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摘 要:立足校情、學情,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討初中英語小組合作,應從“捆綁式”考核關注整體成績、“多元化”評價關注過程發展和“拓展型”合作價關注綜合素質這三個方面入手,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改探索 小組合作
2015年8月,我積極響應了教育行政部門關于“集團聯合辦學,促進均衡教育”的要求,帶隊到30千米之外的集團分校——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區實驗中學,進行教學交流。該校系南通市課改樣板培植學校,前身為南通農場中學,生源較為特殊,70%以上的學生均為外來務工子女,家長文化程度相對較低,許多雙職工父母都要上夜班,無法或無暇關心孩子的學習。我團結并帶領學科教師,認真貫徹市教科研部門提出的“十二字”課改要求,即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立志從英語學科的課改開始,以“小組合作”為抓手,著力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我們對“小組合作”的考核與評價機制進行了細化,制定了“小組成員評價表”“小組活動評價表”“小組組長考核表”,以小組為考核單位,通過發言是否踴躍、合作是否積極、活動是否到位等指標來評價小組在課堂學習、作業質量、紀律管理等方面的表現,小組活動的過程性記錄一天一統計、一周一總結、一月班內一評比,期中、期末由學校進行表彰和獎勵。
一、“捆綁式”考核——關注整體成績
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也稱為短板效應。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著整個組織的水平。因此,教師應要求各個合作學習小組認真思考本小組以及組內成員的英語學習“短板”,并盡早補足。
小組成員之間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能力存在差距,往往會出現優等生不愿意幫助學困生,個別學生沒有集體榮譽感,拖小組“后腿”的現象,這些都會極大地影響小組內聚力的形成,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因此,教師可采取“捆綁式”考核,以小組整體成績取代個人成績,促使全體組員共同努力。此外,教師應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注意學生的點滴進步,小到英語單詞默寫,大到期中測試,只要有進步,就要給他們以精神鼓勵(如授予“英語學習進步之星”等稱號)和物質獎勵(如寫有英語教師寄語的練習本或輔導書等),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希望,從而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小組學習中。
課堂上,教師要給那些能讓學困生踴躍展示的小組加分,不管他們展示的是否到位、是否精彩,都應給予表揚。這樣既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了積極性,也能促使小組中的優等生主動幫助學困生,實現共同進步。這樣,小組個體的進步必然促進小組整體的發展。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第2單元的語法The simple future tense(一般將來時)時,我就以各個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習最差的學生能否理解語法知識為標準進行考核。各小組學生都能爭先恐后、各盡所能地幫助學困生,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將有難度的語法講解得淺顯易懂,講完后還出題考查學困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點,最后全組成員都鼓勵他代表本組發言,或講述語法,或回答問題,或找錯糾錯。
一位家長曾在英語作業本上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話:“感謝學校的‘捆綁式考核,通過‘捆綁卸下了孩子學習基礎較差的思想包袱,點燃了孩子學習英語的熱情,緩解了我們家長的后顧之憂。”
二、“多元化”評價——關注過程發展
新課改下的英語課堂評價機制不再是英語教師的獨角戲,我們采取“多元化”評價,更加合理地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
1.教師評價
英語教師應對學生個體的英語學習表現進行及時評價。一堂英語課上一名學生的個體加分不能超過3分,對于表現特別優秀或能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小組可以加分,分數以畫“正”字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
2.學生評價
組內從自主學習、回答問題、合作展示、同伴幫扶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和打分。評價標準如下:(1)自主學習,完成英語學案者加1分。如在當堂反饋中,學生能解決相對應編號問題的(問題編號為1~6,學生編號為1~6)記1分,解決幾個加幾分。比如,1號問題,2號學生能解決,記2分;3號學生能解決,記3分,以此類推。鼓勵學生在解決完自己層次的問題后,繼續向難題挑戰。(2)能夠單獨回答英語問題的,回答正確一次加1分,最高不超過3分。(3)認真參與合作、進行交流、認真傾聽、做好筆記的加1分。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能提出建設性意見或有價值問題的加1分,主動參加小組展示的加1分,表現優秀并給本小組爭得榮譽的加1分。(4)同伴幫扶。學生一對一幫扶,教會一個問題,兩名學生各加1分。
3.班級評價
(1)每組評價員及時做好評價,每堂課結束后要及時將評價結果交給教師,由教師進行匯總。每周匯總出表現優秀的學生和進步明顯的學生,并給予表揚。(2)由學習委員統計每天各學習小組的分數,匯總后載入班級日志,由班主任備案。(3)每周班會上,由班主任進行周次小結,每月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彰。(4)期中和期末,學校各開展一次校級表彰會,頒發校級證書和獎品。
一位學習明顯進步的學生在期中總結中寫道:“雖然我的學習成績并不拔尖,但我在學校的多元化評價中,真正感受到了教師的關心、同學的幫助、班級的溫馨和自己的成長,我從害怕英語到接受英語再到喜歡英語,都得益于學習評價方式的改變。”
三、“拓展型”合作——關注綜合素質
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學會合作是當今時代“人之為人”的基本需要。合作不只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課堂內容、生活態度。在小組組建中,我們應讓學生意識到:真正的合作意味著彼此的接納欣賞、取長補短和共同進步,這是學習小組必備的本質,也是應有的境界。
Comic strip板塊是每個單元的起始部分,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用四幅漫畫展開Eddie和Hobo的對話,本單元的某些重點單詞和語法知識也會有所涉及。我在這個板塊教學時,要求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中,將Eddie和Hobo的對話改寫成一篇敘事小短文,以此記錄每個單元中Eddie和Hobo的點滴生活。如八年級上冊第5單元中的Comic strip板塊,話題從Hobo詢問Eddie是否愿意在野外生活開始,話語雖不多,但內容卻不少,含有較多的語言點和語法知識。因此,我要求各小組將此對話改寫成敘事性短文,運用“Would you like to do”“Why not do”“Could you please not do”“I dont think so”以及情態動詞“may”的用法。雖然這是一節聽說課,但經過小組討論、溝通交流和合作改寫的環節后,既強化了本節課的重要語言點,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學年結束時,有的小組還整理出了Eddie和Hobo的連載短文,在學生之間傳閱和學習。這樣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師的寫作教學,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我們在開展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后,應將其拓展到校園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在食堂就餐方面,我校學生都能在班主任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列隊一起去食堂,也以小組為單位在取菜窗口排隊等候,就餐時每小組對應一張固定的桌子,餐后由本組值日生負責清潔,各組爭相文明用餐;在學校集會方面,我們的座位安排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統一管理和考核,班主任只需關注幾個區域和考核幾個小組長即可;在環境衛生方面,我們也是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室內小組所在區域進行包干,對教室內的公共區域和教室外的包干區域面向各小組“招標”,對環境衛生到位的個人和小組,由勞動委員提請班委會進行考核加分;在作業收交方面,各小組還開展了競爭,不僅要看哪個小組交得齊而快,還要看哪個小組交的作業態度好、質量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認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準確性。
一位老教師在和我聊天時,表達了這樣的感慨:“課改的力量是巨大的,課改帶來的變化始于課堂,拓展于校園生活,又必將回歸到課堂,有效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
誠然,校園內外皆課堂,我們在英語課堂上的探索還將繼續優化和深入,努力走好校本化的課改之路,在課改中更好地完成育人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滿燕.淺談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6(7).
[2]朱楓娥.初中英語教學中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性的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