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明
摘 要:長期以來,課堂作文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寫作水平停滯不前。作文教學存在教師教學限制了學生寫作思維、學生缺少寫作素材以及教師作文評價單一等問題,提出改變作文教學中教師為主導的觀念、為學生精心設計活動方案以及調動學生加入作文評價的策略,打開作文課堂僵化的格局。
關鍵詞:小學;活動作文;教學
現階段,小學作文教學面臨諸多問題。教師不知道如何教學生寫作文,總是忙于找命題、素材,花大量的時間批改作文,卻始終收效甚微;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無從下手。其實,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能擺脫好玩的天性,而活動作文就為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模式,讓學生“玩中寫,寫中玩”,提高寫作興趣?;顒幼魑慕虒W是指教師為學生準備寫作素材,組織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親身體驗、表達真實情感的作文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親自觀察、親身體驗,表達真實情感。
一、活動作文教學的策略
1.轉變傳統的課堂作文教學觀
作文教學一直被教師禁錮在課堂,講完作文命題和遣詞造句,學生動筆書寫,最后作文千篇一律。學生寫作多是憑空想象,一拍腦袋就出來了,內容空洞、情感虛假。新課標指出:“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币虼耍D變教師作文教學觀念是開展活動作文教學的前提。很多教師只關注學生怎么寫作,而忽視學生的積累,沒有觀察或體驗,怎能寫好作文。所以,教師應創設積極活躍的課堂,重視學生寫作前的體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讓寫作成為學生情感流露的需要。
2.理解學生的需要,精心設計活動
很多作文教學都是課堂指導,教師努力尋找主題,但學生寫作動機不強。顯然,單純的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學生需要。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庇護下長大,缺少歷練,寫作時自然就很單調,總是無話可寫。因此,在寫作文前,教師需要做好準備,為學生寫作思路積攢經驗?;顒幼魑慕虒W彌補學生生活經歷的不足,為他們寫作文提供了所需素材。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以達到作文教學目的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活動內容要豐富,具有一定的意義,在活動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和情感體驗。這樣一來,之后學生的寫作就會如魚得水。
3.改變單一的評價模式,讓更多人參與作文評價
新課標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傳統的作文教學評價總是把作文本交給教師逐本批閱,不利于學生的參與?;顒幼魑牡慕虒W根據小學生喜歡與他人分享的特點,針對具體的活動題材開展評價。將學生的作文呈現給同學,形成生生間相互修改作文的習慣,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又可以端正學生的寫作態度,培養學生追求成功的良好心理品質。另一方面,實施評價時應體現主體的多元性。教師可以開展家長進課堂、“把作文本帶回家”等活動,讓父母參與作文的評價。
二、活動作文教學的步驟
1.確定班級活動的主題,精心設計方案
教師在確定活動主題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做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活動主題必須是健康向上的,與學生學習內容相關的,如關于親情、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等主題。在確定主題之后,教師應該進行合理、新穎、易操作的方案。活動方案要切實可行,學生自愿參加,寫作就會更加順暢。
2.激發興趣,愉快體驗,真實表達
學生對活動的感興趣程度決定了活動作文教學的效果。在活動之前,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設置懸念、播放相關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輕松寫作,愉快地體驗活動過程。它改變了課堂、教師、黑板的三維模式,學生樂于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就會享受這個過程,在過程中有所體會,所思所想就會變成作文內容。
3.師生共同評價,認真修改作文
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有限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讓學生的活動思考順利轉變成文字。當然,教師的修改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專業,可以讓其他同學一起修改作文并給出意見。新課標也指出:要培養學生作文修改能力,在小學第三學段能夠自己修改作文,并且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通過范讀、評析、欣賞優秀作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活動作文教學的實施,一方面,學生擺脫了在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為他們提供寫作素材,將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豐富了他們的經歷。同時,解決了教師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另一方面,改變了“教審題選材、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傳統作文訓練模式,讓學生參與到寫作的內容中,減少了對統一的要求,增大了自由選擇的空間,使作文教學由靜態模式向動態模式轉變,作文課堂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彭小明,劉亭玉.寫作教學模式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2]王冬鶯.小學活動作文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教育藝術在線,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