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應機 王旦
【摘要】實踐教學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實際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解決實踐教學過程管理中各監控執行機構的職能、監控目標和監控手段等問題,對實踐教學進行全過程監控管理,有利于獲得反饋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關鍵詞】過程管理,實踐教學,監控體系
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提出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高等學校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實驗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中的子體系, 美國現代管理學家戴明認為“任何管理都是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等幾個基本階段的循環”,實踐教學要想取得整體最佳效果,就必須實施全過程的管理和質量監控。
一、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存在的現實問題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雖然全社會對實踐教學質量問題表現出了高度的重視, 但實踐教學質量監控仍存在某些問題, 導致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結果對高校的辦學并沒有發揮應有的制約和導向功能。目前,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面向結果而非過程監控
由于實踐教學和實踐考核的監控難度大,費時費力,導致各高校普遍出現對理論教學監控嚴格,對實踐教學監控不力;對理論課程考核要求嚴格、監控得力,對實踐考核卻缺乏有效的監控或者監控不力這種現象。
在實際的操作中,對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大綱等實驗前的材料審核都是走走過場,對整個實踐教學過程的監控屬于真空狀態,到期末由學生按現有指標進行評價,且實踐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是沿用與理論教學同樣的指標,沒有考慮到實踐教學本身的特點,加上評價指標本身的合理性和學生評價的偏面性,導致結果評價有偏差,得難得到科學、公平的結果。這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做法,帶來的后果是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責任心不強或激勵機制不到位,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2. 監控組織多有重疊
監控組織或機構是學校負責組織、協調、檢查和監督各級教學活動的指揮中心。 很多高校的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由教務處、實踐教學中心和二級學院等來充當。但是,這些組織歸屬不一,職責屢有重疊。 雖然也有一些高校建立評估辦、教學督導等相對獨立的常設機構,但由于職、責、權、利分割不清,在實際運行中困難重重。原制定好的教學質量監控方案難于執行或執行力度不夠,導致降低了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的效能,弱化了監控工作的價值。
二、多層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模式
首先,依據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原等則,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出發點,針對實驗教學各環節制定了多方面、多層級的實驗教學質量標準;其次根據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質量標準,構建分層次、多元化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內部評估體系和用人單位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
質量內部評估體系根據不同層次的實驗課程內容,兼顧實驗準備、過程和結果制定對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教師評價包括對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和實驗教學反饋三大部分。其中,實驗準備評價包括對教師實驗大綱、講義、條件等準備評價;實驗過程評價包括專家聽課和學生課程質量評價;實驗教學反饋包括專家檢查、學生信息反饋和教師自我報告。學生實驗課程評價由四部分組成:實驗準備、階段性成績、創新實踐活動和期末考試、考核,每一部分占總成績比例不同。其中,實驗準備從學生知識準備和發現問題兩方面考核,占比10%;階段性成績包括系統性實驗報告、實驗操作規范、專業技能、課堂互動等方面,占比50%,強調實驗過程的重要性;創新實踐活動考核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側重對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占比10%。期末考試/考核,對實驗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進行全面考核,占比30%。與此同時,中心結合我校創新學分管理辦法,對學生依托實驗實訓課程參與教學計劃以外的教育活動進行獎勵、學分認定等方式考核,如參與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項目等獲獎可換成學分。
教學質量監測體系由學生在實習和工作階段的單位作出評價,實習和工作是學生能力自由發揮和實現的階段,能真實的反映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運用的情況,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實踐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多層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的關鍵點
1、實踐教學質量的監控目標群和監控點。實踐教學質量的監控目標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各監控目標在教學內容、方法、安排、目標與要求上均有較大的差別,確定質量監控點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核心內容,質量監控點尤如事物在矛盾運動中的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會迎刃而解。
2、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多層次主體。確定監控機構在每一個層次和環節上的分工及有效工作模式。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多層次主體研究首先應以監控機構的獨立性、溝通與協調性為前提。所謂獨立性,是指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的執行機構的運行不能受制于任何其他機構, 如果必須導入其他機構, 這一機構對其他機構的依賴程度也最好處于最小化。其次,執行機構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有效的溝通是方案執行的重要條件之一。監控機構主體除校內職能部門外,要引入校外企業的參與,發揮其 “補償性功能”,引導校外企業參與監督和評價教育質量,這不僅有助于保證評估的科學性和公正性,也有助于高校滿足社會多方面的訴求,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資助與關注。
3、建立教學質量反饋評價圈。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的質量反饋環節在質量監控過程中往往被突視,沒能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把監控的問題反饋給客體,質量監控體系無法發揮作用。要現實中要根據教學主線的實現過程和實際情況,要形成反饋測評圈。
4、教學基本狀態數據采集與處理。教學質量監控的過程,其實也是數據采集的過程和監控執行的難點,數據采集的效率和質量,直接關系到監控的結果。主要解決教學基本狀態數據采集與處理的制度、方法、方式及統計和處理等問題。
四、結論
通過實踐教學進行全過程監控管理,可以及時發現在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體制與體系、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隊伍、教風與學風、實踐教學管理、實驗條件與環境等諸因素中的問題,采取措施及時加以解決; 可以獲得先修課程和教學環節有關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提供深化教學改革、優化培養過程的重要依據;另外,有利于各院(系)間、專業間的橫向比較,知己知彼,找出差距,確定整改方向;也有利于了解自身的縱向發展過程,總結經驗、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為校、院(系)建立實驗教學質量檢查、評估制度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萬嬌.關于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思考[J].高教研究.2014
[2]張應強.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可能效應與主要問題[J].大學教育教學.2014
[3]王戰軍.以自我評估為抓手完善校內質量保障體系[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5
注:本文是廣西財經學院“面向過程管理的多層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2012A02)課題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