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寶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德育的滲透,注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一代新人。主要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責任感
責任感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人格品質,同時也成為我國現代公民的重要標志。對于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培養責任感的最佳時期,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數學教材內容,認真、仔細地挖掘教育契機,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手段,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在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以后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有效捕捉教育時機,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責任是一種美德,學生應學會勇于承擔責任,學生具有責任感,才能認真做事,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有效地捕捉教育契機,適當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中,首先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了一張超市的圖片,圖片中都是一些小朋友喜歡的商品,教師問學生:“你們想要嗎?”學生回答說:“想。”教師回答說:“想要可以,需要遵循規則,必須用錢來買。”教師問學生:“你們知道錢是什么嗎?”學生回答說:“人民幣。”教師表揚學生回答正確,緊接著教師拿出不同的人民幣,有硬幣、紙幣,讓學生來認識,并分析不同的硬幣和紙幣都有什么特征,教會學生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學生認識人民幣之后,為了鞏固本節課學到的內容,教師開展了購物活動,并為學生布置任務,用一元錢買一件學習用品,如果有剩余的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并選擇幾名學生扮演老板,選擇幾名學生扮演購物者。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有學生舉報說,有一名學生并沒有買學習用品,而是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教師批評了這名學生,并告誡學生在做事情時,應時刻記住任務,必須在完成自己的任務之后,才能考慮自己的需要,否則就是不負責的表現。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在學習目標達成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目標,學生通過完成學習目標,加強學生對責任感的了解,從而學會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以及對社會負責,進而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強烈責任感的人。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為學生制定了教學目標。首先進入復習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能夠回憶起上節課學習的知識,教師提問學生:“你能說出什么是面積嗎?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完成這一環節后,進而導入新課。其次在新課學習當中,教師要求學生能夠動手、動腦以及動口,能夠充分掌握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火柴棍擺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并讓學生思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長和寬是什么關系,進而得出面積計算公式。學習完面積計算公式,進入具體應用環節。在應用環節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應用,牢牢掌握面積計算公式。最后在總結環節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反思自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否完成了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如果未完成目標,是否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貪玩、不注意聽講等行為,沒有做好一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這樣能夠在學習目標達成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三、充分挖掘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其教材內容偏于理性,不具備較強的思想性,所以這需要教師加強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挖掘教材的教育契機,同時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有效辦法,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并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責任感。
例如,在學習“秒的認識”時,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秒的認識,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的照片,并讓學生猜:“劉翔用了多少秒完成了110米跨欄?”有的學生猜是15秒,有的學生猜是20秒,還有的學生猜是30秒,然后老師向學生公布答案是“12秒91”。這個答案讓學生感到非常震驚,認為劉翔是一個“飛人”。然后教師又向學生提問:“你們了解劉翔嗎?”許多學生都說“不了解”。接著教師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劉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受傷的圖片,并向學生介紹劉翔由于受傷,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退賽。教師又追問學生:“雖然劉翔受傷了,但是仍然堅持比賽,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許多學生都回答說:“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最后,教師讓學生學習劉翔的這種精神,以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四、學習過程分工合作,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特征以及學習能力等,以便于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安排適當的角色,并為學生提供合適的任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重要性,使其感受到自己屬于一個集體。為了集體的榮譽,必須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做好每一件事情,與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交流與評價,及時提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這對于促進學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學習“認識厘米和米”這一課時,教師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將兩人分為一組,讓學生測量書本、鉛筆以及橡皮等學習工具,在測量過程中,一名學生負責進行測量,另一名學生負責記錄,并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比一比哪組測量得準確,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完成測量后,每小組由一名學生報告測量結果,報告完畢后,教師從中選出了兩個合作小組,其中一個小組是測量較為準確的小組,另一個小組是合作友好的小組,教師對其進行了獎勵。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又組織學生進行了交流與評價,針對這次小組學習活動,小組成員之間、小組之間都可以進行評價,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反思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完成了學生交流與評價之后,教師也對學生進行了評價,主要是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協作的友好行為,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怎樣做人,這不僅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的幫助,同時為學生以后走向社會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還需要教師從自身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學生樹立榜樣,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數學教學內容的充分結合,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對于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張付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3(17):62-6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