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思


摘要:目的 研究現代護理模式應用于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圍手術期聽力護理的效果。方法 將68例擬行鼓膜置管術治療的SOM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34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34例給予現代化護理。結果 聽力重建有效率評價顯示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97.05% vs 82.35%),護理滿意度評分及護理滿意率均以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92.85±5.42分vs 86.12±6.85,94.12% vs 79.4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SOM患者的圍手術期開展現代化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與患者的聽力重建效果。
關鍵詞:聽力護理;分泌性中耳炎;現代護理;圍手術期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odern Nursing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NG Si-yu
(E.N.T. Department,Mei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ishan 62001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odern nursing applied in perioperative hearing nursing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Methods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OM 68 undergoing grommet insertion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4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34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odern nursing.Results The hearing reconstruction efficiency rating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97.05%vs 82.35%),nursing care satisfaction scores and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92.85±5.42 points vs86.12±6.85,94.12%vs 79.41%),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hearing nursing SOM patients,the application modern nursing will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 outcomes hearing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Hearing nursing;Secretory otitis media;Modern nursing;Perioperative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一種以聽力下降、牙悶脹感及中耳積液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功能,多因機體免疫反應、咽鼓管功能損害或中耳感染等誘發[1]。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SOM的主流方式,療效顯著,但手術屬于創傷性療法,圍手術期存在較多影響因素制約著術后聽力重建以及康復質量[2]。本研究在SOM患者的圍手術期實施現代化護理模式,并與傳統護理進行對比,旨在探尋一種更為有效的SOM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擇期行鼓膜置管術治療的SOM患者68例,均具有SOM典型臨床癥狀(聽力下降、外耳道流膿、耳鳴、眩暈等),除外合并嚴重內科并發癥及麻醉手術禁忌證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4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15~52歲,平均(20.32±2.14)歲;病程1~8個月,平均(3.75±0.86)個月;患側:17例左側,13例右側,4例雙側。對照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齡15~48歲,平均(19.25±1.85)歲;病程1~10個月,平均(3.82±0.91)個月;患側:18例左側,13例右側,3例雙側。兩組的基線資料經均衡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均由同一組醫師實施鼓膜置管術進行治療。對照組在圍手術期開展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常規術前準備、術前宣教、術前及術后聽力測試、并發癥防護與健康指導等。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開展現代化護理模式。
1.2.1術前護理 ①術前準備:除常規手術準備外,強化耳部清潔準備,及時清除耳、鼻部分泌物,合并鼻咽部炎癥者遵醫囑予以盆鼻劑噴鼻,以促進分泌物的吸收,預防咽鼓管堵塞。②心理護理: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充分注重患者的心理變化,主動介紹手術技術先進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消除其不必要的恐懼或緊張。通過寫字板、肢體語言等方式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以緩解其心理壓力,維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
1.2.2術中護理 ①護理配合:熟練掌握咽鼓管置管術流程與護理配合要點,熟練配合醫師操作,做到器械傳遞及時、敏捷、準確,以最大限度地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聽力刺激。②心理安慰:術中因電鉆噪聲較大,容易造成患者恐慌,術中可采取肢體語言安撫患者,以分散其注意力,從而提高其噪聲耐受能力及治療信心。③咽鼓管檢查:手術結束前密切觀察患者的咽鼓管情況,一旦發現咽鼓管堵塞,立即報告醫生并及時清除病灶,確保其通暢性,促進術后聽力康復。
1.2.3術后護理 ①耳部置管護理:術后妥善固定耳部置管,避免管道移位或松脫。觀察引流液顏色、量與性質,如引流量較大且較粘稠,遵醫囑采取負壓吸引器實施負壓吸引。密切觀察通氣管通暢性,一旦出現堵塞立即予以疏通處理,并吸出殘留積液。②聽力康復鍛煉:于術后1 w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聽覺及視覺康復訓練,訓練期間主動與患者交流,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與行為,逐漸增加聽力訓練難度,并定期進行聽力測試,及時調整訓練方案。
1.3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常規進行氣導聽閥測定,采用自制問卷量表評價患者對護理服務態度、服務理念、內容、模式及效果進行評價,總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基本滿意,<70分為不滿意。
1.4療效標準 治愈:氣導聽閾恢復至20 dB以下,聽力恢復正常;顯效:氣導聽閾改善20 dB以上,且聽力明顯提高;有效:氣導聽閾改善10~20 dB,且聽力有所改善;無效:氣導聽閾改善不足5dB、聽力無改善。
1.5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聽力重建效果評價 比較兩組的聽力重建效果顯示,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性提高(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評價 觀察組護理服務評分為(92.85±5.42)分,較對照組的(86.12±6.85)分明顯提高(P<0.05)。滿意度分級顯示,觀察組的滿意率相較于對照組顯著性提高(P<0.05),見表2。
3 討論
鼓膜置管術是臨床治療SOM的常用術式,能夠有效清除中耳內炎性病灶,改善中耳的變壓、傳聲功能,從而保護或改善患者的聽力[3]。但由于手術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制約因素,不僅影響術后康復,還可能增加術后并發癥風險,進而影響聽力重建[2]。
近年來,隨著現代護理理念的轉變與深入,臨床護理越來越注重社會-生理-心理三者在疾病康復中的作用,傳統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逐漸轉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3]。現代化護理模式是“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理念的充分體現,其不僅強調了疾病自身的康復護理,同時更加注重心理因素、診療操作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能夠更好地實現護理效 果[4-5]。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強化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現代化護理,患者的聽力重建效果與護理滿意度均較常規護理對照組得以顯著提高,護理效果顯著。
總之,在SOM患者圍手術期實施現代化護理有利于促進術后聽力重建,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郭黎,田敏.鼻內鏡下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1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5,(14):74-76.
[2]侯青青.現代護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圍術期聽力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8):209-210.
[3]王文華.現代護理在分泌性中耳炎圍術期聽力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0):153-155.
[4]李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后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5,(18):2300-2300.
[5]張藝.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7(7):91-9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