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緒堅
摘 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全體教師追求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多設計與學生相關的學習內容;營造適宜學習的氛圍;及時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并指導學生投入性地學習。
關鍵詞:投入性學習 激發 能動性
投入性學習是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盡管對投入性學習并沒有一個精確定義,但國內外眾多研究學者的基本觀點相似。研究學者們普遍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必須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能產生有效的學習效果。而心理投入是使學習者真正投入學習中的關鍵因素。因此,作為一種新理論,教師應思考如何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從而實現高效學習。
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直是教師思考的難題。而最近調查研究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不讓人樂觀,上課普遍存在不認真聽講、經常走神的問題。不少學生以為:學習僅僅意味著每天準時上學,課堂上只要不吵不鬧,課后認真完成作業,考試不考倒數就可以了。其實,這部分學生以“要我學”的學習方式,應付了教師和家長,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只是作為被動學習者的角色,大多時候并不情愿。如果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長期學習,既不會有什么成效,又會產生一種惡性循環:一方面,學生厭學、怕學,在被動學習中留下了很多不懂、不會的問題,進而導致成績不理想;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懂的問題會越積越多,基本影響學習進度,拉大與其他學生的距離,與教師和家長關系也會變得不和諧。另一方面,教師和家長認為,學生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那么,針對學習效率低的問題,教師該如何應對呢?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之中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一、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
在“投入性學習”這一理論框架中,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是最核心的觀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堅持這一核心觀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知識的容器。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每一位學生的家庭和文化背景不同,個人能力不同,目標也會有所差異,這就要求教師針對不同學生“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計劃,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發展目標打下扎實基礎。
影響學生學習投入的因素有多種,但教師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這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產生顯著影響。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如果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一味地遵循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這只會使學生的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受到制約,進而形成被動接受知識的不良習慣。課堂上如果以教師講解為主,則抑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個性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各不相同,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特點來完善教學方法,以喚起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研究證明:由于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較長,教師的教育水平會對學生的學習投入產生深遠影響。
以我所教班級為例,我在教授新課之前,都會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創新方案》上的內容。剛開始時,我發現他們應付的成分較多,導致第二天的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但我并沒有一味地指責他們,而是首先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反思,有意識地向他們灌輸預習的重要性,并加強對學生預習的督促和檢查。經過一段時間后,我欣喜地發現他們的預習態度有所改變。我便乘勝追擊,改進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從“教師講,學生記”的傳統方式轉變為“學生講,教師聽”的方式,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與評價。比如,我對模塊一第三單元Project內容教學時,我帶領學生一起梳理了文章內容,和學生大聲朗讀了文章的第一段。在朗讀結束后,本應由我來講解該段的知識點,但我卻變成了聽眾,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預習內容來闡述、歸納本段的知識點。我對他們的表現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學生表現得更加積極了,也更有自信了。學生對于新課的預習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態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只有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出來,課堂教學才會變得高效。
二、設計與學生相關的學習內容
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并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內容真實為基礎,設計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且富有創意的個性化學習內容。課堂上,教師應當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情感、認知、價值觀以及對生活和事情的看法融入教學中,讓學習變得更加真實,更有現實指導意義。投入性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而不僅僅是為了測驗或考試。
三、營造適宜學習的氛圍
創設輕松、愉悅、開放的學習環境是學生投入性學習的保障。師生應共同營造學習氛圍,協作學習,創設有利于學習的環境。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策略:(1)師生共同制定課堂行為準則;(2)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3)運用鼓勵性的語言;(4)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5)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適宜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及時評價
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師生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共同評估教與學的效果,并通過評估反饋,及時有效地改進教學過程。評價要堅持兩個原則:第一,反饋要及時、具體。及時而具體的反饋才是有意義的教學。反饋的重點是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如自身的強項、弱點以及如何做出改進,而反饋的目的則著重強調師生的共同發展。第二,必要時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援。根據學生需要,以學習內容為基礎,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評價策略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教師可以采用以下評價策略:(1)評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準確反映教學內容;(2)及時有效的評價;(3)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在制定評價標準與原則時,教師應讓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明白評價的目的以及評價的方法,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加快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學習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高效完成學習任務。評價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及時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促進學生投入性學習。
教無止境。時代在變化,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教師應不斷學習、反思,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造高效課堂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謝心怡.有意義學習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1).
[2]常海潮.意義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