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的關鍵組成部分,插圖能夠充分反映出教材的內涵,是一種形象化的課程資源。插圖的靈活應用,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具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的教育功能,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插圖;教育功能
在小學語文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現代教學也提出新的任務與要求,而插畫輔助教學模式的出現與應用,不僅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還能夠不斷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信心,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發展。
一、利用插圖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要想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特點與需求,利用插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好奇心,引導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探究當中。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除了要注重啟發引導外,還要不斷加強對教材插圖科學、靈活的運用。比如:在講解《吃墨水》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授課前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的插圖,讓其對畫面中男孩的做法進行自由猜測,在學生發表完意見之后,再告訴學生其男孩是在吃墨水,并讓學生帶著“男孩為什么要吃墨水”的疑問來學習課文,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運用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作為學生科學創新,以及對事物獲得正確認識的智力基礎,加強其視覺感知,能夠進一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語文教學中科學地使用插圖,不僅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思維,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實現感覺、知覺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講解《坐井觀天》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多幅井底之蛙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對不同深度的井中青蛙所看到的天空作對比,引導學生利用由遠及近、由局部到整體的視角進行觀察,最后再分析和理解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通過科學整合插圖與教學內容,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有助于其自主分析、探究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素質的提升。
三、運用插圖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記憶力的提升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而科學的利用教材插圖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提升自身的記憶力,也能夠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生活。比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的相關內容時,在授課前,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分別展示五壯士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區分認識,之后再讓學生帶著對每個壯士的印象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獲得知識的滿足感,還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自身的記憶力。
四、利用插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提升其智力的重要途徑,并要注重引導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教材插圖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充分考慮和尊重學生在理解和解讀圖片方面存在的差異。比如:在講解《狐假虎威》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出狐貍與老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行為?動物們到底是害怕老虎,還是狐貍?怎樣評價狐貍的這一行為?等一系列問題來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探究興趣,并在探究過程中,對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獲得進一步的認識,最后再組織學生對整個故事的形成發表自己綜合的看法,這樣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有助于其語言表達、交流能力的提升。
五、利用插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作為有效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口頭、書面語言等方面的培養與鍛煉。由于年齡、經驗和知識方面的局限,小學生雖然具備說話與表達的能力,卻沒有形成話語的內在邏輯,以及準確表達語言的能力。對此,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認知特點與水平,將插圖作為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靈活開展看圖說話、寫作等綜合訓練活動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而為了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學習中能夠得到真正提升,教師在選擇相關訓練圖片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其具有的目的性與內在邏輯性,以此來增強語言訓練效果,并確保相關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到,科學、靈活地利用插圖來開展教學活動,對提升教學效率,鍛煉和發展學生認知、思想情感方面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中,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來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全面地挖掘,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發揮教材插圖的教育功能,而且能夠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培養與提升。
參考文獻:
陳芬.對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教育功能分析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4):54-55.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