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軍鋒
摘 要:學生要想將化學學科學好,完成化學作業是很重要的。在寫化學作業時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解答能力。學生完成化學作業不僅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對化學教師的教學也是有幫助的。
關鍵詞:初中化學作業;誤區;改進對策
初中化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學科,所以對化學作業的要求也就較高,在初中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習的記憶,讓化學專業知識得到運用,具有實戰的經驗,如果沒有化學作業,學生在學習完成后就不能將專業知識進行實際的操練,所以對于初中化學學科來說化學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誤區和弊端
如今化學作業的布置一般內容都較單一,大多數初中化學作業布置都是以公式為主,而反復的公式習題讓初中生很容易產生疲勞和厭倦的心理,且也起不到化學作業的作用。所以對于初中化學教師來說,目前亟需去解決的就是學生的作業問題,讓化學作業更加的有實踐性。
教師除了布置課后作業,也需要布置課堂作業,即在上課時教師根據課堂所學的課程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上練習并完成。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初中學校是沒有給學生布置課堂作業的,或者有些化學教師習慣將課堂作業讓學生作為課后作業去完成,或者即便布置了作業,卻并沒有及時地對學生完成的作業進行講解以及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這樣的課堂作業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目前在初中化學學科上很少能有時間進行課堂作業,自然對課堂作業的講解等就不夠及時,這也與目前的教育形式以及政策有關。國家目前推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理念,希望減少學生的課后補課,這樣一來,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上就會面臨時間明顯不足的現象,而且目前還有一部分教師在講課時只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灌輸,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吸收、掌握能力,這也導致學生沒有時間進行課堂作業的實練操作。
二、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改進方法和對策
1.以化學教材為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本教材是學習的主要內容和輔助,化學學科也同樣如此,教材是化學教師教學的主要工具。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講到酸堿性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給學生講述硫酸在化工工業上的用途,以此來引出酸堿性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告訴學生硫酸是經過怎樣的操作方法才具有這樣的化學反應的,講課時可以給學生進行適當的分析,并且可以結合之前發生的影響很大的硫酸傷害事件讓學生掌握硫酸在哪些環境和影響下是不可以進行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酸有個更進一步的理解。教師在之后的作業布置中需要結合教材課本,以作業為途徑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專業知識,這樣學生就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很有規范的記憶,讓學生對化學學科有個更加深刻的認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適當地結合考試的重點,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2.新課程改革要求將化學學科的重點主要放在對化學專業知識的運用和實際操作上
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將基礎知識教給學生,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加以運用,并且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化學學科更加具備實際操作性。所以教師需要減少以往化學作業中大量的以書寫為模式的作業布置,多考慮教材課本內容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將作業設計得更加全面合理。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不僅可以掌握基礎的化學專業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化學技能,讓學生的化學學科成績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例如,教師在讓學生學習水資源這幾節課時,就可以給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調查,去課外收集一些跟水資源有關的資料,結合資料的具體內容策劃出節約水資源的一份資料。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學到許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習能力,也有了鍛煉的機會。這種作業的難度是很小的,學生完全可以自行地完成,不需要他人的幫助,但是在總結時還是需要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的。
(1)透過現象看本質,思維拓展問題設計
初中化學教學校本作業的設計,其目的并不是通過對課堂知識的強化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一種清新的作業設計思路,實現課后知識與課堂知識的良好銜接,并且引導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將知識舉一反三。化學知識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現象都能夠從本質上進行分析。而在校本作業設計中,對于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設計出相應思維拓展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式有多種,除了我們學習的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以外,過氧化氫同樣可以制取氧氣,那么這兩種制取氧氣的方式在實驗室中的裝置相同嗎?如果不同,各自有哪些優缺點?”該問題設計屬于開放性問題,該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在進行課后作業練習時,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思考不同的實驗方案,并查找資料,既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同時也彌補了書本知識的空缺。這樣的題目一般旨在鍛煉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2)校本作業設計實現問題翻轉
例如,上述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氧氣制取的步驟是實驗中的重點,而難點則是操作方法。按照這樣的教學思路,設定題目如下:①取出水槽中的導氣管;②對試管進行固定,使試管略向下傾斜;③檢查裝置氣密性;④預熱裝置并加熱;⑤熄滅酒精燈;⑥氧氣收集;⑦裝入藥品。將以上順序打亂,請重新設計實驗。
化學校本作業設計是提升學生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在初中教學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校本作業的理論基礎出發,分析校本作業設計原則,在實際的校本作業設計中,需要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從實際經驗出發,避免習題設計的機械化。
參考文獻:
[1]楊嬌榮.在職初中化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陳亨淦.化學校本作業的研發[D].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