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要:目的 觀察補腎法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風險及療效。方法 隨機將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分別采用西醫藥物和中醫補腎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等情況。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的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治療組治療后Holter情況的改善明顯優于治療前及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部分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均可耐受,治療組用藥安全性良好,無副作用。結論 補腎法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安全可靠,無明顯臨床風險。
關鍵詞:緩慢性心律失常;補腎法;臨床觀察
緩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本于腎,證屬心腎不交、心腎陽虛;臨床經驗指出治療疾病應“溫腎助陽,陰陽并舉”為原則[1,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0例研究對象為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參照《內科學(第7版)》關于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標準[3]及《中醫診斷學》關于心腎陽虛癥候的診斷標準[4],全部病例均確診為緩慢性心律失常。隨機將80例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7~76歲;平均年齡(51.5±4.2)歲;房室傳導阻7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11例、竇性心動過緩22例。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8~77歲;平均年齡(53.4±3.6)歲;房室傳導阻8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12例、竇性心動過緩20例。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進行治療,口服阿托品片0.3mg,3次/d。治療組患者依據腎陰虛和腎陽虛的不同,分別給予左歸飲、右歸飲加麻黃附子細辛湯進行治療。腎陰虛方藥:山藥、甘草、茯苓、山茱萸、熟地、附子、枸杞、細辛、麻黃;腎陽虛方藥:甘草、杜仲、山藥、肉桂、熟地、山茱萸、細辛、附子、枸杞、麻黃。全身乏力、氣虛甚者加用黃芪、紅參;心悸盜汗、陰虛甚者酌加玉竹、麥冬。上述藥方1劑加清水500ml,溫火煎至200ml,再加清水200ml煎至100ml,煎藥相兌后于早晚飯后各半量分服。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1療程為30d。
1.3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治療后的癥狀療效,對兩組治療前后竇律(Holter)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
1.4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中醫癥狀總體療效進行判定[5],依據全部中西醫結合防治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絞痛研究座談會制定的標準對心律失常療效進行判定。①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竇房阻滯及心動過緩心率正常恢復;②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有所減輕,房室傳導阻滯減輕一度,心動過緩心率增加超過20%,竇房阻滯減輕一度;③無效:無任何變化或未達到上述標準。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癥狀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的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兩組癥狀療效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Holter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Holter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治療后平均心率及最慢心率的改善均顯著優于治療前及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 對照組部分患者出現眩暈、口干等不良反應,均可耐受;治療組無明顯不良主述,其安全性良好,無副作用及臨床風險。
3 討論
中醫認為緩慢性心律失常與人的衰老有關,而決定人的衰老的是腎精腎氣的盛衰[6]。因此,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一般以溫腎陽滋腎陰為主[7]。緩慢性心律失常臨床表現為乏力、胸悶氣短、心悸、遲脈等。心腎在五臟之中互為表里,在精血互化方面具有密切的聯系。所以該疾病“根源于腎,表現于心”[8]。補腎法可對人體腎中之陰陽進行調整,使精血互生,心腎相交,臟腑陰陽氣血通暢,具有補脾胃之氣、補助腎氣的作用,且對近期及遠期療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左歸飲、右歸飲加麻黃附子細辛湯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治療,其中麻黃細辛附子湯用于治療少陰陽虛兼外感的太少兩感證;左歸飲適宜于腎陰不足較輕之證;右歸飲主治陽衰陰勝、腎陽不足及產婦虛火不歸元而發熱之證[9]。方藥之中,附子具有擴張血管、強心、抗心律失常之功效,對心律失常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細辛具有溫肺化飲、通竅止痛、祛風散寒之功效,能夠加快心跳,抗心肌缺血,且具有鎮痛、抗炎等作用;肉桂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經之功效,具有擴張腦血管、改善高血壓性損害的作用;山萸肉具有澀精固脫、補益肝腎之功效,可增加血紅蛋白含量,起到抗疲勞、抗氧化的作用;山藥具有補肺益腎、補脾養胃之功效,可防止結締組織的萎縮,預防膠原病的發生;枸杞具有潤肺止咳、滋補肝腎、延緩衰老之功效,可起到抗衰老、抗氧化、調節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熟地具有增強免疫、降血糖之功效;麻黃具有抗過敏、利尿、抗炎等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癥狀療效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Holter情況的改善均顯著優于治療前及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與阿托品片相比,補腎法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效果更加明顯。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10],補腎法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具有提高竇房結自律性、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微循環、加快心率等作用,可長時間服用,停藥后療效依舊持久。
綜上所述,補腎法可養血滋陰、溫補腎陽,對緩慢性心律失常進行治療具有明顯效果,其療效安全可靠,無明顯的臨床風險。
參考文獻:
[1]于海波,王冬梅,梁延春,等.老年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特征及冠脈造影特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439-2440.
[2]高克斌.中醫藥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進展[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2):182-183.
[3]劉峰,程曉昱,張榮培,等.中藥心復康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0):1553-1555.
[4]耿黎明,李可法,楊振偉,等.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治療冠心病緩慢性心律失常32例[J].河南中醫,2010,30(9):853-854.
[5]杜言輝,劉洋.中醫辯證治療心律失常79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22(23):267-268.
[6]張午雷.探討中醫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2(10):261-261.
[7]徐凱.82例心律失常中醫辨證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6(9):161-161.
[8]孔令越.顏德馨教授從氣血為綱論治心律失常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4):641-643.
[9]焦華琛.丁書文教授應用抗瘧中藥治療心律失常的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8):1395-1397.
[10]王正,沈娟,宋慶橋,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2):216-219.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