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自主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擺脫依賴,并不斷地進步。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促進數學課程的高效發展和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有效策略;教學現狀;重要意義
數學課程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重視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培養,通過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進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和數學應用能力的不斷提高。接下來,本文結合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進行相關探討。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
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做到對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充分把握。很多學生在小學數學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依賴性比較強,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圍繞教師展開,要學什么也要等教師安排之后才會進行。甚至有一些學生由于過分地依靠教師,離開教師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除此以外,很多學生只是學習教師安排的內容,不會主動地擴展知識。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的表現,同時這些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和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養成的數學學習習慣將會伴隨學生的一生,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更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數學課程的教學任務,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教學目的。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在學習中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才會在有自主學習的行動。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階段,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存在錯誤的觀念和意識,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不僅可以使自己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還會為在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在學習“找規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解課程內容之前,將一些帶有規律的數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先通過觀察來說一說數字存在的規律,然后教師再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展開的。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充分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對課堂的高效發展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并在數學課堂中,充分發揮課堂主體的優勢,逐步改善依靠教師進行學習的不良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以一位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轉換課堂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部分內容是單位數乘法的繼續,運算方式與單位數乘法相同。教師可以在課前舉一些簡單的多位數乘以單位數的乘法計算題,讓學生根據掌握的乘法知識進行計算,并說明自己的運算思路,然后教師再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除了上述的方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的鼓勵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教師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應用提問法幫助學習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每節課之前,可以預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說一說對于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自己存在哪些疑惑,自己想了解哪些內容。教師要在學生回答之后,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肯定,以達到鼓勵學生的目的。并且,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定期開展“自學之星”評選活動,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表現,評選出自學之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促進。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對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范建平.學會做一個“懶”園丁,還小苗以自主成長的權利[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
[2]李建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