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進課堂教學辦法,讓學生更加貼近母語,重點培養語文學科的語感能力。因為語感是語言中的核心能力。分析解讀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語感的一些問題,并且聯系教學實際闡明了閱讀學習中增強語感的辦法,討論敘述培養語感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感能力
閱讀是指把人當成主體條件,把書面上的語言經過觀察接收信息再向外傳遞信息,來完成對書本上書面語言的結構意義和表現方法等的理解,進一步產生具有特性的學習方法和活動。而語感則是指人的大腦對于語言內涵以及語言規律實行完整判斷還有敏銳洞悉、迅速鑒別、直接理解的過程。重視對語感的培養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這一方面的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現今語文基礎教育的熱門研究課題,就是如何增強小學閱讀教育中閱讀和語感之間的互動關系。
一、語感培養在當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師疏忽了對學生語言能力方面的培養教育,只是一味重視課文中思想內容的分析和教育,不能啟發學生對課本上的語言文字資料做進一步感悟和欣賞,很大程度上疏忽了語感的教育培養,使得語文教育教學進入誤區。就算是經過了無數次課程改革,依然還有很多教師對“標準”所提出的教育觀念和要求一知半解,點到為止,對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確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緊要性還是沒有充分重視,還在堅持控制學生發展的三中心思想,分別是以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講述為中心。這種堅固的地位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理解忽視積累,重視解析研究忽視語言實踐。教師把講深、講透當成追求,還喜歡分離語言文字,喋喋不休地架空分析,或者不顧課文的整體性,大量安排繁瑣的練習,搞題海戰術,致使學生開始討厭語文,也把學生弄得身心俱疲。語感能力在學生身上的具體表現為不能夠流暢通順地朗讀文章,無論有沒有標點都不能很好處理這中間的停頓,由于不能很好斷句,連詞也掌握不好語速和語調,唱讀就會很嚴重,不可能讀得有聲有色,合情合理、還有那么生動感人。學生僅僅能在文字表面上感受語言文字,并不能對文章遣詞造句所表現出來的巧妙生動有那么深刻的感受,對文章深意和內涵也不能深入領悟,并不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來提出與眾不同的感受和見解。這種教學效果很不好的行為,與教師對語感的忽視有很大關系。
二、思考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培養
1.為了增進閱讀和語感的互動,要單獨創設閱讀的環境
首先,教師要采用故事演講,朗誦詩歌,課堂討論和情境表演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引學生加入其中,并使用在這些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中,感覺到的閱讀的優點和長處,來增進閱讀和語感之間的互動。
2.經過研究琢磨,鑒賞品味來培養語感
曾有名師在談到語感訓練時說道,單靠查字典是不能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的,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才能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豐富的理解力。有的文章在描述人物時,往往表現出很強的感情色彩和形象特征性,使用不一樣的句式和詞語,雖然是一樣的意思,也可能會表達出截然不同甚至相去甚遠的效果,就是一樣的詞語也可能因為語言情境的不同而表現出不一樣的情味和情趣。在教學中對于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語言情境,專心揣摩品味一些具有很強表現力的詞語和句子,進而了解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含義,進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還有寫作手法,不斷培養語感。
3.通過感情朗讀來豐富語感
教師讓學生朗讀文章,就要讓學生有興趣朗讀,而不是一味地為了背熟文章,要把朗讀當成享受,而不是負擔,要讀得有感情,要體會文章的意思,要一遍一遍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這些話都在說明朗讀吟誦的意義、技巧和要求,我們主張的是愉快的享受的,沒有負擔的朗讀,是一種狀態要放松、自然的吟誦,為了能夠激起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輔導學生積累沉淀語感,為了讓學生都能進入這種自然的讀書境界,教師應該多多讓學生朗誦一些名人名著,優秀作品或者其中的一些經典段落,還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來朗誦,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背誦,在自然有趣的朗讀中達到精讀熟背、出口成誦。實際經驗表明,朗讀朗誦,熟讀成誦這種方法,讓學生能夠接觸到語言文字都很規范的優秀文章作品,并且把這些文章變成有聲的語言,慢慢地,學生的語感能力就能大大增強,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也會快速加強。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語感能力的增強,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進步是有重要意義的,應該充分看重和增進閱讀和語感之間的互動,從而加強和深化這兩點之間的互動。
參考文獻:
[1]秦云.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著眼于學生的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1).
[2]袁增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培養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