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良
【摘要】高職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貧困學生資助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根本。經濟的不斷發展,導致貧富差距逐漸擴大,使得各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處在一種不均衡的狀態,貧困學生就是此種環境中的產物,嚴重影響教育工作的開展。高職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發展。文章主要針對貧困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依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相關意見,希望能夠為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提供相應的指導,推動我國教育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高職;貧困學生資助;問題;應對方法
一、引言
高職教育在我國整個教育體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加快,高職教育中貧困生的資助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更多的貧困生能夠上的起大學,對這些貧困生的資助問題也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保障學生學習的權利,促進社會更加公平。
二、高職院校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的形式
目前,我國的高職貧困學生接受學校資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減免部分學費。對于家庭貧困的學生,高職院校可以在對其家庭條件進行核查后減免學生的學費。第二,勤工儉學。這種資助方式在高職院校的各種資助方式中屬于比較常用,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崗位并發放適當的報酬,這樣不僅能夠減輕貧困學生家庭的負擔,還可以使學生的勞動能力與意識得到強化。第三,助學金的發放。助學金的發放是國家資助系統中的一部分,涉及的方面比較多,不僅對高職院校的貧困生提高資助,還對其他的本科或專科院校的貧困生進行資助,范圍比較廣。第四,助學貸款。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助學貸款主要有兩種,國家貸款與生源地貸款,這種方式有利于教育的投入與產出的平衡。第五,獎學金。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獎學金制度也包括多種形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對貧困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高職貧困生資助出現的問題
1、學費的減免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勤工儉學的崗位也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學費是高職院校經費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使用減免學生學費的辦法進行資助,會使學校的收入大量減少,這樣會對學校的正常開支造成影響,對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提高也有阻礙。而且,學費的減免只能用于少數的特困生,范圍比較窄,不能大面積的推廣。此外,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使用的勤工儉學資助方式也出現許多問題:(1)學校提供的崗位比較少,主要有文職與后勤兩種,文職的崗位主要是在圖書館或辦公室的助理等,這些基本上已經飽和,后勤的崗位不僅數量少,部分學生會考慮到面子的問題而不愿申請。而且,校園外提供的崗位也有限,大部分的兼職是發傳單、家教、促銷等,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貧困生就很難勝任這些崗位。(2)學校提供的崗位報酬很低,工作時間比較長,而且可能影響貧困生的學習。學校提供的崗位一般需要花費學生很長的時間,影響學生課余的學習與生活,每個月的工資也只有一兩百元錢。而參加校外的兼職主要是一些體力勞動,自身的權益也經常得不到保證,工作時間可能與學習的時間有沖突,這就給學生造成困擾,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
2、助學貸款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獎學金的面積較窄。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能夠申請助學貸款的貧困生比例很小,難以有效的發揮其作用,而且,助學貸款是長期的、無擔保的貸款方式,目前高職院校并沒有建立獨立的監管機構和實施部門,也沒有專門的法律對貸款的回收與發放進行約束,許多貸款都是依靠當地的銀行與政府才能有效的開展。而且部分申請貸款的貧困生畢業后可能會到外地進行工作,甚至出國,這就給銀行貸款的回收帶來很大風險,還需要較高的資金成本,不能收回貸款的現象也經常發生。這種情況不利于助學貸款的可持續發展,也打擊了銀行的積極性。此外,高額的獎學金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向品學兼優發展,但是其覆蓋面太小,部分貧困生學習的基礎比較差,還需要承擔更多的生存壓力,就很難保證自己的學習,而無法達到獎學金的要求,所以這種資助方式發揮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3、高職院校貧困生的資格認定沒有統一的標準,育人和資助難以同步實現。對貧困生進行資助之前需要核實學生的家庭條件,目前貧困資格的認證方法主要是當地部門提供的證明,但是缺乏可信度,一些學生可能會少報收入,這就對貧困生的資格審查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一些貧困生雖然得到了資助,但由于育人與資助不能同步進行,就導致學生的行為與資助目的不符的現象。
四、對高職貧困生的資助問題進行改進的方法
1、要主動積極的爭取社會上的資助,擴大資助渠道。可以在社會上進行宣傳,提高整個社會對高職貧困生的關注力度,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對高職貧困生進行資助,并盡量提供資金幫助,使每個貧困生都能得到必要的資助,并順利的完成學業,保障貧困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2、加強對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的制度與機構建設,要使用專業的資助人員,從而確保學生的資助能夠正常運行,促進相關資助的規范程度、科學和信息程度。還要對高職院校內的助學金和獎學金進行合理的設置,適當的提高涉及范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要對高職院校的勤工儉學工作進行完善,積極的使用校外和校內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崗位工作,還要適當的提高學校崗位的工資薪酬,在對學生進行經濟補助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獨立的勤工儉學,完善高職院校內貧困生進行維權的渠道,并加強監督。
4、對傳統的助學金形式進行改變,將其與獎學金掛鉤或者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工作來補償,使用這種方式還可以使部分學生的自卑心態得到改善。此外,要完善對高職院校中貧困生資格的審核和補助發放機制。要做好資金發放前的調查,嚴格對相關證明和資料進行審核,切實的發揮資金的作用,使真正貧困的學生能夠得到資助。此外,還要完善高職院校的補助監督制度,要對學生的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資金的發放進行監督,確保補助能夠真正的落到貧困生的手中。
5、要使用合理、客觀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貧困資格認證,建立起育人與幫助相結合的資助系統,在對貧困生的申請進行審核時,如果不能確保學生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可以對學生日常的消費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其真實的生活消費,可以對其同學或老師進行認證,促進補助能夠真正的發到需要的學生手里。還需要注意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讓學生學會感恩,并回報社會。
五、結論
高職院校的學生是我國的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通過對貧困生進行補助,可以促進貧困生能夠真正的得到成長,促進社會的公平、健康發展,所以需要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參考文獻】
[1] 周 揚.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資助現狀分析[J]. 職業教育, 2015(3).
[2] 費 璐.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析[J]. 現代經濟信息, 2015(17).
[3] 孫 棟, 吳成炎, 高 飛, 王鈺嵐.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資助現狀探究[J]. 文教資料,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