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不斷提高,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實現了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戰略轉變,但是“就業難”問題已逐漸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分析大學生求職就業問題就要從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和求職的現狀進行分析,要求大學生要提升自我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關鍵詞:國內;大學生;求職;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96-01
我國從1999年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大學生就業隊伍不斷壯大,但是難以避免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成為學生及家長乃至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難點和熱點問題,而其中占較高比例的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狀況就更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就業問題事關教育、民生乃至國家穩定大局,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從產業結構轉型、企業發展現狀著手,還需要從大學生的求職本身上進行分析。
一、大學生求職困境成因分析
(一)供與需錯位。
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是大量企業找不到合適有用的人才。就農業人才需求看,我國目前農業科技人員只占農業勞動者的0.02%,每畝耕地平均擁有科技人員不足0.05%,而在發達國家都是在1%以上,而我國農業的現代化也需要大量從事農業的專技人才。從我們一些企業急缺專業人才招不到工人,說明了高校和社會對專業發展認識有一定認識滯后,高校對一些專業設置沒有進行前瞻性的科學分析和論證,形成了市場人才需求與高校培養人才之間的時間差。因此,專業不對口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產業結構轉型對企業需求人才的轉變。
目前,全球經濟上行壓力較大,我國經濟也正在機構性轉型,企業發展困難重重。隨著勞動密集型行業的革命與轉移、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企業對工人的需求量也在大大減少。比如一些低成本、勞動密集型行業向東南亞國家的轉移,諸如富士康工廠大量使用機器人等,這種必然現象的發展,也在影響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結構的需求。企業需要的是大量創新性、應用型的專業技術人才。
(三)大學生擇業觀念影響。
大學生就業理念受社會各種價值取向的影響,存在著各種誤區:一是家長和學生普遍認為學歷越高就越好就業,于是寄希望于考研;二是認為公務員是鐵飯碗,工作不累,待遇高,福利好又有地位,還老有所養,所以一心考公務員;三是寧愿到大企業當職員,也不愿到中小企業做骨干,而大企業并不是容納大學生的最主要力量。正是就業觀念上的偏見,使他們在選擇單位時求大棄小,在工資待遇上求高放低,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擇業觀驅動下,失去了不少的就業機會。
(四)依賴性強,缺乏吃苦精神。
現代的大學生不少是獨生子女,家里的寶貝,什么都不會做,一切都靠家長。中學階段家長監督學,大學志愿家長定,上學費用家長出,畢業后工作家長找,沒有獨立完成自己的意愿來做事,吃不了苦,拈輕怕重,愿意留在城市,不愿到小地方,尤其是不愿去偏遠落后地區,而那里正是人才缺乏存在大量就業機會的地方。
二、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一)培養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長處和不足,準確把握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和能力范圍,確定自己有興趣的就業目標,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學校要要求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職業規劃,讓他們按照規劃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及實踐。
(二)國家在發展高職高專教育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積極扶持一批職業學院,打通職業院校拔尖人才的上升通道,職業學院主要以培養高級技術工人為主,以滿足當前企業對高級技術工人的急需。同時要加大高職投入力度,通過相關政策,對邊遠地區、不發達地區、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采取獎學金、助學金、減免學費等措施鼓勵學生上職業教育。
(三)參加社會實踐,提升就業能力。
大學生應利用學校給學生搭建的活動平臺去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加強集體協作意識,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就業能力。學校還可以改革實訓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專業教師可以到用人單位鍛煉指導學生,取企業員工實踐經驗豐富之長補己之短,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從而更好地指導校內實訓,同時可以邀請企業精英指導校內實訓教學,提升實訓質量,加強應用技能,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就業綜合水平。
(四)重視崗前求職培訓,提升求職能力。
崗前求職培訓能夠讓學生完成學生到職業人過渡,有針對性地培訓能夠提升學生的求職能力。目前,有相當一部分高職生對此不夠重視,導致對企業的文化制度不了解而產生矛盾與分歧,適應不了企業的價值觀及制度,在走上崗位開始工作時無法盡快適應滿足不了企業要求,實習出現各種問題。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過程中的角逐事實上是個人綜合素養的角逐,角逐的籌碼即大學生本身所具有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與實踐應用技能。為了增強學生的求職能力,各類高校應在學生在讀期間和畢業之前為學生提供的一系列求職信息和加強求職能力的求職培訓活動。
總之,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是學生本身,學生自身是關鍵。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大學在校生要從自己做起,首先要提升自我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的習得能力。系統的學校學習是學生自身構建專業知識體系的關鍵時期,也是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參與各種活動的最佳時期,還是提高高職學生實踐應用技能的重要階段,這些學習能力都為高職學生日后的就業成功提供了保證。其次,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正確的就業觀念能指引大學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在如今“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體系下,大學生生應從傳統的觀念中脫離出來,用科學理性的思考方式面對就業問題,這對自己和整個社會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能為成功找到工作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 楊婷,陳豐.大學生求職心理問題類型分析及其對策[J].商, 2015(37).
[2] 張海韻,羅國忠. 從企業視角分析大學生求職困難[J]. 華章, 2014(25).
[3] 秦建國. 大學生求職成本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 北京青年研究, 2014(23).
[4] 薛靈輝.工學結合下高職生就業能力培養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郭曉鶴(1979—),女,河南葉縣人,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