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桃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進行研究,無論是對大學生個人成長,還是對社會的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通過問卷調查法,得知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存在奢侈消費、攀比消費、過度超前消費等現象。由于家庭、社會、學校都會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觀,因此家庭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學校要加強正確的價值觀教育,社會要重視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自己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觀念;和諧校園
一、消費及消費觀的含義
進行大學生消費觀的研究,必須先要了解消費、消費觀、正確的消費觀的涵義,了解這些涵義是順利展開大學生消費觀研究的前提。
(一)消費
消費不僅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類進步的條件,它貫穿人類生活的始終。正如馬克思所說,人自從出生那天起,每天都要進行消費。消費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消費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本文提到的主要是個人消費或稱為生活消費,它是馬克思指的“原來意義上的消費”,即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于滿足個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同時,我們又可以把生活消費分成物質生活消費和精神生活消費。物質生活消費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物質消費,是指我們在生產和發展過程中所消費的實物,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進行的消費。而精神消費則是指以精神產品為對象的消費,其目的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層次的需求。物質消費是使我們能夠活下去,而精神消費是讓我們能更好地活下去。
(二)消費觀
消費觀是一種價值觀念,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看法和態度。中外經濟史上存在過三種消費觀:節儉消費觀、侈靡消費觀和適度消費觀。實踐證明,節儉消費觀和侈靡消費觀對經濟發展既然具有合理、積極的作用,也存在不良影響。適度消費既汲取了前兩種消費觀的合理因素,又摒棄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我們應該堅持奉行的消費觀。
(三)正確的消費觀
所謂“正確的消費觀”是指倡導消費者在與自然協凋發展的基礎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指導,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消費方式、消費心理及消費模式適應和諧社會建設和人類全面發展的健康消費觀念和總的看法。正確的消費觀就是一種適度的、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它主張適度消費,反對奢侈浪費。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樂山市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開展對大學生消費現狀的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40份,收回50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79份,有效率達95%。調查中男生有175人,占36.5%,女生有304人,占63.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225人,121人,90人,13人,占53.2%,25.3%,18.8%,2.7%。
三、調查的內容及結果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主要群體之一,近年來消費力不斷上升。他們的整體消費呈現出理性化的特征,但也有一些同學存在問題。由于大學生的基數非常大,因此,這一部分人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在文化上,相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往往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更大。尤其在消費方面,西方社會的超前消費、享樂主義在很大程度上腐蝕了當代大學生,使得他們在消費上經常表現出過度的超前和奢侈。當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西方思潮帶來的沖擊,還有家庭環境、社會和校園整體消費環境的影響。總的來說,大學生消費存在過度的超前、盲目性消費等傾向,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娛樂的物質產品消費,輕文化藝術的精神產品消費
當代大學生,他們的生活環境比他們的父輩更加優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90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們思維開放、先進,更加重視享受生活。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享受生活更多地是吃喝玩樂之類的低級消費,而不是文化方面的高層次的精神消費。有77%的大學生每個月用于買書的錢少于50元,只有6%的大學生每月用于買書的錢在100元以上。他們在學習培訓上的投資也少得可憐,有88%的學生每個月用于學習培訓方面的錢少于100元,只有4%的學生超過200元。而在娛樂方面,有21%的大學生每月用于娛樂消遣的錢在200元到400元,6%的大學生每個月高于400元。
(二)超前消費現象嚴重
受西方享樂主義的影響,當代大學生越來越傾向于超前消費,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花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在問及他們是否會提前消費時,只有30%的學生回答不會提前消費,70%的學生都偶爾或者經常提前消費。
(三)大學生沖動性消費和情緒性消費日益突出
“沖動性消費”顧名思義,即處于一種心理沖動下的消費,這種消費是沖動的、沒有經過思考的,往往消費者事后會后悔。在問及大學生買東西過后是否會后悔時,只有20.7%的人回答從來不會后悔,而79.3%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后悔過。
四、當代大學生消費過程中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究
(一)西方思潮的負面影響
90后的大學生在改革開放后,成長在新的時代環境下,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熱衷于外國貨。西方借助資本活動傳播其價值觀,推崇的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這些思想間接地對大學生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并引發消費、影響的惡性循環。
(二)大眾傳媒的錯誤引導
大眾傳媒是指“多種形式的大眾傳媒手段”,如報紙、廣播、電視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眾傳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已成為我們了解世界、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媒體在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導,但很多時候媒體被不良商家利用,如媒體對中外節日的商業化利用,鼓吹人們進行消費;很多商業性的廣告層出不窮,像“心動不如行動”等,都盲目地鼓吹消費。大學生走在時尚的前端,且心理還不夠成熟,容易受這些傳媒不良信息的影響。
(三)大學生消費知識的極度匱乏
90后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經濟方面,家長更是有求必應。因此很多大學生花錢“大手大腳”,對于理性消費沒有概念,從而導致在消費過程中出現盲目消費、沖動消費等問題。而且,高校的校園也沒有足夠重視大學生消費問題,沒有系統、理論的理財課程。這就容易導致大學生理財知識薄弱,理財能力缺乏。
(四)不良的社會消費環境的影響
當今社會的消費受到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侵蝕,使消費者的行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炫富”,還有諸如“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車后面笑”的論斷在社會生活泛濫。對于心理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而言,這是個巨大的沖擊,導致很多學生深陷不良消費的漩渦不能自拔。
五、解決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的途徑
(一)正確對待西方文化,大力提倡傳統的節儉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共同創造并賴以生存的物質與精神的總和。文化以一種隱性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包括消費。消費文化隱藏在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上,并通過一定的手段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正確看待文化之間的差異,尤其是正確看待西方文化。雖然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主、科學的代名詞,但是西方文化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是不適應我國國情的部分,如西方文化中的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對于這些糟粕我們要堅決抵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同時,我們要大力弘揚我國傳統的節儉消費文化。首先要提倡節儉有度的消費文化,引導大學生正確地看待節儉。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人們就提倡節儉。孔子曾贊揚學生顏淵“一簞食、一瓢飲,賢哉,回也”;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作為家訓;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治國”為治國理念。可以說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節儉已經融入人們生活之中。其次,要明白節儉的真實含義。節儉并不是鐵公雞一毛不拔,也不是人們常說的小氣、摳門,而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理性消費,是一種量入為出的消費理念。對于大學生消費,我們不應壓制他們的消費行為,而應教育大學生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在消費時做到量力而為、物盡其用,而不是追求奢華的享受。大學生只有端正了消費觀念,才有可能改變消費行為。
(二)積極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正確引導大學生消費群體
21世紀,媒體正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電視、網絡、廣播、電影等現代媒體,成了當代青年最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播形式。對于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更加重視媒體的教育、引導作用,使得大眾傳媒成為良好消費觀念的提倡者。
首先大眾傳媒應該發揮其正確的輿論導向功能,大力宣傳“八榮八恥”“光盤行動”等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大學生乃至社會反對浪費。其次,要大力打擊虛假的廣告及不良的影視作品,多制作精良的、反映勤儉節約的影視作品,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在此基礎上還要嚴格規范新聞媒體人的行為,提高他們的道德和文化素質,使他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愛,他們的一舉一動會成為很多人模仿的對象,因此要加大對他們的監管力度,使他們規范自身的行為,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起到榜樣的作用。最后,我們要利用好網絡,發揮其教育功能。網絡是對學生吸引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大眾傳媒形式。它具有更新快、信息全面、獲取信息快捷等優點,但同時,網絡缺少管理,其中的信息總是好壞并存。我們必須要占領網絡陣地,以網絡為載體宣揚正確的消費觀,努力糾正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三)高度重視學校教育
高校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而大學階段是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成型的重要階段。
在大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而正確的價值觀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所以,應當重視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優化課程設計,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形式豐富、內容充實。通過思政教育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理想不僅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人奮斗的動力。在偉大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想融入中國夢,使其認識到人生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享樂、追求物質,而在于堅定理想信念,為著崇高的理想奮斗。其次,在大學的管理體系下,高校輔導員是他們生活、學習的管理者,也是學生接觸最多的角色。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積極作用,時刻關注學生的消費狀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疏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同時注意提高輔導員的素質,作為直接與學生接觸的人員,處理學生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專門學科的知識,具備過硬的能力。高素質的輔導員不僅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也會增加學生對他們的尊敬,使得學生工作更好地展開。最后,高校應開展理財課程。消費教育在大學中并沒有正式的課程,而只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課程來影射,實踐證明這是遠遠不夠的。理財教育能幫助學生了解理財知識和培養理財能力,使他們具備基本的理財能力,幫助他們更加合理、適宜地消費。而開展理財課程,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有助于他們走出“金錢萬能”的錯誤思想誤區,正確認識金錢的作用。
(四)大學生本身要重視理性消費觀的培養
在大學生消費觀問題上,有很多的影響因素,但大學生自身才是問題的決定性因素。大學生是其消費行為的主體,決定自身的消費行為,只有自身意識到消費知識的重要性,體會到樹立正確消費觀的必要性,并加強自我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消費文化素養。
大學生因為年齡和經驗缺乏,心智還不成熟,他們是一個感性的人而不是理性的人,在很多情況下用自己的感情去處理事情,這樣容易受錯誤觀念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想要改變自己不良的消費行為,就必須提高自身的價值判斷能力,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的人,用理性去判斷問題。
(五)營造和諧消費環境,倡導綠色消費
馬克思曾說,人從出生開始,就在與他人交往。這說明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關系之中,避免不了受周遭社會環境的影響。在大學生消費行為中也是如此,要想大學生的消費觀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那么就要創造一個和諧的綠色的消費環境。
首先,大學生的主要場所是學校,因此學校可以多開展提倡節儉消費的主題日活動和紅色正能量的黨日、團日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促進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形成。
其次,社會是一個消費大環境,不良的社會風氣會對大學生的消費形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應該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理性的消費環境。
最后,家庭作為孩子的成長搖籃,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學生消費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說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父母應做好理性消費的榜樣,從而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其次,父母不能過于寵溺孩子,讓其養成自私、固執的性格,而要以啟發式教育孩子,關心孩子,給予孩子理性的愛。在金錢方面,不是盲目地提供金錢,而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關注孩子的消費狀況,對不合理的消費行為要及時糾正。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家庭消費教育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美]凡勃倫.有閑階級論[M].錢厚默譯.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4][法]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富成,全志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英]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代化主義[M].劉風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6]謝紅燕.當代大學生消費觀教育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3.
[7]鄧雨佳.經濟學視角下大學生消費觀的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2.
[8]劉寶明.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分析及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
[9]張干群.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4.
[10]姜柳.當代大學生消費研究[D].吉林大學,2010.
[11]閆纓.當代大學生消費觀述評[J].中國青年研究:社會綜合版,2006,(01).
[12]陳建華.寧瑩瑩,大學生消費觀念與消費觀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121-123.
[13]成四堂.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內容的建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1).
作者單位:
樂山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