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
摘 要:在主體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完善認知結構的過程中重視復習課的科學有效開展,是學生獲取個人需要的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主體性教學;教學模式
一、課型內涵界定,構建知識體系
(一)小學數學復習課概念及功能
1.激活思維,理清知識脈絡
從學生認知規律來看,知識的學習必須經歷習得、鞏固、遷移與運用幾個階段,而復習則是后兩個階段不可缺的重要手段。數學復習課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基本課型,從知識儲備的豐富化、知識結構的濃縮化、錯誤典型的積累化、學習成果的共享化入手,更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穩定的在不同條件下都起作用的數學能力,才能實現數學教學的目的。
2.系統歸類,提升數學能力
復習課容量大、密度高、時間緊,是一項復雜的教學系統工程。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編寫體系中,同一系列知識是呈螺旋式遞進的,許多相關知識是分散在不同年級逐步出現的,因此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往往處于無序狀態。所以小學數學復習課往往有兩個功能:一是“理”,對知識進行系統歸類、整理、綜合,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二是“通”,融會貫通,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建構起立體的知識網絡系統。
(二)遵循原則及目標要求
小學數學復習課的主要功能是鞏固、加深已學過的知識。在設計小學數學復習課時要遵循:針對性原則、自主性原則、發展性原則。一是在操作上要確定學生對復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確定重點內容,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查漏補缺;二是要發展學生為主體,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薄弱環節得到提升,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三是復習要注重知識的延伸,而且方法要多樣,有利于學生發展創新能力。
二、交付“自主羽翼”,提升數學素養
(一)傳統壁壘,呼喚“自主羽翼”
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在發生改變,但仍然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練習為主,以教師的講解為輔。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低估計學生能力,學科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沒有意識到要把先進的教學觀念轉化為復習課的教學策略行為。為追求應試效果,強化訓練和解題技巧指導過多,學生獨立自主的探究知識學習太少。
(二)主體教學,強化學習意愿
主體性教學是教師、學生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雙重雙向對象化活動,要求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意志、品質、情感和行為能力得以發展。小學數學復習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以發展學生主體性為核心,優化教學過程,也是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人格等各方面素質主動發展的過程。
1.明確要求,提升參與率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有效的利用,讓學生參與歸納的過程。在復習中要體現:知識的疏理,規律的尋找,錯誤的判斷,都放手給學生。但教師對于學生主動參與的要求必須正確、有層次、可操作性強,主動參與的形式要多樣化。
2.互學互補,加大驅動力
主體性教學把教學過程看作師生間、學生間信息傳遞的互動過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際交往過程。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主體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在復習中,當學生遇到有困惑的問題時,或探索開放性問題時,教師要創設一種研究探討的氛圍。通過深入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知識和技能上的缺陷,并對之進行彌補,從而更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提升數學素養,驅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和動力投入學習中。
3.尊重差異,增強能動性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教師要尊重差異,進行差異教學。復習課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讓學生在第一時間正確認識自己近階段的學習行為,判斷學習的效果,增強學習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不論是學習結果還是學習過程、學習態度甚至是學習創造性,多層次教學評價反饋,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注重了學生的個人感受,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和學新.主體性教學論[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