引主題
看動畫片和聽童話故事是非常有趣的,豐富的色彩、夸張的人物和有趣的情節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同樣的,在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將課本與這些有趣的動畫和故事聯系在一起。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6 In a nature park一課時,通過導入課前設計好的一個童話故事情境:愛冒險的朵拉,她要幫小公雞叫醒山頂上的太陽,那么她首先要怎么做呢?通過打開地圖搜索知道分別要通過lake,forest,river和hill才能到達mountain叫醒睡懶覺的太陽。學生在看完了課件故事之后,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學習的勁頭也足了。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學生可以輕松掌握以上出現的新單詞,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2.穿插故事學句型
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在于怎樣讓小學生熟練掌握句子。在簡單的英語故事之中,句子都具有重復性,故事情節簡單清晰,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句子的表達。如,在教學句型“What do you see?”時,可以直接引用繪本故事書中的“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這一故事情景,引導學生通過故事情景體會故事內容,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用英語說出答案“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通過反復練習、多次模擬、深入思考、認真體會,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這一句型的教學目的。
3.故事教學促融合
英語故事多種多樣,內容豐富,表現形式也是多樣的。其中不乏很多中國寓言類的小故事,蘊含了很多的道理,同時還有可能包括地理、歷史、文學、音樂、美術等各種學科的知識,很好地增強了各學科之間的交融和互助。例如,在講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A部分的“Lets talk ”一文時,通過播放對話故事“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It comes from clouds.”;“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It comes from the vapour.”...讓學生既學習了句型,又掌握了自然學科的相關知識。
故事教學的實施, 應遵循教學規律, 迎合學生的認知習慣, 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應用幫事教學法的策略
1.要注重采用全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使用全英文進行教學,為學生創造一種英語的語言環境。畢竟在國內的成長環境,孩子都是用漢語交流,而此時課堂上的全英文環境就顯得極為重要。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英文為主漢語為輔地學習英語故事。通過營造輕松、簡單的英文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鍛煉學生的英語學習語感。
2.要把握好故事的有效性,激發學生興趣
在英語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以英語故事作為興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和知識,如果一味地過多強調和講解語言知識,那么故事就會失去它的吸引力和優勢,在學生的心中就變了味道,那樣的話就得不償失了。
3.要注重演繹故事情節,增強故事吸引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一種教學技巧既有優勢,也存在局限性。當然故事教學法也不例外,教師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吸收其他教學方法的長處,以此彌補故事教學法的短處,這樣才能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更加良好。同時也要根據時間、地點、具體內容的不同,采百家之長,使故事教學法散發出自己的魅力,更好地為小學英語教學做出貢獻。
故事教學法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和吸引力,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有利于提高小學生英語教學的效果。不過在使用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事項,博采眾長,合理利用,以此提高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靜純.學會正確分析與創造性使用新教材[N].中國教育報,2008.
[2]林寶玲.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閩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