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琰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情境教學要求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進行引導,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成長的過程。在英語教學課堂中,以情境教學的實際模擬情境演示,呈現出生活化的情境來提高和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情境教學是通過不同的情境來進行教學的,以達到教學的目的。英語教學情境的創設,在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識。我們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密切配合,抓好每一個英語情境設計,結合實際和課本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下掌握英語知識。
一、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隨著新課程內容的不斷深入,初中英語教學不再是讓學生進行單一的背單詞,而是通過讓學生在產生對英語興趣愛好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英語的喜愛,使英語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來說最希望課堂上是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更好地去學習英語,因此在英語課堂上建立情境教學很有必要,它需要更加多元化地去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圍繞“family life”主題中,首先我們英語老師要去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家庭意識。引導學生深入實際生活中去了解自己的家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去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懂得家庭生活與我們的關系,提高學生家庭意識,使學生懂得學習英語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也可以結合一些現代音樂和一些勵志的影視作品讓學生來學習,在觀看和欣賞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生往往對這些都比較感興趣。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一段情境視頻,讓學生根據劇情來模仿,教師合理地分配角色的扮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此來加強英語口語的訓練。適當地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英語歌曲比賽,選擇學生喜愛的歌曲,讓學生大膽地發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膽量,也能促進學生愛好的培養,給學生一個展示才能的平臺。
二、合理創造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課堂效率是重點,想要提高初中生英語課堂質量,就要讓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斷地去學習知識,對于英語課堂上的情境教學設計,更需要巧妙地設計方法和合理的教學技巧,這就需要我們英語老師不斷地去發掘,去創設場景。
例如,在學習初一英語上冊“My names gina”一課中,首先由老師提出問題: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同學們一下子積極性就上來了。老師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話,What is your name?在課文中做自我介紹,讓學生可以分成小組進行互相對話,讓學生上臺來進行互相介紹的方式,利用PPT讓學生觀看內容,學生自主地去分析問題,互相之間找出對方的問題,吸取優點。帶著問題去分析閱讀材料,并且能夠及時地完成課后的填空題和單詞的背誦,通過對比練習的方式,讓學生走進情境教學中,在聯想中更加集中學習注意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三、情境教學與英語緊密結合
如今英語已經成為一門國際語言,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英語更顯得尤為重要。初中英語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一門外語知識,能夠將英語知識熟練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擺脫過去的只會寫不會說的傳統觀念。因此情境教學不但要求學生會說、會寫,還要巧妙地結合到實際生活中,使英語滲透到生活中,使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為出發點,例如在學習“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中,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你生日是什么時候?你的生日是如何過的?可以給學生模擬一個過生日的場景,讓學生仿佛就像在參加一個生日part一樣,學生之間互相用英語表達,組織學生一起唱英文歌曲,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換英語祝福卡,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動起來。我們教師不要僅限于課本中,還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英語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使學生能夠更加地深入學習英語知識。
初中英語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時,要注意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聽寫能力,而不是只顧專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英語課程是中學生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在教學中我們要利用課本知識,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創造和設計教學場景,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課堂下提高英語水平能力,讓英語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鼓勵學生閱讀課外一些勵志英語文章,觀看一些英語電影,增加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教師在為學生打好良好基礎的情況下,也要使課堂氛圍更加的和諧化,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地使學生愛上英語。在英語課堂上合理地利用場景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孔凡成.情境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J].教育評論,2005(1).