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純雪
摘要: 課堂環境是英語課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課堂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課堂環境的差異對師生生態主體的教與學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師要努力創造積極愉快的課堂環境。
關鍵詞: 小學英語;生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62-01
1.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內涵
小學英語生態課堂即運用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傳統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生態學理論的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既能從宏觀上指導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又能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具體來講,小學英語課堂生態即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學生與課堂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統一體。英語課堂是學校進行英語教育活動、控制學生的思維情感、鼓勵學生學習,確保語言輸入效率的教學場所。英語課堂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效組織性以及完善計劃性。"課堂生態學"(Ecology of classroom)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學者沃勒(Waller,W.)在其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會學》一書中首次提出。如果要將小學英語課堂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去進行研究,應當運用系統性的觀念與方法去考察課堂內的各種要素,分析各種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運用生態學的理念、原理與方法去審視和研究英語課堂,以構建完善且有效的英語生態課堂。讓老師與學生心心相印,有效溝通,以至于產生共鳴,增進師生間的交往。同時在完善小雪英語課堂生態理論的同時,積極開展課堂實證研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理論的改革與完善,使得小學英語課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有效實現小學英語課堂生態的育人功能。
2.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
2.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英語是最需要交流的學科。小學英語老師應該與學生貼的非常近,所以小學英語教學應當成為師生之間的一種交流。教育需要理解、溝通與有交流。小學英語教育同樣離不開這些方式,因為它們可以使師生之間平等地進行溝通,營造生態型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教學需求,完善教學技巧,最終實現教學目標。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得師生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維持著課堂生態的平衡。如果老師無視這些課堂生態構建的有效方式,濫用自己的權威,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那么課堂生態就會失衡,進而會影響課堂的質量和效率,最終與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
2.2 改善師生間的交往方式。交往的方式可以分解為好幾種,比如問候方式、提問方式、課堂活動方式等等。就拿提問方式來展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傾向于用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那么如何提問才會起到實際的效果?從生態學角度來看,教師提出問題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出老師對學生的期望。例如老師提問:"Can you playing football?"此時,老師的語調和表情都要溫和,而不應該用詢問的語氣。這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回答,調動課堂的氣氛。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謹慎用語,盡量多用激勵性與鼓勵性語言,例如:"Very good, excellent, trust yourself, congratulations, that,s righto "同時老師在提問或者學生作答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參與,多講一些能夠緩解學生壓力的話語。例如:"I would like someone to help me, is there anyone can help me ?"其實可以看出,老師多講話參與到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至自己的身上,減輕學生在問題討論過程中的緊張感。提問的目的是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并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2.3 改革教學方式。小學英語生態課堂需要較強的自主性、較大有趣味性和極具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是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效果所決定的。在我國學英語,一個重要的缺陷就是大部分學生無法體驗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生之間外語的使用并非真實的交際。而屬于純粹的語言操練。課堂學習是最主要的英語學習。根據實踐情況,我們發現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是萬能的,均各有其優缺點。但是在具體情況中具有明顯目的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是存在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式,這應該是小學英語老師應當堅持的一個原則。而英語課堂生態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應當體現趣味性、自主性與科學性。趣味性要求老師在設計教學方式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情境,例如將一個英語童話進行實際表演,讓學生參與進來,身臨其境,這樣能夠極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彰顯其教學方式的趣味性。自主性即老師在設計教學方式的時候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有剛開始的學會慢慢演變到高層次的會學,實行質的飛躍。科學性即老師在設計教學方式時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合情合理,比如師生之間可以建立真摯的情感,將教學融入情感,以飽滿的熱情來感動學生,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有效交流,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老師的能量。
2.4 教學環境生態化。教學環境生態化是指影響課堂教學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生態化。自然環境包括教室的布置、課桌椅的擺放等等,比如教師在上課之前在教室的墻面和黑板上張貼一些圖片,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下Unit2 My Favorite Season 一課中,可以分 別貼上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的圖片,以及在每一個季節旁 邊對應貼上 plant trees, fly kites, swim, make a snowman, skate, etc.形象化的卡通圖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體現學生的興趣特征,促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環境中學習英語;再如可以把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英文海報、圖畫等等張貼在教室墻壁兩側,這樣的課堂上開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增加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課桌椅的擺放方式可以用傳統的"秧山式",也可以用馬蹄型的,甚至還可以運用圖形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選擇不同的方式,這樣形式多變的課桌椅擺放方式,可以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英語課堂學習的新奇感,也促進了教學環境的生態化。
人文環境主要包括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關系,依據生態學生態主體之間平等性、共生性、協同進化性原則,作為課堂生態系統主體的教師與學生之間呈一種密切的平等的互依互存關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和依托,一方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對另一方產生影響,使其發生協同變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平等對話和互動交流,這樣不僅有利于創設輕松愉悅、和諧發展的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教生在溝通、對話和交流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3.結束語
從生態角度研究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才剛剛開始,所以有關教學方式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小學英語除了具備了自然生態的一些特點之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此,需要研究小學英語課堂生態就需要繼續研究生態系統內在要素的特點,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可靠的參考標準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