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摘要】內隱記憶具有保持性強、容量大、遺忘慢等特點,筆者將其應用到成人英語閱讀、寫作教學中,并從學習途徑、學習材料等方面提出內隱認知對成人英語教學的作用及啟示。
【關鍵詞】內隱記憶,成人教育,英語學習
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主要是外顯認知(Explicit Learning),也就是人們有明確意識、并采取一定策略付出努力的學習模式,該學習表現出控制性和清晰性,諸如解決問題、制定決策等。主要的研究涵蓋具有邏輯性、控制性、和分析性特征的認知過程。這種內隱的學習模式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A.S.Rober提出來。他在進行相對復雜概念的形成試驗時發現,被試在無意識作用下能夠習得所蘊含的語法規則,首次明確提出了“內隱學習”這一概念。
這項研究使人們發現人可以按照兩種本質不同的模式來學習復雜任務。一種稱之為外顯式學習,有目的的,受意識控制并需付出努力,采取策略來完成的學習活動。 相對于外顯,內隱學習則被界定為“無意識地獲得關于刺激情境復雜知識的過程”。內隱認知是不受意識控制的認知,它包括內隱記憶和內隱學習等,內隱記憶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個體已獲得的經驗自動對當前任務產生易化影響而表現出來的記憶效果”。內隱學習則是“一種產生抽象知識,平行于外顯學習方式的無意識加工,它所獲得的主要是程序性而非描述性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 受試并沒有明確的意識到學習目的和內容,也并沒有意識到是什么控制它們行為但是卻達到了學習目的。Rober的研究結果在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內隱學習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大批研究者們的關注,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內隱研究熱潮。
一. 內隱認知的特點
首先,內隱認知的認知過程具有非直接目的性、自動性、和無意識性。內隱認知無須注意的參與,不受意識的控制, ,完全是一種自發的機制。是在過去的無意識學習中自動獲得的。除了對學習內容表面特征的加工,對隱含在表面特征下的內在規律也可能提取,整個過程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人們能在無意識狀態下發現周圍環境中隱藏結構規則并仍然能對環境中的復雜關系做出恰當的反映。
其次,內隱認知對情境存在依賴性。內隱學習獲得的是抽象的規則知識,通過內隱認知獲得的知識,在運用時對情境具有依賴性。外部刺激發生變化的情況下, 如果新環境是與初始內隱認知行為相同或相近的,所有深度且結構相同的新情景中時,知識也能夠發生遷移,并有助于對此初始行為所獲知識的提取與鞏固。與在類似的特殊記憶環境中的效果相等或更好。但這種抽象性只有在一些特定的任務中才能體現出來。
第三,內隱認知在認知系統中具有基礎地位,能節約心理資源。且沒有明顯的年齡差異。即使喪失了外顯認知,它也依然能夠存在。不會擠占工作記憶空間。另外,作為內隱認知主要形式的直覺和靈感依靠的不是語言而是心理表象。
第四,內隱認知具有穩定性,即抗干擾性。這是內隱學習區別于外顯學習的主要特征。與外顯學習相比,內隱學習不會受到個體學習動機和情緒狀態的影響。所獲得的知識也不容易受到次要任務、年齡、IQ和病理等外界因素的干擾,也不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二. 內隱學習對于成人英語學習的作用
近年的研究使得人們對內隱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Frensch(1998)提出“內隱學習是無目的、自動地獲得事件或客體間的結構關系,即個體還沒有意識到環境的結構關系”。Mathews, Buss, Stanley, Blanchard, Cho 和Durham (1989)認為“內隱學習是不同于以往的另一種學習模型,它比外顯思維更有力,且是自動地、無意識地進行的”。關于內隱學習的研究逐漸拓展到醫學,教育等很多方面。在英語教育方面,前人做過大量研究,如:英國劍橋大學John Williams教授的系列研究(Williams 2004,2005; Leung & Williams 2011)證明了內隱學習的存在。蓋淑華、文秋芳(2013) 探究對于中國成人英語學習者內隱學習發生的可能性,其研究結果與Williams不完全一致,在輸入量增加后,中國成人英語學習者能夠通過內隱學習學得語法規則,學習者對于正確的項目和違反規則的項目的反應時間線上測量有顯著差異,書面測試成績顯著高于隨機概率。
成人教育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來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原因就是成年人在文化程度、工作經歷和知識認同度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決定了成人教育的英語閱讀課程要更注重其實用性與社會性,還需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習者個性差異的表現就在于認知風格的不同。不同的認知風格在學習過程中起著不同的影響。認知風格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效果,而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成人教育 的一個弊端就是忽視了學習者的個性差異,繼續沿用初高等學校英語教育方法灌輸講解,很少關注認知風格的研究。成人學生具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和確定的自我概念,對學習環境,自身知識結構,學習材料和結果的評價都有較清楚的認識。在記憶力方面,成人機械記憶能力有所下降,但邏輯思維記憶能力有所提高,即建立在自我經驗之上的邏輯判斷是成年人的強項。因此,較之于占用大腦記憶資源的外顯式學習,內隱學習更適合成人學生的認知特點。
無意識獲得和無意識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內隱記憶的本質。傳統的課堂教學基本屬于外顯學習,容易受到無關刺激信息的干擾,內隱記憶能發揮抗干擾能力強,不受刺激信息加工水平影響等特點,尤其是學習者在信息量大、關鍵信息不明確的情況下學習英語,。內隱記憶不局限于環境,無需注意力參與,學習者在寬松的環境下自發進行內隱記憶,有效去除心理焦慮等負面影響,有利于激活語義記憶和情緒記憶的通道。
英語閱讀教學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但我國英語課注重有意識的外顯學習模式,偏向于詞匯、語法等外顯型知識的傳授,過于強調精讀教學,從而忽視無意識的內隱學習。存在閱讀篇幅及類型不夠寬泛,內容與自己本專業的專業知識聯系不夠緊密等問題。因此,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內隱學習促進英語閱讀教學。這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慢慢積累而來,只有閱讀材料達到一定的量,才能產生較好效果。材料題材與類型要多樣化,盡量選擇與成人教育專業領域相關的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使學生真正把英語作為自己的專業工具進行使用。將內隱學習作為外顯學習有機的輔助手段,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能力。
決定英語寫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高質量的語言輸入, 語言的輸入的關鍵是依靠聽覺和視覺上的大量語言材料感知,通過多讀多記來理解和吸收語言信息,在學生大量的內隱學習的基礎上,指導他們的寫作可以有效解決學生當前寫作中遇到的諸如詞匯量不足以及語法表達不規范等問題。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范文模仿及閱讀英語和漢語語篇結構存在差異,在寫作教學中利用模仿范文的寫作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語篇構思有很大幫助。寫作常用的文體各有其特點,在寫作教學中應先分析某一類型英語范文的結構、寫作技巧,使學生在心中構建出這類范文的基本結構,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寫作。模仿寫作的關鍵是記憶和儲存材料,為幫助學生記憶,材料應兼顧規范性、形象化、趣味性、易于理解,有效引導他們內化語言知識,促使習得產生,提高寫作能力。強調泛讀,可以讓學生通過內隱學習得到足夠的輸入,產生高質量的輸出。學生通過內隱學習可以提高兩方面的能力:詞匯和語法。在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語及理解來復述或改寫課文。這樣把詞語放在語篇中學習,使學生掌握一些詞匯,并轉化為積極的詞匯運用在他們的寫作中。學生只有主動通過提取自身記憶的語言材料,才能實現從語言到言語的話語應用轉變,達到熟練使用的目標。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有著各自的特點,但他們之間又是相輔相成的。外顯知識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一定強化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內隱學習。因此,我們在寫作教學中,既要對語言規則和寫作技能進行必要的外顯指導,也要重視內隱學習,使學生更有效地內化語言知識,并將之系統化,提高寫作能力。
三. 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內隱記憶的含義、特點、并重點圍繞內隱記憶容量大、保持性強、遺忘慢的特點,將其應用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從學習材料、學習途徑等方面提出內隱記憶對成人英語教學的啟示,對英語教學和學習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蓋淑華,文秋芳. 中國成人英語學習者內隱學習實證研究 [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 (4)
[2]楊柳. 內隱學習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J] 基礎英語教育 2008 (3)
2014年校級成人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編號:ldcj201415, 項目名稱:《內隱認知理論下成人英語低語言水平者閱讀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