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
【關鍵詞】 中職生;就業率;穩定率;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8—0021—01
隨著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每年畢業的高校學生人數持續攀升,而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技術水平的提高,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競爭激烈的就業格局,在短期內仍難以緩解。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職生就業率和穩定率的問題,結合從事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的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廣泛搜集信息,及早聯系和考察就業單位,多渠道為畢業生提供較為充足的招聘單位
面對供過于求的就業市場,攻克難題的辦法就是要早而廣,所謂早就是要早計劃、早安排、早考察,找到一個招聘單位就要抓住一個;廣,就是指開辟招聘單位的信息來源要廣。學校發動全體教職工、親朋等專兼職人員共同參與,充分利用大家的社會關系和媒體等,廣泛搜集信息,盡可能使學生有2—3次選擇機會,就有把握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我校的具體做法是:首先,根據學校掌握的就業信息,從每年10月起就開始有專人外出聯系、考察用人單位,一般可聯系到60%的招聘單位回約。次年的4—5月就完成了與用人單位的就業協議。經過多年的不斷開發和合作,學校已經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就業招聘網絡,覆蓋了省內外的多個行業,為開展常年的就業推薦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于有廣泛的就業渠道,學校每年的就業率都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二、通過強化就業觀教育和就業導向分流工作,提高就業率
作為畢業生,每個人都想找一份專業對口,工作輕松、待遇較好的理想工作。這種理想化的就業觀與嚴峻的就業形勢顯然不合拍,因此,學校就必須將就業觀的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議程,通過開設擇業課或舉辦就業形勢專題報告等多種途徑,幫助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就業觀,正確處理眼前與長遠的關系,使就業選擇機會增多。與此同時,學校還按專業特點、學生個人情況,使學生合理的向就業單位分流,減少學生之間的就業內爭,提高就業成功率。
三、重視和加強對畢業生面試的培訓指導工作,通過提高面試合格率而提高就業率
就業推薦的實踐告訴我們,經過學校在面試技巧、面試心理、面試禮儀、面試自薦表達 、模擬面試和應變能力等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培訓,多數學生能在面試的過程中,給招聘人員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校開展就業招聘面試技能的培訓工作,主要采取多步實施的辦法。一是在新生入校后,就要求語文、普通話、文秘和禮儀課教師,結合各自學科特點,組織學生開展“課前五分鐘”系列活動,向全班學生簡介自己的情況、進行基本社交禮儀模擬表演等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質的訓練;二是每隔兩周在班內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活動,要求班主任及早做好活動策劃,盡可能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參與自我教育的活動中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三是在最后一學期統一接受學校就業推薦部門組織的面試能力強化培訓,并觀看往屆學生現場面試的有關視頻資料,從中借鑒一些成功的技巧和經驗。
四、加強就業跟蹤服務工作,穩定學生情緒
學生就業后,跟蹤調查服務工作是否及時和到位,對解除就業學生家長的后顧之憂,穩定就業學生的情緒,體現學校對學生的關懷,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加強學校、招聘單位和學生三方的聯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這項工作,就會使畢業生工作更加安心,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崗位,努力上進,并為學校在招聘單位中贏得良好的聲譽。同時高度重視跟蹤服務工作,也可將一些看似起因較小的糾紛和矛盾及早化解在萌芽狀態,從而提高就業的穩定率。
1. 抓好頂崗實習期的管理,我校對所有赴實習企業的學生,不論遠近都由學校派專人護送學生到實習單位,幫助學生解決好住宿等生活問題,并駐守在實習企業,與企業共同管理學生,隨時處理發生的一些偶然事件,做好學生的穩定工作,同時由校內人員向家長通知學生到達企業后的最新情況,就家長關心的問題及時做好處理和解釋工作。
2. 抓好簽約期的管理。試用期滿后,學生就面臨將以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身份與就業單位正式簽訂勞動合同,針對學生初次就業,缺乏經驗的特點,為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減少糾紛的發生,學校在簽約前派人了解合同相關內容,交代學生應注意事項,對試用期滿后因故未能簽約的學生,學校則要查明原因,盡力做好補救工作,從而提高簽約率,對于協商后不能就業的學生,通知家長領回,并做好再次就業的后期工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