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紅
【摘要】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數學教學;課堂;思維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技術不斷普及和進步,多媒體的應用已是人們日漸習慣并信賴的有意義的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方向發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聯想
兒童是想象力最豐富、最活潑時期。兒童愿意去發現各種事物。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創設情境。激勵學生猜想、想象和聯想,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演示把一個圓涂成紅色,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看到圓想到什么?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圓面積)最后教師啟發學生猜測聯想,怎樣把圓轉化成一個已知圖計算?這時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平形四邊形;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三角形;還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梯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教學情境,激起學生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
二、呈現過程,發展思維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隨著優美的音樂,抑揚頓挫的聲音,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圖形的變化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尋求解答問題的最佳途徑。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素材。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并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并說明為什么。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三、巧妙追問,激活思維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人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為“疑問”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茫然,產生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才能突現創新,因此,“問題”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學習的關鍵。而小學教學中算理、法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因此教師要巧妙追問,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教學求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學生通過自學研討,發現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必須包含18和30的全部公有質因數的乘積。所以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是2×3=6。但許多同學卻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師追問:為什么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必須包含它們全部公有質因數?教師這一追問,學生的思維出現了堵塞,不知所措。這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閃動18和30的公有質因數2、3,去掉一個公有質因數3。是不是能得到最大公約數?學生的思維暢通,剩下的2雖然是18和30的公約數,但不是最大公約數。這時學生頓悟到少一個公有質因數不行,多一個獨有質因數也不行。這樣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變換角度,另辟蹊徑,發現新見解。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的生活,發展學生的能力,做到“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數學化”。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下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