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玉?孫紅娟
摘 要: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是教師專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本文根據知行思交融原理,從知識、能力和反思的角度出發,提出教師專業成長評價體系應當從多個角度進行多元化評價,整合多方面的評價質量,全面、準確地把握教師的專業成長,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技工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技工院校 知行思交融原理 教師專業發展 評價體系
當前,我國技工教育教學改革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推進中,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發展。為了讓教師更加了解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及專業發展的優勢和不足,構建促進技工院校教師成長與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顯得十分必要。
一、技工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基本原理
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制,目的不在于考核教師,而在于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建設一支“雙師型”、研究型、學習型教師隊伍。在構建技工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時,筆者學院借鑒了饒見維先生提出的“知行思交融”原理,該原理特別強調“知行合一”“學思并重”“行思并進”的專業發展思想。
“知”指一個教師已經具備的或剛剛形成的各種專業內涵、知識或行動架構;“行”指具體的教育行動;“思”指教師在教育行動中獲得的各種經驗,例如反思、分析等高層次的認知活動。這三方面必須環環相扣,互相配合,交融并進。
借助“知行思交融”原理,從知識、能力和反思三個角度出發,教師的專業成長評價體系應當從多個角度進行多元化評價,整合多方面的評價質量,全面、準確地把握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明確評價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不斷比較、不斷自我反饋、不斷成長。
二、技工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指標的確定
在列表調查的基礎上,我們根據調研結果和教師的意見反饋,結合“知行思交融”原理,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指標進行了歸納、整理,確定評價指標如下。
1.知識體系指標
(1)職業道德素質:包括遵紀守法、依法執教,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情操高尚、為人師表。
(2)基本知識與技能素質:包括學業程度、外語水平、計算機等級、職業資格等級、職稱等級。
(3)專業發展意愿:包括參與專業發展、教學改革和學校改革的程度,與同事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與教師合作形成教學伙伴。
2.行動體系指標
(1)教學工作開展情況:教學課時量達到平均課時量,學生評價結果好,教學效果顯著。
(2)兼職情況:包括行政兼職、學術兼職。
(3)教學課程設計能力:包括根據技工教育教學對象情況、根據當前技工教育改革的方法開展一體化教學設計,能編選適用的教材。
(4)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包括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方式多樣,合理有效地呈現教學內容。
3.反思體系指標
(1)教學研究成果:包括立足本專業(課程)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每年都有教研成果;改進或創新教學,與校內外人員共同研發教材,有教材出版;科研立項與結題情況;獲得各種稱號獎勵情況;參加各種比賽及輔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情況;論文發表情況。
(2)教學反思與專業發展能力:包括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強化教學反思,尋求專業發展,并依據反思結果提出專業發展計劃。
(3)校內外進修:包括積極參與校內外專業進修或研究活動。
三、評價方式與評價分數的確定
根據教師專業發展原則,評價方式以自評為主,他評為輔,自評占50%,教師互評占30%,領導小組評價占20%。
在評價分數方面,按照知、行、思三者并重的原則,每個指標為10分,共100分,知識體系指標占30%,行動體系指標占40%,反思體系指標占30%。
四、評價指標體系的運用建議
對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制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重獎勵,輕考核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意在調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激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適應當前技工教育一體化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運用評價機制時,應重獎勵、輕考核,避免將評價機制變為對教師的變相考核而降低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
2.評價過程要客觀、公正
在收集和整理評價信息的過程中,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尤其是在互評環節,要做到實事求是、數據可靠。
3.加強對評價結果的反饋
依據評價結果,通過實施多方面的反饋活動,實現對教師工作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亢旭華.大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研究[D].山西大學,2009.
[2]劉寧.新課改背景下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策略[J].科技資訊,2015(13).
[3]張揚群.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7).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