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
摘 要: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課型之一,復習課難上,也是很多教師的共識。要想上好復習課,把學生調動起來是關鍵。為此,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凸顯和挖掘學生在數學復習課上的主體地位,一是引導學生自主整理,促進知識的系統化;二是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體現復習的協作性;三是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四是引導學生多元練習,提高練習的實效性;五是引導學生自我反思,體現復習的發展性。相信只要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并加以適當的點撥和引領,數學復習課就會有突破和提高。
關鍵詞:復習課;自主;合作;學生
復習課就是把平時相對獨立的進行教學的知識,特別是其中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六年級的學生面臨整個小學階段的知識匯總,所以上好復習課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歸納整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自我整理
在復習期間,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復習,對學生多采用鼓勵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其學會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由于受到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對于學生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的切入點一定要小,做到小而精,而且提出的復習要求要明確,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整理。
開始,學生在自我整理的時候,反饋回來的信息很不完整。有的學生總結的是部分類型的習題;有的學生總結的是零碎的知識點,不成體系;不能將知識進行系統的歸類總結。在老師提出具體的要求之后,情況就會大有改善。例如:提出在復習回憶的基礎上對知識要點進行歸納整理,并記錄與此相關的典型問題。這樣既使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導向,又體現了不同個體的學習需求。
二、交流展示
學生進行歸類、整理后,要有序開展匯報交流活動。所謂“有序”是指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探索總結情況的前提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指導學生匯報
交流。
學生通過復習、整理,并匯報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培養了他們歸納、概括的能力,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高度概括,并形成知識網絡,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但“溫故”,而且“知新”。
三、反饋梳理
復習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因此,在復習時,要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對知識進行整理、串線和系統歸納,理清知識脈絡,構建知識網絡。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橫向、縱向聯合的歸類、整理,找出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將平常所學孤立的、分散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結成網。做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會一面。
學生整理知識要長期堅持,形成習慣。開始時,教師要適當指導,可以學生自行出卷的形式,激發興趣。持之以恒,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明顯增效。
四、綜合訓練
練習是鞏固拓展知識的有效手段,但要講究練的形式、練的實效。如概念的復習課,知識點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題型的選擇上要側重于“辨析題”,教師在復習時經常安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自行提問,然后在小組中互評、互解。學生在互評互解的過程中,不但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審查能力。
練習時還可以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系,抓一題多變或一題多解,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在練習的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整合;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辨析;設計綜合發展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比如,在總結比的認識這單元的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將比的應用分為三種類型,學生能清楚地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征和解決方法,在處理復雜比的應用問題時,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復習中應淡化特殊技巧的訓練,要注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并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和方法的總結,學生最終形成知識系統。如,在比的認識的復習中,總結了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幾種方法:列表法、畫圖法、分數的意義、比的意義;在圓的面積推導時,總結了“化曲為直”的思想,這對圓柱的體積推導打下了很好的理論基礎。
在全班同學交流合作后,再進行當堂的獨立測試,對復習的內容加以鞏固和驗收。
五、質疑解惑
復習結束后,讓學生總結復習內容,哪些已經掌握,怎樣掌握的,還存在哪些問題,馬上再集中精力將問題解決掉。學生很有成就感,也用很多方式展示自己的復習成果,這樣一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將復習課落到實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溫故而知新”,學生的學習離不開復習。相信通過不斷的探索,會有更多更好的復習方法來提高數學復習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曹培英.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2-24.
[2]李烈.我教小學數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6-5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