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中職學校“問題學生”的形成有家庭、學校、學生自身等多種原因。中職學校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應該深挖“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找準教育的切入點,采取“個性化”方案,幫助“問題學生”矯正行為習慣,融入集體生活。
關鍵詞:問題學生 德育教育 個性化方案
職高學生時常會有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教師對這類“問題”學生的教育,應深挖其行為形成的原因,找準幫助的切入點,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本文擬通過兩個案例闡述筆者的探索和思考。
一、兩個“問題學生”的案例
案例1:馬同學,16歲,高一學生,在校行為散漫,對學習缺乏熱情,對集體事務漠不關心,經常與同學、老師產生矛盾沖突。2015年12月27日,周日晚自習后返回寢室時,因未按照學校規(guī)定佩戴校卡,被學生會檢查人員攔在寢室樓外,該學生情緒激動,與檢查人員大吵大鬧,經值班生活老師教育未果,經學生處老師教育后交由班主任處理。
案例2:章同學,16歲,高一學生,平時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很少與同學、老師交流。2016年1月中旬,因同學開了幾句玩笑而與同學大打出手,沖突中,一名同學受傷送醫(yī),而章同學仍覺不解恨,甚至揚言要將其殺死。
二、深挖表象下的原因
上述兩個案例在職高教學過程中似乎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一般將其歸因為學生思想素質低、行為習慣差等。但這樣的原因分析并未考慮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學校和家庭環(huán)境對職高學生性格形成的影響。對這兩位所謂的“問題學生”的教育,筆者首先想到的是了解其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人”的所有外部環(huán)境,包括其家庭情況、個人性格、生活經歷等,以便能夠對癥下藥。
經過走訪了解,筆者大致了解了兩位學生存在行為習慣偏差的“外因”。
首先,是家庭關愛缺失。馬同學的父母離異后雙方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而且父母都已另外生育有其他子女,該生現(xiàn)在與其父親、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妹妹一起生活。母親離異后,因另外生育了子女,所以很少關心他,而繼母也并未提供其所需要的母愛。該生長期生活在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中,缺少關愛。章同學雖然家庭健全,但父母由于學歷層次的原因,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其教育也比較忽視。尤其是章同學的父親很喜歡暴力血腥的視頻和電子游戲,該學生自述從小就跟父親一起看過這些視頻和電子游戲。
其次是學校教育缺位。馬同學初中的學習經歷并不愉快,在家庭中無法得到關愛的情況下,渴望引起他人的關注,而這種渴望不自覺地變成嘩眾取寵,同學們敬而遠之,老師也將之歸為異類,從而導致了其進一步的邊緣化。章同學因其喜歡暴力血腥的視頻和電子游戲,與同學之間缺少共同語言,逐漸被孤立。
最后是學生自控乏力。馬同學在逐漸被邊緣化的過程中,產生了較為強烈的抵觸逆反心理,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與老師“對著干”,對同學則采取“閉關鎖國”政策。章同學則沉迷于視頻和游戲,導致對現(xiàn)實生活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差。
三、制訂“個性化”方案
在調查了“問題學生”的基本情況后,筆者針對其特點,擬定了“個性化”的方案。對于馬同學,首先,請他自己談談事情的經過。通過其自己談,讓他在冷靜的回憶過程中能夠辨明事情大致是非。其次,表示感謝并表達歉意。馬同學之所以與生活老師爭吵,是出于保護班主任的目的,對這一點要深表感謝,如果每位同學都能和馬同學一樣有保護班主任的愿望,那么班級里的凝聚力就不會差,班主任帶班也會很容易。最后,進行適當?shù)囊龑АqR同學雖然有保護老師的愿望,但這種愿望只是留在心里,沒有表現(xiàn)在行為上或者說沒有正確地表現(xiàn)在行為上,希望馬同學能夠為班級多做貢獻。
對于章同學,首先,肯定每個人都有興趣,興趣不分高低貴賤。試著和他聊聊喜歡的視頻和游戲,講講搜集到的打游戲成才的報道,希望其能夠把打游戲過程中學到的計算機知識用來幫助其他同學。其次,引導學生區(qū)分游戲與現(xiàn)實的區(qū)別。從游戲談起,尤其是游戲中人可以復活,但現(xiàn)實中人卻不能復生,如果把游戲中的規(guī)則放在現(xiàn)實中會產生哪些后果。最后,要求家長協(xié)助教育。通知家長到校單獨面談,介紹章同學在校的情況,以及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要求家長協(xié)助學校教育,尤其是家長要戒除對血腥暴力視頻游戲的嗜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
四、反饋
對“個性化”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方案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作用。馬同學事后主動去找生活老師道歉,并表示要多為班級做貢獻。這件事情之后,該生明顯關心班級的事務了,還擔任了心理委員。章同學開始經常在計算機課程中協(xié)助老師調試、管理計算機,并主動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性格開朗了許多。
[作者單位:杭州市臨平職業(yè)高級中學(余杭區(qū)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