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羽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中醫在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中的臨床療效,探討中醫治療在脛腓骨遠端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情況。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筆者就職醫院骨科進行治療的脛腓骨遠端骨折患者14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74例患者,對照組按照臨床常規予西醫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研究組予中醫治療,在中醫正骨手法及牽引復位后聯合服用湯藥治療,隨訪并觀察記錄兩組的治療效果及預后。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70例(94.59%)要高于對照組63例(85.14%),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療效顯著,費用低廉,較西醫手術治療對患者造成創傷小,能有效減輕患者身心負擔且無嚴重并發癥。
關鍵詞:中醫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療效觀察
現今臨床上有多種方法可用于骨折,在西醫上,往往應用手術或者其他物理手段進行骨折的治療以保持該系統的正常形態逐漸恢復其功能,而中醫有著數千年的骨傷治療歷史和經驗,中醫的理念和西醫相差甚遠[1-3]。就脛腓骨遠端骨折而言,其位置特殊,相對來說屬不穩定型骨折,常規使用的西醫環形外固定方法如治療不當易引起骨折愈合欠佳,甚至繼發軟組織感染[4]。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在筆者就職醫院骨科進行治療的148例脛腓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探討分析中醫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為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筆者就職醫院骨科進行治療的脛腓骨遠端骨折患者148例,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49.5±2.9)歲,隨機分為兩組各74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3~59歲,平均年齡(50.9±2.7)歲,病程為1~6d,平均病程3.9d,其中因車禍導致骨折27例,摔倒致骨折40例,擠壓致骨折7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49.1±3.1)歲,病程1~5 d,病程3.6 d,其中因車禍導致骨折20例,摔倒致骨折45例,擠壓致骨折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臨床常規予西醫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研究組予中醫治療,在中醫正骨手法及牽引復位后聯合服用湯藥治療,所有中藥均水煎服,取汁300 ml,早晚各1次/d,隨訪并觀察記錄兩組的治療效果及預后。
1.2.1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處理 患者在術前進行常規檢查如骨折部位的X線,根據患者的骨折部位及骨折情況制定手術方案,麻醉完成后在患者腓骨骨折位置用可塑型葫蘆鋼板鋼板固定,在脛骨骨折位置用脛骨遠端解剖型鋼板進行固定,術中注意避免損傷周圍軟組織。
1.2.2研究組患者采用中醫進行治療 麻醉后骨折部位消毒鋪巾,醫師采用中醫正骨手法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再以手法牽引完成固定。對骨折部位移位不明顯的患者,在進行中醫正骨手法復位后,用小夾板進行外固定,于踝關節中立位置鋼托起固定作用,需進行4~7 w的固定;對骨折部位移位明顯的患者,在手法復位完成后繼續維持牽引4~7 w,牽引時選用的重量和方向應適當。同時術后聯合服用湯藥治療,在術后早期即骨折后3 w以內,予桃紅四物湯(當歸15 g、熟地15 g、川芎15 g、白芍15 g)或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方,此時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的不同可對藥方做出加減,例如疼痛耐忍的患者可予加沒藥12 g丹參25 g。同時早期對患肢足趾等關節進行鍛煉,促進功能恢復,并且囑患者定期復查骨折部位X線,根據復查情況適當對夾板和牽引力度和方向進行調整。當X線復查結果顯示骨折進入平穩恢復期即治療中期術后4~7 w,繼續活動患者患肢,此時改藥方為強筋壯骨類藥物(如骨碎補8 g、土鱉蟲6 g、續斷10 g及白芍12 g、落得打8 g、乳香12 g等),可根據患者骨痂生長情況予去除牽引,仍需保持骨折部的固定。在治療中期結束后即骨折8 w之后,進入治療后期,此時可根據骨折部位X線復查情況判斷骨痂生長情況,如果此時骨痂生長狀態良好可去除固定,此時由于長期臥床,患肢失用,患者易感腰酸腿軟,改藥方為補氣養血類(為黨參15 g、丹參25 g、麥冬12 g、生地10 g、黃芪12 g及紅花15 g、桃仁15 g)。
1.3骨折療效評價 患者骨折線愈合正常,無畸形,對線良好為優;骨折愈合正常患肢能正常活動,有輕微移位為良;骨折愈合不佳局部畸形,甚至有骨不連等情況為差。其中優和良為治療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版軟件分析,組間比較以χ2檢驗。計量數據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70例(94.59%)要高于對照組63例(85.14%),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脛腓骨骨折是臨床較常見的骨折類型,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且位置靠近踝關節,如不及時治療甚至可能造成殘疾,脛腓骨損傷會破壞其解剖結構對踝關節產生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基于此通常對脛腓骨骨折,我們一般采用單純外固定支架固定法或帶鎖髓內針內固定法等,均有較大操作難度。而中醫正骨手法對脛腓骨骨折復位療效確切,且有助于患者維持正常負重,同時筆者在治療過程中佐以湯藥,在治療初期能明顯緩解水腫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目的,在治療中期改用土鱉蟲、骨碎補,以助骨痂形成,各個階段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5-10]。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70例(94.59%)要高于對照組63例(85.14%),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中醫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療效較西醫常規治療更優。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療效顯著,費用低廉,較西醫手術治療對患者造成創傷小同時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能有效減輕患者身心負擔且無嚴重并發癥。
參考文獻:
[1]趙奎,馬華,孟琳.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脛骨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08,7(4):440-441.
[2]劉忠倫,王昌剛.中藥輔助治療脛腓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對轉化生長因子-β1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1).
[6]楊鋒,竇群立,李引剛,等.外洗方配合組合式支架外固定治療脛腓骨開放骨折并發感染32例[J].陜西中醫,2010,(09).
[4]黃善能,梁山榮,梁業,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脛腓骨骨干骨折72例[J].國外醫學,2010,8(2):131-132.
[5]何建英,韋翠萍,黃青華,等.中藥對沖引流及外洗對促進脛腓骨骨折康復的作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09).
[6]葉家軍,吳忠德,周春陽,等.運用鄭氏傷科治法治療脛腓骨骨干骨折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1(8):485-487.
[7]陳根火,林志宏.有限切開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復雜骨折[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120-121.
[8]潘俊暉,邱必成,張建光,等.正骨手法在脛腓骨閉合及GustiloⅠ開放骨折微創手術中的運用[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08,(05).
[9]董玉珍,劉艷霞,趙斌,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中下段骨不連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08).
[10]吳先良,肖勝添,張賜鑫,等.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藥治療脛腓骨骨折的臨床療效[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03).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